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解忧 神圣使命
李玉莲
我是1981年开始从事信访工作的,1991年担任了荣成市信访局局长,2002年6月份退休。今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作为一名退休干部,一名党培养多年的老党员,我看到了党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传承,我感到很欣慰,我在职期间为老百姓办实事、解民忧的情景历历在目。 毛泽东同志说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所做的信访工作,所处理的每一件事情都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长期的工作交往当中,我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说实在话,我的成长,是党的栽培,更是群众的养育。我常想,给老百姓办大事咱没这个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地给他们解决一点难题,办一些实事。2000年荣成市拖拉机厂破产后,由于拖欠大笔水费被停水,但工厂用水管道与职工生活用水管道连在一起,140户职工家庭也一并断了水。50多名职工怒气冲冲地找到了信访局,一进门就嚷嚷着要水喝,我把所有的水杯都找来了,给他们每人倒上一杯。他们喝完还要喝,我就做工作说:“你们到这里不止是来喝水吧,是为了解决水的问题的。信访局不能给你们供水,但我可以帮助协调一下有关单位。”于是,我立即与供水单位取得联系,问明情况是否属实,并建议他们把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管道分开。接着,我亲自带领供水单位的技术人员到拖拉机厂进行管道整改,仅5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职工们非常满意,一个劲地表示感谢。 群众利益无小事。和谐社会建设,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这话确实在理,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说出来也许并不大,但在他们看来却是天大的事。1997年9月2日,夏庄镇大胪村王炳聪来信访局反映,他妻侄王建康是个孤儿,9月份考上了师范学校,全家人及侄儿高兴之余,为无钱交学费而犯愁,要求政府给予救助。接完访,我就马上找到市政府有关领导,向他们反映情况,又马不停蹄地来到民政局等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终于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王炳聪感动得逢人就讲:“是党和政府挽救了这个孤儿。”2000年的一天,有位70多岁的老大爷来信访局上访,反映村里欠他70年代看山的报酬。经调查得知,他反映的问题没有根据,我就打发他回去了。望着老大爷颤颤巍巍的背影,我的心里直发酸。谁没有父母老的,老大爷为了20多年前的事上访,定有他难言的苦衷。于是,我马上与村里联系,得知这位老大爷无儿无女,他侄子为逃避计划生育政策,曾过继给他,但后来关系破裂,致使他晚年生活无依无靠。于是,我马上同镇上领导协调,把他送到了敬老院。老大爷的生活安定了,也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讲过,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在工作中,对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我格外关注,格外重视。1999年,一名群众来上访,说村里为了搞项目借了他2000元钱,至今不还,起诉到法院后,判村里败诉。但支部书记竟一直拖着不给。经过我详细查实,村里并非没有经济实力,因现任支部书记与前任有矛盾,故意刁难,推说前任借钱与现任无关。于是,我马上找到支部书记对他说:“村里用群众的时候,群众慷慨解囊,村里现在富裕了,你不但不为群众谋福利,还要赖群众的帐,你这算个共产党的干部吗?”一番话说得他无地自容,回去后老老实实把钱如数还给了群众。
(作者退休单位:荣成市信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