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坐落于风景如画的辽南山区,是一处五间灰瓦房。房子的年龄无法考证,村里上年纪的老人说,这个房子的梁柁、檩子、椽子等,至少有二百年光景,难怪一些考古工作者对母亲居住的老宅左拍右照。这所老宅,近百年就翻修两次,但骨架不动,只是将要倒的左右山墙重新砌一下。即使如此,它还是像一个人穿着浑身打着崭新补丁的破衣,怎么看都不得劲儿……那时建筑材料工艺都很孬,和现在没法比,建房大都一把泥从墙基撸到房顶,墙体也薄,冬不耐寒,夏不避雨,质量很差。父亲过世后,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就一人住在老宅。我们几个在外地工作的儿女让母亲搬离老宅,和儿女一块生活,母亲就是不肯,她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百善孝为先,孝顺老人,顺从老人的意愿才为孝,我们只能作罢。 这里蜿蜒着长白山的余脉,平均海拔800米以上,老宅就坐落于山脚下。它背靠绵延起伏的山峰,面向清冽的碧流河水,朝浴晨曦,夜伴星辰,向人们述说着陈年旧事。岁月穿梭,老宅像一个风蚀残年的老人,越来越弱不禁风,墙皮脱落,墙壁倾斜,成了典型的危房,和周围美丽迷人的景色形成了巨大反差,老母亲一个人在老宅居住,难免让人牵肠挂肚。修修补补房子,扬汤止沸,无济于事,只能将老宅重新翻盖。我把想法跟几个妹妹一说,大都不同意,有的妹妹说:“老人那么大岁数,能活几年?没有价值。”还有的妹妹说:“老人房子修了没有回报,农村盖房子也得不少钱。”说来说去,还是心疼钱,为不盖房找借口,为不作为找理由。老母亲闻知这些,叹了一口气:“一个老能养十个小,十个小难养一个老。”神情沮丧,黯然神伤。 时间不等孝心,羊羔跪乳,何况有血有肉的人呢?不能子欲孝而亲不待。我作为长子,自然对改善老人的居住条件责无旁贷,决定即使他们不同意,我一个人也要把房子盖起来,让老人享受宽敞明亮的住房。母亲听说后,有些担心,不同意。她知道我是工薪一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花销也大。我说服母亲:“钱是人挣的,花出去才有意义。你住在老宅,谁能放下心?万一有个好歹,让我怎么面对世人?即使你将来离开我们,房子也是一个资产,有很强的保值作用。”其实,农村的民宅,保值潜力跟城市楼房没法相比,我怕母亲不同意才这样说。母亲看我态度坚决,这才同意。就这样,一所崭新的充满时代气息的住房拔地而起。老母亲看着新房,左看看右瞧瞧,笑得合不拢嘴儿,满脸的核桃纹像绽放的金菊,笑得那么香甜…… 老母亲表面为自己的居住条件改善高兴,其实,她最高兴的是儿子的孝心,孝心才是最精美的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