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革”的动乱年代,由于“四人帮”的兴风作浪,我也难免跟着潮流走,说过不该说的话,做过不该做的事。但是毕竟自己受过多年党的培养教育,对党的宗旨和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办事原则,是深入心中,根深蒂固的。所以在一些重大原则的问题上,还是有主心骨的。凡是有违主心骨的陷害干部、搞打砸抢、篡党夺权等活动,我是绝对不参与其中的。 1974年,我奉命参加工人、解放军宣传队,要进驻华东石油学院领导学校。怎么领导呢?我作为石油学院政治部的军代表,坚决支持工、军宣传队的主心骨,不能凌驾于党委之上发号施令,而是在党委的领导下,通过工、军宣传队的提建议、排干扰和自身的模范行动,来维护和加强党委的领导。这样做了以后,石油学院的面貌为之一新,各级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教学和工作秩序走向正规,正气得到发扬,歪风大为收敛。1975年山东省召开县以上(包括大学)主要领导参加的工作会议,我代表工、军宣传队在小组讨论中,谈到了工、军宣传队进驻石油学院的情况。不料我的发言受到关注,一定要我在第二天的大会上发言。我通宵达旦把在小组发言提纲整理成大会发言稿。没想到大会的发言受到省领导的肯定,认为石油学院的经验,对当时稳定社会秩序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到会的济南市领导还邀约我,会后又在济南市做了同样内容的三场报告。《大众日报》7月27日第二版还发表了我写的华东石油学院工人、解放军宣传队《在党的领导下更好的发挥政治作用》为题的长篇报道。 正当大乱的全国形势有所好转之时,“四人帮”煽风点火掀起了所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后,我们多灾多难的祖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继邓小平同志遭到“四人帮”的诬陷,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又与世长辞了。中国人民悲痛欲绝。而“四人帮”冒天下之大不韪,严令禁止悼念周总理的活动,狂呼乱叫要狠批什么“右倾翻案风”。面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举国上下群情激愤,怨声载道。祖国向何处去?坏人能横行到几时?千万人朝思暮想,忧心忡忡。 然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决定祖国命运的主人。看吧,人民不可侮,人民不再沉默了。人民自发地冲破不准悼念周总理的禁令,毅然带上了黑袖纱,举行了追悼会。尤其是在首都北京,愤怒的人群云集天安门广场,献花,悼念,写诗,演讲,用人海花山和哭声连天寄托对周总理的哀思,表示对“四人帮”的愤恨。到了清明节这一天,天安门广场已经是水泄不通了。这是人民力量的大检阅,是反抗“四人帮”的大示威。 这时我和工、军宣传队的同志们心情一样,真想把憋在心头的话,淋漓尽致的诉说出来。但是在“四人帮”白色恐怖的猖獗下,人们不敢乱说心里话,我们军代表也不能莽撞行事。我产生了一个念头;在全学院举办一次书画展,既能打破文化活动死气沉沉的局面,又可以抒发大家忧愤的心情。我的想法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全院教职员工、家属和中小学生,都行动起来了,送展的各种绘画和书法作品五颜六色琳琅满目。我作为政治部的军代表,当然也要带头了。我拿起了放弃多年的画笔,画了一幅群花盛开图,背景衬托出“百花齐放”四个大字。意在隐晦地批判“四人帮”的极左文艺路线,把整个文学艺术战线搞的万花凋零的罪行。 然而,正当画展搞得轰轰烈烈,参观群众络绎不绝,人们心情刚有点舒畅之时,突然北京天安门的广大群众遭到血腥镇压,宣布悼念周总理的活动为反革命事件。消息传来,人们的情绪一落千丈,全院立即笼罩在白色恐惧之中。我在愤怒之下,又奋笔画了一幅画,隐晦地抒发我按捺不住的心情:用天安门前的红旗如海,来赞颂悼念周总理的人山人海,显示人民力量的不可战胜;用“祖国万岁”四个艺术字和天空的礼花,来展望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这幅画展出以后,山东省广播电台在报道广播这次书画展览的消息中,提到了“祖国万岁”这幅画,济南军区《前卫报》上还刊登了这幅画。然而,多数人或许只从一般意义上来理解这幅画,只有军宣队的领导和几位要好的同志才知道,这是我为天安门广场遭到镇压的广大群众喊冤叫屈的一幅画。 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这样,顺民者昌,逆民者亡。半年之后的10月6日,“四人帮”就被人民扔进了历史垃圾堆。不久天安门广场的冤案也得到了平凡昭雪。这个结局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有高度觉悟的战斗集体,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领导全国人民除暴安良,把祖国的航船引到正确的方向。 果然,经过党的拨乱反正,特别是改革开放,坚持“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终于使灾难深重的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2009年欢庆祖国60周年生日时,我回顾历史,感慨万千,在心中迸发出了四句“从来没有”的感言: 我们的国家从来没有现在这么强大, 我们的社会从来没有现在这么和谐, 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现在这么幸福, 我们的思想从来没有现在这么自由。 感慨之余,我又生灵感,创作了一幅《盛世》工艺书法作品,用雄伟的天安门来象征我们伟大的祖国,用天空五彩缤纷的礼花,来显示祖国日新月异的辉煌成就,用天安门前的喷泉、花卉和自由飞翔的群鸽,来表达全国人民的和谐、团结和生活的幸福。结果此作品荣获庆祝建国60周年“南浔杯”全国老年书画展荣誉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