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资溪县革命烈士陵园的山腰上,与烈士陵墓相邻不远的一排破旧平房内,住着一位年过八旬的南下离休干部,他就是1950年2月初那场震惊全国的“资溪事件”中,唯一健在的幸存者——李东汉。 半个多世纪以来,李老一直在烈士陵墓西侧旁的那两间旧平房里居住,为的是陪伴那些曾经生死相依的战友。李老经常会去陵园打扫,清理杂草,擦拭墓碑。累了他就在烈士墓前坐坐,回想战友的音容笑貌,和战友们说说心里话;每年清明节在烈士墓前,李老都要为机关干部、部队战士及青少年学生讲革命故事;每年正月初五(资溪事件的祭日),李老总要在桌上摆上酒杯和碗筷,为牺牲的战友斟满酒…… 李老育有3男1女,现在儿孙满堂,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谈起60多年前的往事,李老仍然抑制不住激动情绪。 1948年冬,李东汉在辽宁锦州家乡参加土改运动。此时组织上急需一批人员南下,参加新生红色政权建设。李东汉报名参加了南下工作队,跟随部队一路浩浩荡荡,来到江西抚州专区。不久,年仅18岁的李东汉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东汉、李文、吴有才等人作为通信员在田永丰、林兴才、王佑臣等南下干部的带领下,组成一支工作队进入刚解放的资溪县。当时,田永丰任资溪县委副书记,主持县委工作,林兴才任抚州军分区483团副教导员兼资溪武装大队大队长,王佑臣为县委宣传部部长,张茂亭为县委组织部部长。他们白天一起工作,晚上打通铺一块睡觉,互相关照,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在革命大家庭里当干部的毫无官架子,本应我们通信员担负服务领导的责任,现实却反过来,年长有经验的领导像兄长一样处处照护我们这些年幼的小兵。”回首往事,李老满怀深情地说。年轻的李东汉感受到革命阵营的无限温暖。在革命熔炉中,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李老说,有一次他生病了,县领导得知后,立即带卫生员为他看病,并亲自为他取药,安排他吃病号伙食,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 资溪刚解放不久,匪患猖獗。 昔日南下工作队人员中,如今住在资溪的只剩李老一人。李老的子孙先后多次要把他接到新楼房去居住,但李老总是婉言谢绝。李老满怀深情地告诉孩子们:“我是舍不得离开当年出生入死、情同手足的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要一直守护着他们。” 李老常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他给孩子们讲述革命烈士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李老几十年如一日,自愿守护烈士墓的壮举在当地传为佳话。李老离开家乡南下资溪已半个多世纪,他早已把资溪当做故乡。他在资溪先后担任过土改工作队队长、县供销社主任、县邮电局局长、高阜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县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等职务。 李老一生跟党走,无怨无悔。他常常告诫后代:“要世代感党恩,没有党的培育就没有我的一切;没有先烈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