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群众 老有所为
姜厚华
我从教育岗位退休回村,刚开始感到无事可做,怎样能发挥自己的余热做到老有所为,心里没有底。所以起初每天就是继续种好我家的二亩果树。
种果树
我们村是一个大村,有80多户种苹果树。有的果农对种苹果树没有经验缺乏技术,因此每年苹果的产量和质量都较差,经济效益很低。有的人认为种苹果树不如种地,想刨掉苹果树,当他们看到我家的苹果长得好、个头大、口感甜,就到我的果园里参观,请教管理经验。我想这不正是我为群众做好事的机会吗?于是我就把我的经验详细地告诉他们。我退休之前,学校有10多亩果园,我利用劳动课和活动课,经常带领学生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给果树进行剪枝、刻芽、授粉等,学到了不少的果树管理知识和技术。平日我很注意搜集、订阅一些关于果树管理的科技刊物,购买怎样种苹果树的光盘,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并在自家果园进行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我邀请果农朋友到我家观看栖霞、龙口等地怎样科学管理果树的光盘,还把一些《山村果树》、《果园管理》等刊物书籍借给他们看,他们都感到很新鲜。看到一些果农朋友辛苦了一年却没有赚着钱,有的甚至赔了钱,一股同情心和责任感涌上我的心头,必须使全村果农朋友从传统观念转变到科学种植观念上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走科学致富的道路。我就和同事迟绍津老师商量,主动办起了果树管理科技讲座,聘请专家和文登农业局同志,每年定期给全村果农讲课,传授技术,指导果农修剪、打药、施肥等,群众对这些讲座反映良好。刘新孝大爷高兴地说:“俺算是服了,种果树单凭卖力气是不行的,也得讲科学。” 因为种苹果树的户数多,苹果树的长势也千差万别,参差不齐。有一次老支书姜忠华找到我说:“咱村有几户自己每年修剪苹果树,留枝太多,树形太不像样,你能不能抽时间去帮帮他们?”我满口答应抽出时间去帮助姜传森、姜传良、迟法强等重点户修剪果树。天气比较冷,长时间握铁剪子的手冻得有些麻木,手掌也裂开口,但我无怨无悔,我边修剪边教他们掌握整形修剪的方法,做到间伐抬干、枝量适中,单轴延伸、顺直修剪,帮助他们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自己果园的改造方案。 在修剪的过程中,我发现姜传良的果树品种较杂,红津轻和乔纳金较多,经济效益低,我就用自家果园的“烟富3”、“金红”优良品种给他嫁接。不少果农看到后,也纷纷登门找我帮他们嫁接,所以每年春季嫁接期间,我忙得不可开交。老伴说:“你这都图的啥?”我说:“这是人家看得上咱、信任咱,咱不能不管。” 为了做到稳妥有效,我还经常定期到这几个重点户果园里观察病虫害的防治,发现问题及时告诉他们用什么药来防治。从此他们的果树在产量和质量上逐年提高。姜传良乐滋滋地说:“过去咱的苹果长得不好,卖苹果愁死人,现在果贩子都要找上门来收购,卖的钱也比往年多!”姜传森也感动地说:“大叔,你真是个好人,多亏你的帮助,俺们才有这样的好收成。”前年秋天,孤寡老人姜传信卖苹果人手不够,找我帮助推苹果装车。由于车高筐重,不慎扭伤了右肩膀,我怕老人知道了为难,忍着痛坚持把车装完。老人不过意地说:“叫你受累了!”要付工钱,我说:“咱们都是老邻居别客气,以后不管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
拆车棚
上级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村里要进行环境治理,对各街道进行硬化、绿化并清理三大堆。有的户违章建筑的车棚草厦子不拆,草垛不搬。村支部号召全村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清理三大堆。我首先把自家的草垛搬掉,粪堆和乱石拉出去,鸡窝也拆掉,房前屋后清理好,又帮助左邻右舍清理。我妹夫的车棚刚建没几年,修路需要拆掉,他很痛心不想拆,周围住户都在观望。我心里想,“这个工作应由我来做。我就到他们家中耐心劝说,终于做通了思想工作,拆掉了车棚,周围几户见了也很快自觉拆掉。在党员干部及村民代表的带动下,没几天,村里的三大堆就清理干净。
修路
硬化路面需要很多钱,靠上级拨一些,村支部到外面找关系要一些,还要靠本村群众捐一些。怎样发动群众捐款?村支部村委会感到很为难。我听说后,就主动召集村里十多个退休老师商量如何捐款。大家很快统一了认识,我们要起表率作用,走在群众的前面。于是每人捐款500元,加起来至少有6000多元。在我们的带动下,群众也积极踊跃捐款,几天内就捐款十几万元,缓解了硬化路面的经费压力。村路两旁要砌水沟,需要很多石头。我就开着手扶车,随同群众到距离村5里多路的西山石窝子拉石头。装了满满一车,山路又陡,心里很害怕,小心翼翼把石头拉回村里,才松了一口气。有的村民很担心我:“你这么大岁数,还拉满满一车石头,真闹悬玩命。”事后我还真有点后怕。 拉完石头后我感到体力还可以,就和群众一起砌水沟。我侄子劝慰我:“砌水沟是个出力的活,你这样干下去受不了,别把腰弄伤,还是歇歇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环境整治,我们村大变样了。村支部书记刘俊深在党员会上说:“这次咱村环境治理多亏广大党员及村民代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我代表村支部村委会谢谢大家!” 而今,全村街道胡同已经全部硬化,安上了路灯,街道两旁都建成花畦、栽上樱花、紫荆和各种花卉。宽敞的娱乐健身广场也相继建成,白天有不少老年人和儿童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累了就在银杏树下休息。晚上全村男女老少都涌向广场,随着音乐做健身操,真有一种城市的美感。80多岁的姜树富老人深有感触地说:“都说城里好,我看咱村比城里也不差。以前晚上回家两脚泥,现在是水泥路又有路灯,鞋不沾泥。”,听了这番话,我心里很舒畅,自己虽然出了点力也值得。通过自己与群众相处,做了些平凡的小事,深深体会到老有所为的快乐。
(作者退休单位:文登区高村镇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