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鱼为媒

2015-1-15 17:28| 发布者: 潍坊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376| 评论: 2|原作者: 子航179

摘要: 鱼为媒 王广成 洼子村爆出特号新闻:养鱼户要联合起来,创办养鱼技术研究会。 柳老汉听到这消息,立即叫女儿柳芳去找老支书。老支书告诉她“入会的事,我说了可不算,这你得找王晓,他 ...
                                                             鱼为媒
                                                             王广成

       洼子村爆出特号新闻:养鱼户要联合起来,创办养鱼技术研究会。
       柳老汉听到这消息,立即叫女儿柳芳去找老支书。老支书告诉她“入会的事,我说了可不算,这你得找王晓,他是发起人。”柳芳一听要找王晓,脸儿脖子红了个透,半晌没有回出话来。
      这是为什么呢?话还要从头说起—
      王晓,年方二十六岁,人长得帅气,脑袋瓜也灵。可因家乡地处沂蒙山区,土地贫脊,全村穷得出了名,他也被连累得至今还没搞上对象。面对现实,王晓没有丧志。他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启发下,瞅着村前的泉水和荒沟动起了脑筋。前年,他承包了这条荒沟,先开发起一半搞养鱼,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户。
      王晓的邻居柳老汉,是个争强好胜的人。他见王晓养鱼发了财,揣摩着荒沟风水好,总想争过另一半,和王晓比试比试。于是,柳老汉硬是缠着材委,叫王晓让出了半截沟,也学着养起鱼来。就这样,一个硬要争,一个不愿让,两家赌气树起了篱笆墙,一条沟截成了两半儿。从此,两家结下疙瘩。村里不知那个调皮蛋,还编了个小唱:“柳家和王家,邻居不说话,要知情和由,争强结怨家。”
       话说回来,柳芳从老支书家回来,满肚子火气倒在柳老汉身上:“就你逞能,
硬要争那半截子荒沟,咱又不懂技术,你花上钱,放上那么多苗,今后咋个养!?”柳老汉眨巴着眼,瞧着女儿这大火气,问:“怎么啦,是不是咱想入会,老支书不答应?”“答应了,他说这事他说了不算,叫去找王晓”,柳芳瞥了一眼柳老汉,仍气呼呼地说。柳老汉一听傻了眼:“哪咋行?这不是明摆着叫咱向那小子求情认输吗?”柳芳扭过脸,重重甩出一句:“你不认输,有啥法子?!”柳老汉展了展眉头,满有信心地说:“我看入不入会也不顶啥,咱建得鱼塘比那小子强,他咋养咱咋养,我就不信养不好。”柳芳见柳老汉说的倒有些理,窝着的火也渐渐消了。
       再说王晓,他自从出席了省里水产会议,受到很大启发和教育,眼界也开阔多了。回来后,他琢磨着:要想求得新发展,关键是技术,如果能把全乡的养鱼户组织起来,经常交流交流经验,不就能共同提高,一块奔富吗。他把这个想法向村委和乡政府作了汇报,领导都很支持他。于是,王晓联合本乡十几家养鱼户,筹办起养鱼研究会。自然,王晓也想到了柳家。为了这事,他专门向老支书亮了思想,老支书很赞成他的意见,连声说“对对对,你想得好,应该这么办”。
      养鱼技术研究会成立起来了,出乎柳家意料的是,他家也被吸收为成员。可柳老汉硬是不听女儿的劝说,叫着劲儿不参加。
      事情真碰得巧:这一天,柳家塘里的鱼花,突然成群结队地冒出水面,直吐气泡。柳老汉和女儿以为鱼花饥饿了,拼上劲往塘里撒饲料,可饲料撒了一箩筐,仍然不起啥作用,有的鱼花肚皮还朝了天。爷俩这下急了眼,汗珠子顺着脸庞往下淌。就在这节骨眼上,老支书路过鱼塘看到这情景,二话没说,就找来了王晓。王晓一看,忙对着爷俩说:“赶紧停止撒饲料,这是浮头,快灌水。”王晓说着,一边吩咐柳芳去灌水,一边在篱笆墙上扯了个洞,把自家的引水管移了过来。两股水流喷洒到鱼塘里,溅起朵朵浪花,水中的溶解氧渐渐多起来,鱼花得救了……
       这件事过后,柳老汉动起了心思:养鱼还真有些学问呢,看来是非入会不可了。但柳老汉总摔不下脸面,动员女儿去找老支书说情。老支书抽出嘴里的旱烟袋,边应承着边笑了。他笑的那样开心,还藏着几份诡秘……
       故事说到这儿该结束了。可柳老汉虽说从心里感激王晓,但放不下脸面,两家结下的疙瘩,还没有彻底解开呢。这不,又闹出了下面的一段误会来—
       紧接着前档子事不久。一个阴云密布的夜晚。王晓提着手电筒去巡塘。当他走近鱼塘,猛然听到塘水“哗哗儿”作响,“莫不是有人偷鱼?”王晓嘀咕着,蹑手蹑脚移了过去。他突然扭亮手电筒,强烈的光线照射出一个人的轮廓。“干啥的!?”王晓跨步向前,抓住了这人的臂膀。这人浑身一抖,扭过身来,手电筒的光线全聚焦在了这人的脸庞上。“是你!?”双方不约而同的喊出来。
      这个人是谁?原来是柳芳。柳芳见王晓突然出现,心都跳到嗓子眼了。她镇静了一下,扔下手中的鱼筛,缓了缓口气说:“你来帮帮俺。”王晓看到柳芳扔下的鱼筛,更火了:“你还好意思叫我帮忙?”柳芳见王晓大动肝火,用力搬开王晓紧紧钳着她臂膀的手,穿过篱笆洞,在自家塘边轻轻提起另一只鱼筛返了回来,将蹦蹦跳跳的鱼花儿放到王晓的鱼塘里。王晓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一切,楞住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话还要说回去—
      柳家入了养鱼研究会后,听的第一堂课就是王晓讲的。他分析了柳家鱼塘浮头的原因,说:“柳大伯的鱼塘发生浮头,一是放苗过密,相应的措施没跟上。二是柳大伯见我追肥,也跟着追肥,可我追的是发酵肥,柳大伯追的是生肥,肥料在塘里发酵,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还能引起鱼病。鱼塘缺少氧气,鱼便会浮头死亡。那天如果不及时灌水,很快就会全军覆灭。”柳老汉听着,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但从心底里非常佩服感激王晓。
      听完这次课,柳家爷俩看见王晓在分塘。分塘留下的鱼苗又和自家塘里的鱼苗一般大小,而自家塘里放苗过密,正需要疏一疏。于是,爷俩就谋划了这么个主意,结果闹出这次不大不小的误会来。
      打这以后,王晓和柳芳一天天要好起来,塘边村头经常出现他们交谈漫步的身影。到了秋后,柳家培育出上千公斤鱼种,发了大财。这下,柳老汉该搁下脸面认输了吧?认了,还认得挺痛快呢!村里不知谁又编出几句小唱,孩子们都跟着唱起来了:“柳家和王家,互相传佳话,鱼儿做红娘,怨家结亲家。


61b56e5ft7f1df96ac4cc&690.jpg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1.4 2015-1-14 20:27
有点传统话本的味儿。
引用 子航179 2015-1-15 08:39
1.4 发表于 2015-1-14 20:27
有点传统话本的味儿。

是的,这是王老师自己创作的文章和用心剪出的作品!

查看全部评论(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