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注册老干部之家

我与群众两三事征文选登(十六)

2015-4-15 17:32| 发布者: 威海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359| 评论: 0

摘要: 正义之树常青 许德海 迟正义是文登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原庭长。这位曾在刑庭担任了十几年庭长的老同志,无论是干书记员、法官还是庭长,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数十年如一日摸爬滚打在打击违法犯 ...

 

正义之树常青

 

许德海

 

迟正义是文登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原庭长。这位曾在刑庭担任了十几年庭长的老同志,无论是干书记员、法官还是庭长,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数十年如一日摸爬滚打在打击违法犯罪第一线,为惩治犯罪、维护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担任刑庭庭长期间,他先后三次立功,并荣获严打特殊贡献一等奖。在文登法院,同志们都亲切地喊他“老黄牛”,这来自于他案头的一句座右铭:老牛自愧耕耘少,不用扬鞭自奋蹄。笔者作为一名曾长期分管刑事审判工作的副院长,有必要好好写一下我们这位“老黄牛”。

 

正义,不仅仅是一个名字

 

迟正义的名字,仿佛早早就预言了他一生的职责和归宿。在正式就任刑事审判庭庭长的当天,他把同志们召集在一起,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维护正义是咱们的天职,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稍有不慎,不是错判无辜,就是放纵罪犯,造成的损失将是无可挽回的。”2000年初,在审理一起诽谤罪的自诉案件时,原告提供的证人突然拒绝作证。经多方调查,迟正义发现被告串通律师,用重金收买了些地痞流氓对证人百般威胁,阻止其作证。为避开被告人耳目,他带领审判人员于晚上八点多来到证人所在的村边,打算争取其到法庭作证。但被告早有防备,派几名打手分布在各个路口百般阻挠。此路不通他便调整策略,让司机将车开出村外,做出离去的假象,然后给对方来个“暗度陈仓”,与审判人员一起微服徒步绕回村中找到证人。经耐心说服,证人终于如实说出了事实真相,等做好笔录已经凌晨一点多了。被告人最终在铁的事实面前低下了头,被判处有期徒刑。

迟正义自书了一副对联挂在墙上,上联是“不放过一个罪犯”,下联是“不冤枉一个好人”,横批是“不枉不纵”。也许这算不得一副工整的对联,但它却是迟正义作为一名刑事法官的人生诺言。为了实现这个诺言,他背负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刑事审判工作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许多人对他“糖衣炮弹”利用不成,就或明或暗地以他及家人的性命相威胁。有一次,一名罪犯甚至扬言要炸死他全家。每当回想起这些往事,迟正义的眼睛总是湿润的,他说:“没有人愿意去面对困难和危险,可谁让我们身在其位呢?因为在老百姓的眼中,我们就是正义的化身。”

 

电话里传来正义的声音

 

在迟正义的办公室里挂着一面金字锦旗,上书:“正义之师”,落款是“一名陕西老乡”。千里之外的陕西农民为什么要给迟正义送锦旗呢?2002年,陕西省武功县的张世林、张少卿二人怀揣着22户村民的9万元集资款来到文登,准备购买一些种牛回去发展畜牧业。朴实的老区人民对这里陌生的面孔没有任何防备,他们将其中5万元交给代为买牛的小观镇孙某保管。可没成想孙某见财起意,同别人合谋将钱转移走,而后逃之夭夭。公安系统先以盗窃罪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可迟正义接过案件后,发现此案应为侵占罪而不是盗窃罪。侵占罪是刑事自诉案件,必须由当事人自诉立案,而此时两位陕西老乡已经先期回家。依据法律,如果当事人自己没有起诉,则在押的嫌疑人只能释放。

为了使正义得到伸张,迟正义费尽周折拨通了那个遥远山村的总机,告知老乡马上写一份起诉状并传真过来。电话的那头,老乡感动地不知说什么好,连声感谢我们的法官。由于及时立案,罪犯得到了严惩,同时老乡的大部分损失也被追回。两位老乡千里迢迢拿着那面锦旗来到法院,激动地要给法官们下跪,因为他们发现,这里的法官是真心为他们做主。面对此情此景,迟正义却只是淡淡地一笑说道:“老乡,不必这样,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正义,请你留下来

 

在队伍管理上,迟正义非常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青年干警,特意让他们参与重大疑难案件的审理,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曾经有一段时间,刑庭成了法院有名的“黄埔军校”,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原本只有七八个人的刑庭,就有4位年轻同志被提拔为中层领导,有的甚至走上了院领导岗位。

年轻的干部培养了起来,而我们的“老黄牛”却累倒在了办公桌上。由于常年劳累过度,迟正义的胃病时常发作,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同志们心疼他,都劝他注意休息,可他却摆摆手自嘲地笑道:“老黄牛快拉不动犁喽”。法院机构改革时,迟正义多次主动向组织上要求退出领导岗位,让位于年轻人。院党组考虑再三还是把他挽留了下来。一位院领导曾动情地说:“刑事审判是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老迟挑大梁,换了别人我们实在不放心。”

岁月不饶人,如今的老迟已经头发花白,不过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亲手培养出来的年轻人早已成为了法院刑事审判工作的中坚力量,老庭长的教导还时刻萦绕在他们的耳畔,我们相信这些优秀的法官一定能接过老迟的衣钵,正义之师的美名必将一直流传下去。

 

(作者退休单位:文登区人民法院)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点赞

最新评论

老干部之家

工作

动态
党支部

文件下载
意见直通车

老干部志愿者

博客

服务

旅游 文化

老年用品

全国老年期刊联盟

社团

摄影  诗词

书画

资源库 山东兵

视频

互动

活动 话题

论坛

老教育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