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企业解难题
王家乐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国有大型企业工作,回到乳山后,又一直在经济管理部门服务。所以,1998年春退居二线后,我立志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结交的人际关系,为乳山工业发展继续贡献微薄之力。 我首先选择的是乳山造锁总厂(现双连集团)。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他们就通过引进人才,开发出汽车用刹车片,产品广告曾登上《经济日报》。但是由于工艺不过关,企业因担心技术外流搞封闭式管理,反倒封闭了自己,致使产品质量差,造成大量积压、退货,企业亏损严重,项目濒临下马。90年代初,虽然多次同外界联系,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没有起色。我退下后,就主动找到双连集团的领导,建议他们到科研院所寻求技术合作。我带他们到北京,通过同学、同事关系,找到航空工业总公司所属航空材料研究院,联系到在开发刹车片方面卓有成效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卢工及其助手。我们甘当小学生,并打破常规,把工厂当时的生产配方及实验数据交付审查。看到我们态度诚恳,他们当即答应前来考察,了解详情后再讨论合作事宜。正当卢工在乳山考察期间,他爱人在北京突发脑干出血实施抢救。闻讯后,江涛经理当即陪同卢工返回北京。卢工爱人去世后,我又受工厂委托,专程到京参加追悼会,表示哀悼和慰问。此举深深感动了卢工,不久他就返回乳山,并全部交出了在刹车片上的研究成果和在企业指导生产的经验,一举改变了工厂的生产状况。后来,我又向卢工建议,能否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以保证他们严格按工艺规程生产和检验,进而确保产品质量。卢工接受我的建议,同他的助手多次到乳山,亲手教工人混料、压制、检测,分析实验数据,同时又开发出了多个工艺配方。为了增强企业技术力量,我还通过多个途径,帮助工厂从其他企业和大专院校招聘技术人员,协助建立起了质量保证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也曾遇到过挫折。有一次在试制新配方刹车片时,摩擦系数(刹车片的一个重要测试指标)一直不好。卢工和企业技术人员及工人一起分析原因,他还亲自混料,上油压机操作,制定后处理方案等。几天过去了,效果仍然不理想,卢工压力很大,他常常一个人在车间外的操场上走来走去,结果病倒了。在宾馆休息期间,我俩讨论说,如果压制工艺没问题,那就应该向前延伸到采购环节(采购员都是按工艺要求采购原辅材料),不能漏过一个细节。第二天他就回到工厂,对采购回来的近30种原材料,从名称到出厂合格证逐项审查,并亲自做指标化验,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采购员把食用“炭黑”当作工业“炭黑”买回来(工艺配方上仅注明“炭黑”)。更换材料后,摩擦系数马上变好。从这件事上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将一名化工专业的大学生调为采购员,从源头上把住质量关,并在全厂职工中号召向卢工学习,自觉树立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 生产走上正轨,我围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请卢工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因为我知道他是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的受聘顾问。不久,他专程陪同我和江涛经理到了“中航技”,联系到专门负责刹车片出口的二处,并逐步建立了协作关系。以此为契机,企业又招聘了一位在合资企业做高管的高技术人才,并委以重任。同时通过中国摩擦材料协会,打开了美国的市场,企业彻底翻身,几年时间即跻身乳山工业企业前列。我为自己帮企业打开第一道通向成功的大门,感到十分欣慰。 我退休后做的第二件事是,成功引进了高科技项目“粉末冶金注塑成型工艺”。粉末冶金是金属构件的加工工艺,注塑成型是传统塑料制品的加工工艺,把两者结合起来是边缘科学的创举。它可以完成复杂的三维产品加工,这对传统加工工艺来说,是个巨大的改革和进步,必然会大有前途。 要把一个高科技项目引进到一个县级小市谈何容易。这个项目的关键在于工艺,而我们最缺的恰恰是专业人才。要解决这个短板,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同科研院所合作。在市领导支持下,我找到南京理工大学乳山分校的邹积芳老师。在她的引荐下,认识了国防科工委兵器工业总公司总工隋文海先生。经过多次交谈我们成了朋友,我向他表达了乳山的诚意和决心,希望能给以帮助。他被我们的诚意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将兵器工业总公司五三所的领导及承办这项技术的山东金珠公司和西藏金珠公司的领导请到乳山。市领导亲自出面接待,并具体商讨了合作事项。在金洲集团和机械工业公司的支持下,合资企业“乳山粉末冶金注塑成型有限公司”成立,一个高科技项目终于落户乳山。 在项目筹建过程中,我运用计划网络技术,同筹建组一起统筹安排复杂的厂房改造、设备购置和制造以及人员培训,大大节约了资金和建设时间。试生产期间,我们又从济南金珠公司招聘了多名技术人员,并招收了几名大学生,同时聘请了济南金珠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多次来乳山授课和指导,还从那里拿来几件初级产品,使我们的生产顺利步入正轨。 现在,这两个企业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搬进了更现代化的厂房,产品品种扩大,水平提高,生产规模有了新的发展。我对此感到由衷高兴,并且全身而退。 我还引进过其他技术项目。有的由于对相应的知识不熟悉、不了解,最后因技术不过关而失败。我也曾到个体企业去应聘,由于过分追求标准、程序、制度的理念跟其实际相差太大,也难以为继。这些都是失败之举,我感到无奈和痛心。然而我为乳山工业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的决心,一直没有停息。
(作者退休单位:乳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