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环翠区有离退休干部3400多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6.8%。近年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及离退休干部“双高期”的严峻形势,环翠区采取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等方式,不断加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支撑、以社会养老为辐射、以文化养老为保障”的“立体养老”新模式。 建立便民服务呼叫平台,筑牢居家养老基础。为使广大老同志能够实现放心舒适的居家养老模式,2012年,由区委、区政府主导,总投资2000万元的省内首条公益热线12349正式开通。该公益热线将公共服务、公益服务与百姓需求有效结合,运用移动网络技术,以市场化为运作模式,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服务。呼叫平台主要提供家庭保洁、健康咨询、家庭维修、送水送餐、法律维权、心理咨询、社区导购等十余类社会化服务项目,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放心、省心的便捷服务。此外,呼叫平台还着力打造“紧急救助系统”,当在家中遇到紧急事项或其他需要紧急救助情况时,只需一按紧急呼叫键,就会迅速连通呼叫中心,服务人员迅速连通家属、社区和医院等,将各方通话整合到一个平台,协调救助指挥,使老同志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目前,已发放终端话机12000部,加盟企业935家,呼叫总量7万余次。 注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编织社区养老网络。近年来,区政府共投入资金9183万元,用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建成了“怡心爱老”“祥家福”等6处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翠竹、菊花顶等58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靖子村、朱家圈等18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其中,社区日间托老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欢迎,现有床位2300多张,日常为老服务主要体现在“三统两定”上:即统一为居家老年人免费提供翻身床、助行器、坐便椅等服务设施,统一为老年人打理饭菜、按时按需送餐上门,统一为老年人提供洗浴、理发、换洗床单等家政服务;社区中心护理人员每天定时入户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中心医生定期入户为老年人检查身体。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打造社会养老体系。2013年,区政府出台1号文件,对新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公寓分别给予3万—10万、20万—80万元不等的奖励,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区委老干部局还联合区公费办、卫生、财政等部门,以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家庭医生团队为依托,积极推行家庭医生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签约服务,为每名离退休干部配备家庭医生。按照相邻居住为划分原则,由卫生部门划分13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离退休干部优先覆盖、优先服务,在尊重老干部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签订《威海市环翠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截至目前,服务团队已为1735名离退休干部建立了健康档案,提供电话咨询1600余人次,为离退休干部干部提供预约门诊、健康咨询等个性化服务1360多人次。 立足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丰富文化养老内容。以开展“优秀老干部活动室”“离退休干部社区服务示范点”创评活动为契机,加强社区活动阵地建设,并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普遍开展了门球、乒乓球、棋牌、健身、广场舞等简单易学的大众化文体活动,受到广大老干部欢迎。针对那些有更高学习要求的老干部,充分利用侨乡大学堂、鲸园社区教育学院、秋色赋艺术馆等社区老年学校和文艺团体,开展了书画、摄影、舞蹈、声乐等方面的课程,对有兴趣的老干部进行免费培训,并从中发掘文艺骨干,组建文艺社团。充分利用“海未老”“长城爱心大本营”“环翠楼义工协会”等志愿服务载体,组织广大老干部开展爱心讲座、文艺汇演、公益演出等文化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