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更要有德
当一个人进入老年,过去曾经拥有的东西可能失去或正在失去,至于那些曾有过的光辉也会因时光的流逝而变得黯淡。为此,有些老年人不能承受这样的心理落差,便放纵自己,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出现了老而不尊的现象。这样的事例在社会上、家庭中屡见不鲜。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暂不说社会,只从家庭说起。好多人认为是晚辈不孝敬老人,使老年人气不顺、心不安、活不好,这也许是一部分原因,但不能只责怪晚辈,老人又何尝没有责任?一些事实证明,有的老人在家里能与晚辈相处得很好,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老人要会做“老人”,说白了就是老了更要有德。
老人在家里要讲民主,有事与晚辈商量。要尊重晚辈的意见,切不可一个人说了算。老人应视晚辈为朋友,不能倚老卖老,居高临下,动辄训人。老人与晚辈不和,有些是因为相互缺乏理解。晚辈理解老人、体贴老人,但老人理解晚辈也很重要。晚辈也有晚辈的难处,比如就业不易、工作压力大、收入不多,赡养老人可能无法做到十全十美等等。遇到这种情况,老人应当设身处地替晚辈想想,多些帮助,少些指责。理解晚辈,才能够通情达理。
有位老者曾说:“老年人有长处,但也有很大弱点,就是容易固执,因此老年人也要有点自觉性,越老越要谦虚。”这话非常适合退休的老年人,老年人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正人、善人、好人、清纯的人。
孔子曰:“大德必得其寿。”《黄帝内经》上说:“形与神俱。”养正气,立美德,修品性,扬爱心,在生活中营造出融洽和温馨,哪还有不健康之理?所以老年人老而有德不仅长寿,还受人爱戴,这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