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本期话题 查看内容

过年有“味”哪家强?说说您家的年

2015-2-25 17:14| 发布者: 家网编辑5| 查看: 1481| 评论: 30

摘要: 虽说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没过,亲戚还没走完,这个年,无论怎么看,还都没过完。可法定的春节假期结束了,在家过节的孩子们又离家开始了新一年的拼搏,当家里又重新剩下老两口,我们突然意识到,这个年,原来已经忙完了 ...

 

虽说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没过,亲戚还没走完,这个年,无论怎么看,还都没过完。可法定的春节假期结束了,在家过节的孩子们又离家开始了新一年的拼搏,当家里又重新剩下老两口,我们突然意识到,这个年,原来已经忙完了。

人们感叹,现在过年,越来越没劲了,越来越没有年味了。鞭炮不让放了,吃得和平时一样了,连春晚也乏善可陈了,年再也不像过去那样隆重热闹了。

可有人不同意,社会进步了,年的过法也不一样了,过年的主要形式已经从“节庆型”向“假期型”过渡了,并由此产生了新的民俗行为。全家老少一起外出旅游,孩子不再返乡、父母进城与孩子团圆,用手机给孩子们发发红包,用微信录个视频给好友拜拜年……这些过年新方式,无一不增加了过年的乐趣。

