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中旬,掌声雷动中,《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决定》获得通过。全面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大发展战略”,既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的新部署新要求,又坚持和深化历届省委的实践经验,其最终指向是:奋力推进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治蜀兴川
实施三大战略天府更美丽 由夯实底部基础到多点多极竞相崛起,从传统制造业唱戏到新兴产业领风骚——2013年5月,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全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四川“两个跨越”的重大部署。两年间,以多点多极支撑为总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为路径,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天府大地正发生改变…… 结构调整 从关注“经济增长”到更关注“经济健康”,四川提出“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向中高端发展,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机会。四川省注重新增长点的培育,大力引进高端现代产业,做大总量、做优结构,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以政策为引力,市场给压力,汇聚成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2013年,四川淘汰涉及炼铁、炼钢、焦炭等30多个非煤矿工业行业505户企业的落后和过剩产能,提前一年全面、超额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省炼钢、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分别为全国2.6%、5.8%、0.1%,2014年实际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分别占全国的6.2%、6.4%、6.4%。 2014年初,四川省政府出台《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集中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煤炭等行业进行调整。7月中旬,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全省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从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筛选确定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着力培育。四川省明确,要通过筛选确定、重点发展一批高端成长型产业,引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为长远发展蓄积后劲。9月,四川从服务业中遴选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健康服务业等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以更大力度推动服务业发展。 经过调整,产业结构更加协调,服务业比重提升,工业结构加快调整,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传统资源型产业和六大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 多点多极 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现实,围绕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四川省编制了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发展规划,出台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规划和政策意见;围绕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出台天府新区建设年度推进工作方案、加快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支持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实施意见、泸州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和支持意见;围绕夯实底部基础,陆续编制乌蒙山区、秦巴山区、藏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实施规划。 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极”的力量在强化;绵阳科技城比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执行“先行先试”4项政策,创新驱动的动力在增强;四川率先出台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的方案,在成都部分区域搞起“试验田”……多点多极发展势头良好,区域经济发展更趋协调。新增经济总量过千亿元的市(州)3个、过百亿元的县(市、区)11个。 城乡统筹 民生也在持续改善。“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启动,125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700多个扶贫新村聚居点建成,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相继出台《关于2013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四川转型发展新动力的意见》,按照“五个统筹”“五项改革”的思路,加大探索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制度等领域改革,深化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实施“百镇行动计划”和“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率先全面放开户籍限制、率先启动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四川继续走在了全国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