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不退岗 发光放余热 —记高密市直机关党工委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书记 于志成
于志成同志,现年79岁,1996年2月从高密市直机关党工委退休,现任高密市直机关党工委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书记、市直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近年来,他退而不休,尽已所能,带领高密市直机关党总支全体党员发挥余热,回报组织、回报社会,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潍坊市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先进个人”。
一、勤于学习、自觉锤炼,坚定理想信念
“宝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定落后。”作为一名老干部,人虽然退休了,但是学习不能退,思想不能退,要活到老学到老。在他家里有个专门的大书柜,里面放满了从他退休到现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现阶段党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最新决议决定,所抄录的文件和记录的笔记,每本都做了明确标记,闲暇时他就翻出来看,成了他接受教育的宝库。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召开期间,他每天在家看电视,收听收看会议盛况,并从互联网上阅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新闻。会议结束后,为加深认识和记忆,他不仅把报告原文通读了3遍,还专门到书店购买了相关辅导报告读本,结合《老干部之家》上的报告解读及机关党工委发放的学习资料,对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有了深刻领会和把握。
二、老有所为,奉献余热,全力抓好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
他始终认为,干工作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在担任市直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之初,针对市直机关党工委系统涉及单位多、党员人数多、情况复杂的实际,他组织带领市直机关党工委离退休干部党总支成员,采取单独走访和分片开会相结合的方式,对系统内各单位逐一进行了走访,详细了解各单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管理、活动开展及党员基本情况,挖掘好的经验做法。通过走访,摸清了市直机关系统离退休干部党建情况。目前,市直机关党工委系统有机关单位61个,单独成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37个,占60.7%,全职支部书记33人,占89.1%,党员996人(其中离休68人,退休888人,其他阶层40人),能参加学习活动的904人,占90.8%。在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他与各支部书记建立直接联系,加强协调与沟通,为以后更好的带动系统内各基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加强市直机关各单位基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统分结合、就近便利、形式灵活、注重实效”的原则和“离退休干部党员3名以上的单位全部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要求,加快系统内各单位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组建步伐。目前,系统内凡达到组建条件的,都建立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总支各项制度,规范组织生活,制定并认真执行了“三会一课”、联系党员、流动党员管理、党费收缴与管理、监督检查、年度考评等10余项党内活动制度,对所属支部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交流、检查,保证了市直机关所属党支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在开展兴趣活动,丰富老同志晚年生活方面,他积极与市直机关党工委领导沟通,针对党员追求新知识、了解新事物的强烈愿望,结合老同志的身体特点,近年来先后组织老干部参观全市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举办忆历史、谈变化、话发展及文艺汇演、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20余场次,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丰富老同志晚年生活。
三、联系群众,倾听民声,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他多年来有个习惯,那就是每年都要到年轻时曾经工作过的大牟家镇王官庄村、经济开发区(原姚戈庄镇)大王庄村等农村基层走走看看。每到一处,他除了与原房东拉家常、叙旧外,还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农民生活、收入情况,倾听农民呼声,询问他们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尤其关注国家各种惠农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当得知农民生活富足、衣食无忧、新农村建设让农民逐渐步入小康时,他由衷地为乡亲们高兴;碰到农民朋友有什么问题,他也会积极帮助出主意想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此外,坚持干平凡的事,每年冬天坚持雪后扫雪,无论是扫雪时间还是路段都是最长的;长年包扫院内一段路面,坚持每年干旱季节对2号院内12棵大树定期浇水,尤其对将要枯死的三棵树坚持每天早晨浇水一次,最终救活了这三棵树,近三年来,初步计算浇了5400多斤水,跑了近200趟。除此之外去年春天他借当2号院“圆梦园”管理员的机会,报请市直机关党工委和后勤处领导同意,他提出在2号院举办一期“学经典唱红歌、告别不文明举动”培训班,联系培训老师,编排学习内容。每次出门,老伴都拉住他的手掉着泪说:“你都快80岁的人了,还这么干法,不要命了!”,面对老伴和孩子们的担忧,他更割舍不下的是心中的追求,当看到培训班成功举办,受到党工委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时,他说“这项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觉得值!今后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在有生之年尽最大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