各位“家”人,您家是咋样过年的,您家的年过得有“味”吗?你觉得年味没了是因为什么?我们的“中国年”应该怎样坚守?跟我们聊聊,来分享您的欢乐和见解吧!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jnrblgb 2015-3-10 15:09
我支持过年是家人相聚、亲朋相探!
引用 hych 2015-3-6 16:35
秦继昌: 年味还是有的。我认为过年就是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啦啦各自的感受、啦啦家常琐事。平时没时间、放个长假就创造了机会。为了不被“春晚”冲击,所以我把除夕饭放在 ...
引用 蓬莱gyl 2015-3-5 19:59
我家过年最大的快乐是孙子,外孙女,外孙儿从工作岗位回到家中,和我们,儿子一起享受美酒佳肴,说说笑笑。好开心呐,另外就是走亲访友。去老家看看,上朋友家玩玩。年初一相互拜年问好,不过改用电话和视频了。
引用 静翰 2015-3-3 18:01
年味的最大特点是家人相聚、亲朋相探!
引用 阙里七十五 2015-3-3 17:40
年味淡了,主要是现在人们吃的好了,穿的好了,文化娱乐广泛,通讯发达,没有什么缺的东西了,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过去那些老的传统习俗被逐步淡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引用 冰凌花OK 2015-3-2 14:55
我们穿越5个公园过新年,锻炼身体,健康快乐。
引用 别问我从那里来 2015-2-28 23:26
社会进步了,年的过法也不一样了,过年的主要形式已经从“节庆型”向“假期型”过渡了,并由此产生了新的民俗行为。全家老少一起外出旅游,孩子不再返乡、父母进城与孩子团圆,用手机给孩子们发发红包,用微信录个视频给好友拜拜年……这些过年新方式,无一不增加了过年的乐趣。我非常同意这样的观点。只要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就是好日子。年不年的,无所谓了。
引用 张继利 2015-2-28 17:05
现在过节主要是家人团聚,对世俗的烧香、烧纸、祭奠和燃放鞭炮等,已不感兴趣。一次是,全家四世同堂十几口人欢聚一起,品尝着美酒,谈笑风生,热闹非常!另一次是,在大学当博导搞现当代文学的儿子邀请县作协的几位文友聚会,一起畅谈交流文学创作问题。过了正月初四,各自回工作岗位。短暂的年假,就这样简单的过去。
引用 蒲先和 2015-2-28 16:26
与时俱进说“年味”
不少人说现在“年味淡了”,其实这是对“年味”一种片面看法。传统“穿新衣、戴新帽,吃水饺、放鞭炮”的“年味”是淡了:平时穿的衣服比从前过年穿的衣服还要好得多,水饺、肉、鱼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吃,响应政府的号召放鞭炮的人越来越少,那过去的“年味”想不淡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新的“年味”却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寻常百姓家。
从前过年要炸鱼炸肉炸豆腐,蒸馒头摊煎饼蒸糕,现在去超市里少买点以备不时之需,真正来了客人去酒店。“忙年”的“味”没有了,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享受”。
我的兄弟姐妹早已不是“聚族而居”,拜年的方式改变了:前几年是电话拜年,现在成了视频拜年,百里千里,如同当面,浓浓的亲情有增无减。
年后的“玩”也大不同于从前:前年正月十一,我们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表哥表妹组成一个亲友团,二十个人去了宝岛台湾;去年正月初四,自己五口人和亲家五口人随旅游团到苏州杭州上海转了一圈;今年孩子们初二就随“柳泉户外”去了衡山桂林韶山逛了六天。外出旅游,虽然风尘仆仆,却都是兴高采烈。
时代变了,“年味”也在与时俱进,从前有从前的“味”,现在有现在的“味”,都正常。
引用 水城墨荷 2015-2-28 10:34
我家也是三世同堂5口人,大年三十儿子一家三口去了海南直到初七才回来!我们很支持他们出去旅游放松。我们老两口在家从初一到初七,该看电视时看电视也不熬夜、该拜年时家属院里进行的团拜、该遛弯遛弯、该请吃时请吃、该吃请时吃请,平平淡淡还和往常一样,可我们的感觉好极了!这年过的真轻松啊!
引用 仙公山人 2015-2-27 22:31
什么是年味?年味就体现在过年的过程中。有些人说年味淡了,为啥?因为他没有遵守过年的规矩。
俺家里过年,依然体现着浓浓的年味。为啥?因为俺家依然遵守着过年的程序。
       进入腊月,开始忙年,程序是一样的。到了年三十,俺早饭后就去请家堂,恭恭敬敬的,把有列祖列宗名号的折子摆放在供桌上,弄上一桌菜,供奉着。然后研墨裁纸写春联,打浆糊贴春联,红红火火。如果你从街上买一副春联,用透明胶贴在门框上,那是什么味道?到了晚上,弄点菜,喝点酒。菜都吃厌了,和平时的相差无几。但,这是过年啊,吃年夜饭啊!晚饭后,剁馅、和面,一家人包饺子。午夜时分,在院子里摆上供桌,发纸马。回到屋里吃饺子,这顿饺子就和平时的不一样。大年初一,磕头拜年,家族的,乡亲的,一家一户进行,还要给晚辈发红包。那个亲啊!见面哈哈哈,“过年好啊!”一笑泯恩仇!
       时代发展了,过年的日子还是那几天。怎么过年,完全在自己。什么淡啊浓的!
引用 桃园愤青 2015-2-27 16:08
年味就是一种感觉,过年就是寒风嗖嗖,雪花飘飘!那年秋天的晚上,我们家里用机器擦花生米,花生壳的片末在电灯光里漫天飞舞,我忽然想起了过年,过年就是这样雪花飞舞。
     年就是一种不可拒绝的氛围。过年就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是必须回的;过年就是累,累也是心甘的。过年就要走亲戚,要接待亲戚,亲戚来了是不能拒之门外的;过年就是贴大红的对子,放鞭炮,虽然,不大提倡放鞭炮,还是可以听到鞭炮声;过年就是除夕发祉吃饺子,跪下来拜天祭祖;过年了就是大街上的轿车多了起来,各家的儿女都回家过年了;过年就是给孙子发红包,不过我们给的孙子的钱比爷爷那时给我们的钱要多的多;过年就是看春晚,虽然他们演的不怎么的,我们毕竟还是有了年的话题;过年就是有了新的口头语,见面互相问候:过年好!年是孩子们的,孩子们,盼的是长岁长高,盼的是压岁钱,盼的可以到爷爷姥姥家,这就是年味!
      

