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注册老干部之家

老有所养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 ——济南日报记者走进济南市社会福利院体验护工的一天

2015-3-12 10:38| 发布者: 济南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705| 评论: 0

摘要: 福利院工作人员正在给老人读报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礼记·礼运》中一句被大众广为流传的话。自古以来,老有所养就是社会追求 ...

福利院工作人员正在给老人读报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礼记·礼运》中一句被大众广为流传的话。自古以来,老有所养就是社会追求的一大理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而与之有关的“护工”“护理员”等关键词常被人提及,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是较为陌生的,不少人认为这个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近日,济南日报记者走进济南市社会福利院,体验护理员的生活。

吃喝拉撒都在屋里也没有异味
  早上9:00,记者到达济南市社会福利院爱心楼,护士长李柯憓把记者带进了护士值班办公室。“先把衣服换下来。”说着,李柯憓就把护理员服装、口罩、帽子、手套等成套的“装备”给了记者。
  记者“全副武装”后走进多间老人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空调、电扇、暖气、电视机,老人们有的在屋里聊天,有的躺在床上休息。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老人长期卧床无法移动,那么他们的大小便也需要在床上解决,为何走进屋里没有异味呢?
  对于记者的提问,李柯憓表示,一楼和三楼是三无老人,二楼是代养老人,这里是特护部,大多都是失能老人,为了能保证这里的整洁,三层楼的走廊每天至少拖两遍。“我们都是把饭打过来给老人送去,老人在屋里吃饭,所以屋里的地板是要随时保持干净,一天拖几遍就没法数了。而且每天都需要用84消毒,用清洁液拖地,不然你怎么会闻不到异味呢?”帮老人翻身不仅靠力气
  李柯憓把记者带到几个失能老人的房间,恰逢遇到王小凤等护理员们给他们翻身。王小凤告诉记者,好多老人自己不能动,需要护理员帮他们翻身,否则长时间不动,身体就会出现褥疮,因此白天半小时左右就要给老人们翻一次身,到了晚上,值班的护理员要每隔一小时给老人翻一次身。
  说着,王小凤和另一个护理员正要给老人翻身,原本记者想搭把手,但是王小凤说:“这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不是有力气就能翻的,还要有技巧。”
  记者注意到,给老人翻身就像是韩剧里经常出现的画面—“公主抱”,需要两个护理员相互配合,一个人抬上身,一个人抬下身。王小凤一边给老人翻身,一边描述:“抬上身的人要把手放在腋窝下,抬下身的人把手放在老人的腘窝(膝盖窝),不能抓手腕、脚腕,以免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而导致骨折等问题。”
  李柯憓告诉记者,有些时候,把老人抬下床或给老人翻身时,老人尿失禁还会弄到自己身上,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护理员们没有任何怨言。
  记者了解到,护理员要全天24小时照顾老人,白天8点至下午5点,每个小时都有护理员巡视房间,要看看老人们的身体状况,给他们聊聊天,晚上的工作更为辛苦,一、三层有一个值班人员,二层有两个值班人员,每小时都要去房间给老人翻翻身,如果遇到危重病人需要随时照看,一旦有老人身体不适,就会通知院里的值班大夫给病人就诊。
给老人洗澡要轻柔
  9:15左右,记者在三楼的失能老人房间里,几个护工正推着老人轮流洗澡。一部轮椅,一个棉被,一件干净衣服,待所有装备齐全后,两三个护理员把老人抬下床,放到轮椅上,盖好棉被,拿着干净的衣服,推着去洗澡间洗澡。
