故宫博物院馆藏点翠 近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京剧演员刘桂娟在她的微博炫耀价值12万的点翠头饰,遭众多网友口诛笔伐,皆因其制成点翠的羽毛需从80只鲜活的翠鸟身上拔取。而刘桂娟在微博公开表态,为了对艺术负责,宁可多用一倍的翠鸟。 看过戏剧的人应该见过这些传统饰物,头面指的是演员戴在头上的饰物,而点翠则是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在制作过程中,会用到活的翠鸟羽毛,因其色彩鲜艳而永不退色,有非常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不过,由于翠羽取之不易,点翠饰品历来都是奢侈之物。据介绍,用点翠工艺制作的饰物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之,到清代更是成为宫廷后妃的时尚穿戴。 对此,有对京剧行当熟悉的人说,京剧行里有句俗语:“宁穿破,勿穿错”,京剧人物的穿戴自有一套规则。点翠头面适合身份高贵的贵族妇女,比如《二进宫》里的李艳妃、《宇宙峰》里的赵高女儿赵艳荣等。所以,在贵族妇女的戏曲扮相上使用点翠头面,绝对不是一种炫富,更多的是对于人物本身身份的认定和规范,是为了追求艺术的完美,是一种“要成角儿”的追求。 然而,在人们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的当下,由活翠鸟身上拔取羽毛制作点翠头面,招致了众多爱鸟人士的责骂。甚至有些人把矛头指向京剧艺术:你个腐朽没落艺术,居然敢戕害活泼可爱的小翠鸟,这样生成的“扮相”,还有丝毫美感可言吗?有人说,无论何种剧种的扮相,都应与时俱进,现代的相关技术手段,已完全能够模仿出逼真的替代品,何以还要用所谓的“真品”来吸引眼球?而且,自然之美永远高于人工之美,即便它是“国粹”的头面,也不如在飞羽精灵身上好看。 各位“家”人,对这“羽毛之争”,您有什么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