     虽然说,我们现在吃的,天天在过年,但是,过年吃饭就是不一样,因为是过年,所以饭里就多了年味。觉得过年没有味了,其实,还是一种年味道,只有过年才有这种感觉。年味是驱不散的,有人闻到的浓些,有人闻到的淡些!
引用 gajlgk 2015-2-27 11:20
现在过年,越来越没劲了,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引用 梁绍章 2015-2-27 10:41
过年有"味"哪家强?小学生(包括学龄前儿童)最强!不用忙,不用愁,"压岁钱"照样收,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有的很快成了"万元户"。我们提倡尊老爱幼,但尊老不夠,爱幼失度是客观存在的.过年有"味"就要回归传统,多一些亲情,但金钱不等于亲情。发红包要有量和度,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好处。
引用 糖..糖 2015-2-26 19:07
今年过年很特殊。我外甥七个铁哥们,决定带上老人单独组团去旅游。六位老人(两对加我和大姐)七位男士,八位女士,和七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大乳山吃海鲜,天沐池泡温泉,荣成看西伯利亚大天鹅,周村看古城。大人孩子其乐融融。也是一种过年的方式吧。我的祝酒词是:男士事业蒸蒸日上,女士温柔漂亮,孩子健康向上,老人美满幸福!博得大家赞赏。
引用 侯从礼 2015-2-26 17:34
也许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总爱怀旧,总愿意回忆童年那些事,因为失去的,才是美好的,所以,每逢过年,总会想起童年时代的年味:狮子、高跷、旱船,一场接着一场,晚上在雪亮的汽灯下,看庄户剧团唱大戏,偶尔演一场电影,那是莫大的精神享受,街头上、胡同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着节日的服装,说说笑笑,到处是一派喜气洋洋。如今,各种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没有了,晚上不再有演戏的了,大街上也没有人聚堆闲聊了,除了走亲访友的各种车辆停放在大街上以外,连个人影也看不见,本应热闹的大街上却变得冷冷清清,所以,感到年味不复存在了,虽然吃穿玩都比过去高级多了,却总感到不如过去过年热闹。这恐怕就是因为怀旧的原因吧。
引用 秦继昌 2015-2-26 17:12
年味还是有的。我认为过年就是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啦啦各自的感受、啦啦家常琐事。平时没时间、放个长假就创造了机会。为了不被“春晚”冲击,所以我把除夕饭放在中午,要求都不开手机、不看微信,只有一个主题就是每人都要有祝酒词,祝老人健康、孩子进步、工作顺利。敬酒时要大家举杯“敬天、敬地、敬父母”。然后长辈发红包、提希望。为了保持敬老传统,我将过往老人的相片挂到墙上,摆上一盘苹果、一盘核桃,寓意"平安“、”和睦“。为创造欢乐气氛,人人可以出节目:答题猜谜、唱歌背诗,俗话说“热闹就是年下”,我觉得年味也就有了!
引用 冷濯江 2015-2-26 17:03
年味,是一种由物质和精神共同构成的文化现象。社会在前进,种种文化现象也会在继承中发展,新的年味取代旧的年味,这是一个总的趋势;没什么,无须抱怨。另外,回忆中的事物总是美好的,印象里那个浓浓的年味,多是童年。小孩子回忆中哪怕点点滴滴的趣事,到中年以后也会被放大。平时没有的或者不被允许的,过年的时候得到了,当然会留下深刻而甜蜜的感觉;去拜年哪怕得到几块糖的小礼品,几张毛票压岁钱,年味也就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引用 嘉言懿行 2015-2-26 15:55
年的变化是社会发展变革的缩影。人类社会、大自然,乃至宇宙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这样和那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其固有的规律和法则。随着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也自然而然的有所改变。那种靠运动,靠政治手段破旧立新,移风易俗的做法应该摒弃。我们要在这种变化中,继承好的年味,抛弃过时的,愚昧落后的年味,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现代的新年味。
引用 吕京蝈1949 2015-2-26 15:22
时代变化了,习俗发生变化了,人的思想也应该随之改变。保留有年味的,增加新鲜的。
.

查看全部评论(30)

相关分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