  护理员王小凤告诉记者,高龄老人洗澡不能太频繁,一周一次即可,洗澡时间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记者注意到,给老人洗澡的护理员用力十分轻柔,护理员告诉记者:“老人皮肤太薄,不能使太大力气,不然会使皮肤有创伤。”
  护理员趁老人洗澡的时间给老人换床单、被罩等。每个老人的床板都有一个充气垫,这样能缓解老人因就卧引起的压疮。护理员换床单、被罩的动作十分娴熟,一会儿功夫就能换好一个床位。
  约15分钟,洗完澡的老人被护理员推进房间,“满身香香的”,一位老人像孩子一样笑着向大家伙儿“炫耀”。
生日、重阳、春节
  一个也不少
  10:30,护理员推着小车把冒着香味和热气的午饭推到了爱心楼,一人一份白菜豆腐炖肉、一个红烧狮子头、1个馒头。护理员李俏把热腾腾的饭菜端到了老人房间,她把所有的饭菜和在了一起,吹一吹,用勺子一口一口的喂给老人。
  李柯憓说:“能自理的老人就自己吃,不能自理的就需要护理员喂,但是温度和软硬程度要控制。包括很硬的水果,如果老人吃不动的,我们就要榨成汁。”
  记者注意到,这里的伙食相当丰富,每天早上牛奶、鸡蛋、豆浆、油饼、面条更替着,中午荤素搭配,鸡鸭鱼肉少不了,晚上相对素一些。
  李柯憓介绍,每个季度会集中给老人们过生日,不仅有生日蛋糕和蜡烛,伙食也会更丰富。重阳节、端午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更是大家一起过。她说:“初一我们还会再来给老人们拜年,春节期间还会来看看。”老人们的金色晚年
  在福利院的另一座楼上,是院民们的休闲场所,据社工管延霞介绍,她从2011年毕业后就到这里做社工了,像她这样的社工有6个,主要负责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每年都会组织大小活动,规模大的一年有四五次,规模小的几乎每月都有。”管延霞说。
  福利院的活动中心周二上午开放,其他时间下午两点向院民开放,活动场所各有不同。一间名为“小超工作室”是以一位残障人士命名的,记者到这里时,小超正在用一些彩色珠子编制饰品,一米半长的桌子上放满了他的作品,有花瓶、苹果以及其他编制的小动物。管延霞说:“小超是这里的老师,他指导其他院民编制小饰品,这些东西做完会去义卖,如果有爱心团体来,我们会帮着卖一些东西,如果没有,他们会做这些东西打发时间。”
  随后,记者走进书画室,笔墨纸砚十分齐全,墙上挂着的几幅国画都是这里住着的一位已过世的老人98岁时所画。每逢福利院搞大型活动时,会请专业机构和老人们一起作画、写字。
  另一个房间则有麻将桌、乒乓球桌、台球桌以及单车等设备,管延霞介绍,有这样的活动室,能增加老人的业余生活,方便他们的交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安享金色万年。
见证福利院变迁的
  “钉子户”
  “我4岁就在这里,我今年已经48岁了。”44年前,一个4岁的男童因患“婴儿瘫”被父母遗弃在一家医院门口,同年的国庆节那天,他被送到了济南市社会福利院,他就是这里的“钉子户”付国庆。他姓付,因为他是国庆节来到这里,当时的院长就给他起名叫付国庆,院里的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他为“国庆”。他穿一身藏蓝色的中山装,虽然他话说得不清楚,他仍然愿意和记者交谈。
  “那时候的福利院和现在不一样,以前只有两座楼,最大的屋里住30多个人,不像现在这样房间里有空调、暖气,还有电视机。”他坐在轮椅上回忆起福利院原来的样子,“当然,那时候的伙食也赶不上现在那么丰富,冬天大多数时间只能吃大白菜,平时只能吃黑面馒头。”
  国庆说:“现在不仅吃得好,每个月还有110多块的零花钱。我喜欢喝点酒,喝点茶,就让院里的社工帮我买,他们都很热心。我属于能自理的,平时基本生活自己能照顾好自己,每天下午我会去活动室和其他院民一起打打麻将,这样的生活也是很有意思的。”
  “我在这里经历了好几届院长,每一届院领导和护士长、护理员都对我格外照顾,如果不是他们精心的照顾和耐心的服务,我想我根本活不到现在。”付国庆说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点赞

最新评论

老干部之家

工作

动态
党支部

文件下载
意见直通车

老干部志愿者

博客

服务

旅游 文化

老年用品

全国老年期刊联盟

社团

摄影  诗词

书画

资源库 山东兵

视频

互动

活动 话题

论坛

老教育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