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南通市百年古镇唐闸,有一个老人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就是全国总工会优秀工会积极分子、江苏省劳模、南通复新面粉厂退休医生李维义。 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下,李维义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他钻研业务,工作认真,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颈腰椎病,成为有口皆碑的“神刀李”和人民的好医生,党和人民也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他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1982年被评为南通市劳动模范,1983年作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受到全国总工会表彰,1996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 职工健康的忠诚卫士 1956年,年仅21岁的李维义就担任了南通复新面粉厂厂医。医务室只有李维义和另一个厂医,医务室虽小,看的病却不少,一般的常见病他俩都能处理。输液、外科小手术、针灸、按摩等,以及口腔科的拔牙、补牙,李维义都能干。他算过一笔账,到医院拔一颗牙,收费几十元,在这里只需几角钱的成本费;在外输液,没有几十元下不来,在这里只需十几元就行了。药费少了,公家得利,个人开支也少了许多,而且厂内就医不要挂号费,还能享受到较好的服务,职工包括家属都愿意到厂里看病。上世纪90年代,许多企业都为大量超支的职工医疗费用犯愁,而南通复新面粉厂厂长华守鲁却高兴地说:“我们厂这几年来按规定提取的医疗费年年都有结余,每年结余10多万元,这多亏了李维义。” 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只要职工患病捎个信,或打个电话,李维义就马上出诊,从不推辞。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出诊方便,上世纪90年代他还专门买了一辆“玉河”牌摩托车代步,一年要为厂里职工和退休人员出诊近百次,其中大多数是夜诊,最远的来回有十几公里路程。1996年春节后的一天,家住港闸区陈桥乡的退休人员张坤元冠心病发作,胸口闷得慌,呼吸困难,幸亏李维义闻讯后及时赶到,才使他化险为夷。 “神刀李”享誉南通 由于当时面粉厂机械化程度低,装卸物资全靠人力搬运,有不少运输工人因内受超负荷的重体力劳动的压力,外受风、寒、湿的侵袭,得了一种具有肩颈痛、头晕、肢麻等症状的职业病。这些职工患病后经过中药、西药治疗调理,针灸、按摩、推拿、拔罐等都难以奏效,严重影响了职工的身心健康,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李维义心想,作为一名厂医,如果不能为职工解除病痛,问心有愧啊!他下定决心,要搬掉压在工人身上的这座大山。1960年初春,患病十多年的工人陆汉清,头昏、背痛难忍,不能工作。陆汉清很豁达,他鼓励李维义说:“你这一刀下得好,可解决全厂工人之苦,下不好也可作为失败的经验再摸索。”一席话说得李维义深受感动,更增添了他攻克顽症的勇气。李维义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细心地找准穴位,轻轻地划开皮肤表层,用勾针勾出皮下纤维组织,他一看便轻松地舒了一口气,原来这些肌纤维像枯死了的瓜藤一样萎缩后牵制在患者肩背上。李维义挑开肌纤维后,患者竟然不痛,也不出血,更证实了他起初探索时的判断。他小心翼翼地剪断了患者左右两边的僵硬纤维,不用缝针,只敷上消炎药。奇迹出现了,患者当场就感觉头脑轻松了许多,背上好像卸下了重担,头颈也转动自如,没过几天,病人像正常人一样上了班。这个消息在厂里不胫而走,一些同病相怜的职工纷纷要求做这种“花钱少、来得快、不出血、无痛苦”的小手术。一个、二个、三个、四个……几十个病人手术后头昏、肢麻、背痛等现象逐一消失。工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自己的厂医“李维义的小刀真神”。从此,“小刀李”的名字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 从1960年初开始治疗第1位肩颈痛病人起,几十年来,李维义治疗的病人不计其数,综合治愈率达90%,安全系数达100%。从厂内到厂外,从市内到外省市,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刀李”的名声越来越响亮。有位56岁的老工人,背上疼痛20多年,确诊为颈椎病,长期病休,曾住大医院治疗,中西药物、针灸理疗等均不见效果。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人说南通复新面粉厂厂医能治愈这种病,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厂就医,经过李维义定穴进行诊治,先后两次手术就痊愈,并又上班。 崇尚白求恩的好医生 走进南通复新面粉厂医务室,悬挂在墙上的一幅《白求恩》的油画十分引人注目。这幅油画已在复新面粉厂挂了几十年了。这中间有一段十分动人的故事。南通市燎原造船厂职工张胜亭早先在部队服役,因患颈椎病,看遍了沈阳、南京等地的大医院都不见好转。转业到地方后,他找到复新面粉厂厂医李维义治治看,李维义用小小的手术刀切开他后颈部右侧萎缩的肌纤维,奇迹出现了,张胜亭多年难以活动的头部竟能转动,待李维义切除了萎缩肌纤维后,他的头部竟然可以转动自如。从此,张胜亭便彻底告别了病痛。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购买了许多礼品,皆被李维义婉言谢绝。张胜亭见李维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是个白求恩式的好医生,便请人画了一幅《白求恩》的油画,专门送给李维义。李维义盛情难却,便破例收下了这幅油画挂在医务室,用来时时激励自己。 李维义接待病人十分热情,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一个手术接着一个手术做下去。不少病人由家属背着过来治疗,经过李维义手术后,居然当时就能下地行走了。许多病人从心底里感激他,准备宴请、酬谢等,都被李维义一一回绝了。 在技术上,李维义并不满足于现状,力争精益求精。他借助X光片进一步研究经络理论,先后治疗腰椎增生病症2万多人次,治愈率90%,安全系数100%。许多外地的病人慕名而来,近的有苏州、无锡、盐城等地的,远的有来自新疆、内蒙古等地的。李维义还根据自己家里的祖传秘方,经过20多年的探索,研制了治疗疱疹的药膏(水),疱疹1号和疱疹2号,治愈率达到95%以上,在南通市享有盛名。1995年9月,李维义到了退休年龄,但是厂里就是不放他走,直到2000年5月他才回家。2003年4月,唐闸医院聘请李维义为颈、腰病专家,李维义很乐意地接受了。他说:“进了医院,收入虽然没有在家里开诊所多,可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能光为了钱,我要在退休后继续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把余热奉献给社会。” 助人为乐锲而不舍 不收红包是医生应有的美德,少收或免收手术、材料费则是人性高尚的体现。当病人无钱支付医药费时,李维义总是微笑着说,没关系。 泰兴一位女患者来李维义的诊所开刀,手术结束后,她在诊所前徘徊,等其他病人都走了,她才悄悄告诉李维义,身上只剩下60多元钱,不够支付医疗费。李维义当即和她说,这钱你拿回去乘车吧,手术费我不收了。病人含着热泪离开了。后来,这位病人托人把钱带来,李维义执意不收,还是请来人将钱带了回去。几十年来,类似的事例发生在李维义身上数不胜数。如东曹埠一对老夫妇卖了几十斤稻后来看病,躺在手术台上,老人仍在唠叨:家里太穷,是卖了粮食才赶来的。手术结束后,老人颤颤巍巍地掏出五角、一元、两元的零钞,李维义不肯收他们的钱,老人又于心不安,李维义只好象征性地收下了20元的材料费。老人老泪纵横,操着家乡话不停地说:“好人哪!我遇到了好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