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世界最严”的有机产品管理制度实施已逾半年。对很多有机食品企业来说,这是最难捱的半年。 自今年4月1日《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后,不少超市撤销了有机食品专柜,一时间市场上的有机食品大幅减少。 近期北京市质监局的例行检查显示,目前北京市场上正规的商场里销售的有机产品没有假冒的。 虽然检查结果大快人心,但行业内叫苦声依然不少。“严管”之下的中国有机产业能否更好地发展? 最严的监管体系 事实上,《管理办法》只是现在有机产品最严监管的一部分。自2011年起,行业相关的一系列规则就开始修订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相继修订发布。 最严的制度源自最乱的市场,湖南博野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博野有机公司)董事长余建军对此深有感触。 “以前的有机认证是‘三不定’,即不定性、不定量、不定品种。”余建军说。一个企业获得有机认证后,可以随便往企业其他产品上贴。比如,申请认证地块种的是辣椒,旁边地里种的黄瓜也可能贴上有机标识出售。 2013年,国家认监委曾委托认证认可研究所组织对有机产品生产、销售量较大的省市进行抽查,结果显示流通领域违规使用有机产品标识现象比较突出,假冒认证或已认证失效的产品占15.3%。 有机食品市场鱼龙混杂,花钱买认证证书、以普通产品冒充有机产品等现象屡被曝光。近年来,有机食品市场不断增长,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获得认证的有机产品生产面积272.2万公顷,其中有机种植面积为128.7万公顷,野生采集总生产面积为143.5万公顷,有机植物产品总产量为766.5万吨。目前中国共有有机生产企业7894家,有机生产基地6628个,有机加工厂3910个。可同时,有机食品也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信任危机。 “事实证明,光靠生产者的诚信是不行的,还要加入技术手段的监管。”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杜相革说。 据他分析,近年形成的“最严”监管体系,一方面是管理程序严格,一方面是指标、标准非常严。 这种严格有时候甚至让生产者无所适从。像植物农药的运用,按规定只使用有效成分。那么什么叫有效成分?一般有效成分只有一丁点,大部分都是无效的成分。所以一个农药里面有百分之零点几的激素,那么99%多是什么呢?这让生产者很难辨别,辨别不清楚就会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规避风险,现在很多企业什么都不用;第二种就是误用和滥用。 现在的有机认证不仅要对土地进行认证,还要追溯到具体的品种。根据《管理办法》,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应当在认证证书限定的产品类别、范围和数量内使用。 每枚认证标志都有唯一的编号(即有机码),能够溯源到其对应的认证证书和获证产品及其生产、加工单位。获证产品或者产品的最小销售包装上,加施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有机码和认证机构名称。消费者能根据这个有机码查询到商品的具体信息。 比如,一个有机农场生产种植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每个品种每次开始种植时都要进行认证。认证机构到了农场,除了检测土壤外,还要评估每个申请品种的产量。 博野有机公司在长沙郊区有个农场,占地500亩,种植有机蔬菜。“今年我们种胡萝卜,进行有机认证时,预估产量是1000斤,预计以斤为最小单位出售,就会给1000个有机码。结果今年丰产了,产出1500斤,剩下的500斤我们没有码了,就不能按有机产品卖了。”余建军说。 生态产品泛滥 “最严”的监管制度实施之后,不少企业放弃了有机产品的生产。 2012年,有机认证证书曾从一万多张减少到7500多张。这两年随着行业规范进一步完善,新的企业进入,有机证书的数量才逐步恢复。 与此同时,声称按照有机标准生产,但没有进行认证的“生态产品”越来越多。 在中粮集团旗下的食品购物网站“我买网”中,打着“生态”旗号的食品众多。知名的有德清源生态安全鸡蛋、金龙鱼生态稻、福临门盘锦生态米等。其中,北菜园生态蔬菜也品种众多。如北菜园生态长茄子350克售价9.5元,比普通茄子贵4倍。在商品参数中,该品种类型为“生态产品”。在种植方式介绍中写着:研究显示有机产品(生态产品是按有机方式种植)含有更多的铁质、镁质、钙质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C。 目前我国食品分为三个等级,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并没有生态食品的门类。 杜相革说,“做生态产品的人中很多是从有机行业转过来的。他们原来是做有机产品的,后来因为产品达不到有机标准,觉得有风险,就取一个原生态、生态产品这样的名字。” 一直宣称做有机食品的正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现在也推出了生态荔枝、生态杨梅等产品。 “很多企业都是这样的。现在认证复杂,就怕有问题,所以打擦边球。生态食品没有标准,也就没法界定,也没法认证。只能说中国人太聪明了,上面只要有一个政策,下面马上就找到一个解决的出口,一个逃避的办法。”杜相革感叹。 在肃清了假冒伪劣的有机食品后,有机食品市场又迎来了新搅局者。遍地开花的生态食品价格、宣传甚至包装往往都接近有机食品。在余建军看来,很多消费者并不知道生态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区别,很多企业把生态作为口号,其实就是想偷换概念。对于真正想做有机食品、保护生态环境的人,这也是一种伤害。 但对于有机产业的发展,杜相革依然十分乐观。“环境和食品安全是人的需求,有机产业会越来越好。现在面临这样的一个形势,可能一些真能立志做有机产品的企业慢慢会规范起来,大家越来越公平。一些做不好的企业会逐步被淘汰,做得好的企业慢慢在这个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过三到五年,大家都规范了,程序可以再简化,认证管理制度也会再修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