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公安厅食品药品安全保卫总队通报了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情况。假药多仿冒现实中销量较大的药品品牌,或伪造“食健字”批准文号。如益肾兴阳类药品、治疗风湿骨痛症药品和治疗糖尿病病症药品成为主要的假药种类,这些药品主要针对的就是中老年人。 这些假药的兜售基本上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塑造“权威”的形象——有的产品在广告中出现所谓“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有的产品号称自己有祖传秘方;还有的假药宣称是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的博士研发的,乃从美国引进的“新药”…… 不法分子通常在治疗风湿骨痛症假药中,非法添加神经类、激素类药物成分,在销售的“降糖药品”中添加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格列本脲、马来酸罗格列酮、盐酸二甲双胍等化学成分,出于化学药物的强制作用,患者初用时会感觉病症得到缓解,但长期服用会对人体脏器造成损害,也容易形成一定的依赖性。 老年人通常由于文化程度不高、辨别能力较弱、防范意识不强等弱点,加上求医心切,才会给了犯罪者可乘之机。那么各位“家”人朋友,针对上述情况,您认为如何才能避免老年人上当受骗购买假药?如何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欢迎各位“家”人畅所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