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半个世纪的爱 首期“镜像·他们”栏目为您呈现的是相携走过50多年风雨坎坷的几对老夫妻。他们是成千上万“家”人中的代表,他们的青春和婚姻无不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无不经历了坎坷和风雨,但他们从未放弃,而是一路相携走过,他们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爱情。在当今这个容易用房子、车子交换爱情,更容易“闪婚”和“闪离”的社会,他们的执著相守、他们的爱情纯粹而又令人感动。
徐厚俊:1938年生人,74岁 吴士美:1936年生人,76岁 结婚日期:1962年 婚龄:50年 50年感悟:时代的颠沛让我们的爱历久弥坚,来生我们还要一起走 我们俩的婚姻路打上了很多时代的烙印。批“胡风”运动中,我因父亲问题家庭遭遇巨大变迁,是老伴鼓励我要坚定地走下去;“文革”中,我再次因父亲问题被关进牛棚,是老伴一封封的书信让我等待光明的到来;上世纪70年代,为了和我团聚,从北京大学毕业的老伴放弃部级科研单位调到县级化工厂,我们一家四口住在小教室用芦苇夹出的空间里。对此,我总觉得对不起老伴,而老伴总说:我从没后悔。老伴和我性格不同,爱好也大相径庭,但他对我一直“包容”,我对他也从改变到全然融入。今年的除夕是我们的金婚日,老伴把我唱的歌录了下来,把我们俩的照片做成了影集,我们相约,待到那天我们要坐在一起慢慢地品味。
沈玉琪:1938年生人,74岁 苏 梅:1939年生人,73岁 结婚日期:1961年 婚龄:51年 50年感悟:老伴,老伴,不光是伴儿,还是生命的支撑。 如果我不说,没有人会相信我在2008年和2010年先后被查出患有肾癌和胃癌。特别是胃癌住院那段时间,我身上插了四根管子,动弹不得,手术前后一系列的不顺利加上病痛的折磨,我几欲放弃生命,是老伴苏梅让我要求自己坚持下去。苏梅每天24小时伺候在我身边,每半小时给我通次管子,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即使累到发烧也是陪在我身边打点滴。老伴告诉我:你一定要坚持下去,我舍不得你,难道你舍得让我一个人孤单地留下?56天后,我出院了,我病瘦了十几斤,老伴累瘦了十几斤。2011年金婚庆典,我早已恢复了健康,在说到是老伴把我从鬼门关拉回的时候,老伴说,她也是动过几次手术的人,每次都是我衣不解带地照顾她,很多个晚上没有床铺我只能坐在凳子上陪护……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但在我和老伴的眼里,老伴不光是伴儿,更是相互生命的支撑。
荣士友:1936年生人,76岁 徐广英:1941年生人,71岁 结婚日期:1960年 婚龄:52年 50年感悟:前半辈子,老伴为家付出太多,受了太多苦,后半辈子,让我们好好享福! 我和老伴结婚是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结婚时没给她买一件像样的新衣服,没添一床新被子,没办一桌像样的酒席。对此,老伴没有一句怨言,她说:“结婚是两个人过日子,不是给别人看的。”我哥哥和父亲去世早,多病的母亲带着我两个未成年的妹妹和嫂子改嫁后撇下的两个孤儿,艰难地生活。老伴到来后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先后操持着我两个妹妹出了嫁,又抚养我的侄女侄儿长大成人,帮他们成了家立了业,还把自己的三个孩子拉巴大。邻居大婶都说:“广英呀,你一肩挑了三个家,难啊!”年逾八旬的母亲后因高血压病瘫痪在床,老伴送医喂药,服侍床前,把母亲拾掇得干干净净,从没得过褥疮。就这样三年如一日,直到把母亲送走……如今,我和老伴已携手走过了50多个春秋,不但日子好过了,儿女还把我们接到了省城济南生活,我感谢老伴为家的付出,也愿我们在相互牵挂、相互关爱、相濡以沫中安享晚年!
戴明修:1935年生人,77岁 王桂銮:1938年生人,74岁 结婚日期:1959年 婚龄:53年 50年感悟:谁家都有磕磕绊绊,“宽容”是化解一切的法宝。 我和老伴,一个动一个静,一个风风火火,一个不急不躁,性格千差万别。从结婚到现在53年了,邻居常纳闷:谁家都有个碗勺碰锅沿的时候,怎么也没见你两口子打过仗?为啥?因为老伴的“宽容”。我两口子没打过仗,但没少拌嘴,我的急脾气几句话火苗就窜起来了,老伴一看苗头不对立刻就偃旗息鼓,或者上别屋忙活其他事去了,这架也就吵不起来了。表面上看,我在家里处于强势地位,我指挥老伴做事,我埋怨老伴不语,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我们俩之间我更依赖老伴,是他的宽容让家庭和谐,也是他的宽容让我觉得幸福。 周有为:1933年生人,79岁 王乃贵:1935年生人,77岁 结婚日期:1957年 婚龄:55年 50年感悟:上半辈子献给祖国,下半辈子献给老伴。 我和老伴是经她哥哥介绍认识的,当时是一见钟情。和很多当兵的一样,我和老伴过了半辈子的两地分居生活。老伴独自拉扯三个女儿长大,落下了不少病根,我深感对不起她。离休那天,我对老伴说:我的上半辈子献给了祖国,下半辈子全部用来还你的债。此后,我制订了晚年生活五年计划,带着老伴抗衰老,游祖国。我们感觉,属于我们俩的生活好像刚刚开始。2007年金婚时,我们不但在影楼拍了金婚照,我还为老伴制定了金婚之旅,在九寨沟大瀑布前,我深情地对老伴说:“你是我心中的宝,金子也换不了。”老伴回应我:“有你在,我心里永远充满阳光。” 王明堂:1937年生人,75岁 张秀贞:1939年生人,73岁 结婚日期:1956年 婚龄:56年 50年感悟: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1956年我和老伴结婚,婚后半年,我参军离家,此后数年,老伴一个人像男人一样在生产队干活,顶起了上有公婆下有嗷嗷待哺孩子的家。老伴先后生了四个孩子,我都不在身边,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老伴和孩子差点饿死,但她对我从没有半点怨言。老伴到现在还珍藏着我军旅生涯所有的立功喜报和奖章。她说,就是这些支撑着她再苦再难也心甘情愿地走下去。如今,我俩都已是古稀之年,年轻时,我欠老伴太多,我只希望晚年我能多做些,让老伴健康快乐。
孟庆校:1924年生人,88岁 何继兰:1926年生人,2009年去世 结婚日期:1944年 婚龄:65年 50年感悟:老伴,你一直装在我的心里。 1944年我与老伴结婚,1946年,我入伍离家,一直杳无音信,6年后,受伤住院的我得以寄出第一封家书。收到家书后,老伴千里寻到野战医院,和我拍下了生平第一张照片带回家留作念想。我和老伴恩爱了一辈子,没什么轰轰烈烈,卿卿我我,但平淡里都是深情。临去世,老伴说:“老伴啊,我想早死,把寿数留给你,好叫你长寿。”老伴你知道吗?你走后我天天想着你,我也叫孩子永远不要忘了你,现在每次照相我都会在身边给你留下一个位置,因为在我看来,你从未走远,一直装在我的心里。 后记:无论是银婚、金婚还是钻石婚,每对老夫妻之间都有这样那样感人的故事或者夫妻相处的感悟,把您的故事告诉我们吧,让更多的“家”人因您的故事而感动,因您的故事更加珍惜“老来相伴”。(来稿请附照片,字数2500字以内) 责任编辑:韩 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