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注册老干部之家

我与群众两三事征文选登(十五)

2015-4-15 17:31| 发布者: 威海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460| 评论: 0

摘要: 送 电 刘洪钧 1989年春天,我到桥头镇搞调研。桥头是个大镇,107平方公里,55个自然村,四万九千多人口,山区面积很大。时任镇长徐元平同志向我汇报镇经济发展情况,并指出离镇驻地西北十余公里有个小山村还没通电。 ...

 

 

 

刘洪钧

 

1989年春天,我到桥头镇搞调研。桥头是个大镇,107平方公里,55个自然村,四万九千多人口,山区面积很大。时任镇长徐元平同志向我汇报镇经济发展情况,并指出离镇驻地西北十余公里有个小山村还没通电。

这个小山村属东于家村,人民公社时叫小五队,近30户人家,离村3 里,因当时村集体经济薄弱,无能力送电。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建国40年,一个山村老百姓还生活在黑暗里,享受不到有电的生活。我决定亲自到村看一看。

徐元平同志与我同行,离开镇驻地不长时间,车就开到山沟里,顺着一条沿小河修起的弯弯山路,进入东于家村,接着又向前走了3里,看见近30户人家分布在一个小山坡上。一条东西街道,两旁一排一排平房。村人见轿车进村,便凑聚上来。

我只问了他们几句话,十几个男女村民就打开了话匣子。我还清楚地记得一个40岁左右的壮年汉子,以粗大嗓门,连珠炮似地开了腔。他说:“我们最赞成邓小平,分地这副药太灵了,现在大家种自己的地,打自己的粮,家家都吃上大馍馍,这是过去做梦也没想到的呀。”一说起外村都送上电,自己村晚上还漆黑一片,大家的情绪就低落了,脸上像阴天一样。有个50岁的大嫂说:“同志啊,我也不知道你是不是一个官儿,请你给我们向上反映反映,给俺村送上电吧!我儿子30多还没娶上媳妇,一相亲,姑娘听说没有电,马上就吹了。”有一个小青年激动地说:“本村姑娘向外跑,外村姑娘不进来,这不是要断我们子孙吗。”

我能想到,当时农村的现代化就是电器化,没有电不能脱谷,不能磨面,不能置办一些家用电器,更急迫的是,人人都想看电视。有个姑娘告诉我,她们想电视想疯了,晚上三五个姑娘做着伴到邻村看电视,看到深更半夜往回跑。如果村村都不通电,都过着小油灯生活,还无所谓,如果外村都通电了,就自己这村还在黑暗里,那份盼电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

我从农村出来,当了干部以后又多年做农村工作,曾在十几个村驻过点。我曾经说过,我永远是农民的儿子,我与农民心连心。我决心一定给这个小山村送上电。

回到市里,我找到时任电业局党委书记的吴永文同志,他听了我说的情况,毫不犹豫,马上表态以最快的速度把电送到这个小山村。第二天我和吴书记来到桥头镇商量有关送电的事谊,不出半个月,这个小村的电灯就亮起来了。当时我真想到村里走一走,看一看,与老百姓分享他们的快乐。但想到我做了件应该做的事,如果此时进村,这不等于是向老百姓要荣誉要赞赏吗?几次动意,几次打消。今年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又想起了东于家这个小山村。我便找到也退休在家的徐元平同志,约他和我一起走进这个小山村。

这次进村的感觉非同一般,排排草房变成瓦房,一条主街的路也硬化了,家家电器化自不必说,小村周围全被苹果树包围,村子里不见一个人,都在地里忙着给苹果套袋。我和徐元平同志站在村北小山坡上四望,5个山头包围着这个小村,到处绿树葱笼,到处野花盛开,山林里鸟声不绝于耳,简直是百鸟大合唱。我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数了数周围的野花、野草有30多个品种,这种原生态的环境,妙不可言。

在果园给苹果套袋的老宋同志告诉我们,当年送电的那个晚上,老百姓欣喜若狂,都欢天喜地地跑到街上,说还是上级政府关心咱老百姓。现在有了电,山村变了,村民幸福快乐,也有了尊严,光果树一项平均每户收入近3万元。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跟随县委书记先后在5个村驻过点,每个点都接近一年。这5个村的社员对我很有感情。有不少村的书记在我离开后都还保持着交往,有的成了一生的朋友。

看到村民的笑脸,我想,只要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不会把我们当外人,只要我们像关心家人那样关心群众,把群众的事当家人的事办,群众就会接受我们,支持我们,忘不了我们。

 

(作者退休单位:荣成市政协)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点赞

最新评论

老干部之家

工作

动态
党支部

文件下载
意见直通车

老干部志愿者

博客

服务

旅游 文化

老年用品

全国老年期刊联盟

社团

摄影  诗词

书画

资源库 山东兵

视频

互动

活动 话题

论坛

老教育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