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我的老父亲——潍坊 韩晓东

2015-4-27 10:50| 发布者: 家网编辑10| 查看: 658| 评论: 0|原作者: 韩晓东

摘要:     “我的老父亲是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每当我听到《父亲》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时,就想起我与老父亲相依为命的那段艰苦而漫长的岁月,难以管控的泪水就不自觉地流淌下来… ...

“我的老父亲是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每当我听到《父亲》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时,就想起我与老父亲相依为命的那段艰苦而漫长的岁月,难以管控的泪水就不自觉地流淌下来……。

回忆峥嵘岁月,令人感慨万千。我六岁那年,母亲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因家中没钱医治,母亲离开了人间。这突如其来的不幸遭遇和打击,令我和父亲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母亲去世,家中塌了半边天,然而父亲以他那“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昂起头,挺起胸,带着我们向前奔。令全村父老乡亲无不佩服,也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那大集体的年代,庄户地里无闲人。父亲白天下地出工干活,晚上理料家务,常常忙到深夜。前几年,村里好心人,婶子大娘们和我那位邻村的二姑,时常利用农闲时间来我家帮助做些干粮饭食,缝补洗涮活儿,可每年到了夏秋收获的季节,谁也难以顾及我们爷俩。于是父亲既当爹又当起妈来,靠自食其力迈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坎。为了不耽误白天出工,他夜晚抱起磨棍推磨,碾碾,他还洗衣服,学会了做大饼,摊煎饼,蒸窝窝头等花样饭食。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父亲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竟还拿起了绣花针,为我制作缝补衣裳。记得那年刚进十月,往常温暖如春的天气,寒风袭来,天气突变,下午突然下起了第一场小雪。当时,我只有一件破旧小棉袄可以御寒,但下身只穿一条旧单裤。当时父亲心急如焚。晚上我在灯下做作业,心灵手巧的父亲,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包袱旧棉花套子和两块黑旧棉线粗布,将布照我的裤子量好剪裁成裤片,又将巴掌大的棉花撕成薄片,絮在里表层里。然后一针一针的缝起来……。当我一觉醒来的时候,东方天已发白,雪早已停了,但寒风逼人。在严寒中父亲又出门帮人干活去了。我起床时,揉了揉困倦的眼,看到箱子上的煤油灯还在亮着,而一件合身的小棉裤已放在了我的枕头边。拿起小棉裤,我眼眶湿润了,而且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当我穿上小棉裤时,感到暖在身上,自豪和兴奋的心情,伴我走进了学校。让我更领会到勤劳善良的节俭持家的高贵品质。就是这样,父亲日夜操劳,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着,把我拉扯大,给我成家立业。

由于日夜操劳,有病不舍得花钱治疗,60多岁的老父亲,就显得特别苍老,头发花白,身体消瘦,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密布。在那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困难时期,他把干粮省给我们吃,而自己吃糠咽菜,因为营养不良导致全身浮肿,不久离开了人世……

父亲去世已经三十多年了,如今,我国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国家得到了长足发展,快步跨入了小康社会,实现了民富国强。当我看到如今盛世的老人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乐”尽享清福欢度晚年的时候,就更加了怀念我逝去的父亲。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感恩成了我一生的遗憾和愧疚。如今,家中只留下老父亲生前常用过的推抬打担的弯得象弓一样的扁担,成了我家的传家之宝,看到了它就想起我那老父亲那“千斤重担不弯腰”的吃苦耐劳、节俭朴素的精神,想起了他那千难万难不低头勇往直前的气慨故事,教育子女世代相传。

父亲不吸烟,一生嗜好白酒,他说这酒是好东西,莫过量,干活累了喝点可解乏,遇上难事喝点酒消愁解闷。如今我也步入了老年,每年清明时节我总是带上祭品,烧纸,再带上一瓶“景芝老白干”酒,专程赶回老家为老父亲扫墓祭拜,以寄托我的哀思,表达我对逝去老父亲的感恩之情。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