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智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那阵子,提出了“斤半加四两”的目标。也就是说,保证部队干部战士的伙食达到每人每天一斤半蔬菜、一两肉、一两豆制品、一两鱼禽蛋和一两油。那时,军队正处于“忍耐期”,国家每年拨给军队的经费只能维持军队的基本需要。要靠标准经费实现这个目标,如同逼着“公鸡下蛋——不可能”。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全军上下使出浑身解数大搞生产经营活动,各部队纷纷成立生产经营办公室,负责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说到挣钱,汽车部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运力。 1987年,汽车部队也全面开展了生产经营活动。团里给各营下达了生产指标,并要求在完成指标的同时每年上缴1万元。副营长温秀才文化程度虽不高,但在经营方面却是把好手。我和教导员尹海洋一碰头,就将这项工作交由他全权负责。那时候还没有“禁伐令”,西藏的林业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运力紧张,各林场都积压了大量的木材。另外,西藏的建设项目很多,大量的建材也需要运进去,所以,货源不是问题。为多挣钱,各连队绞尽了脑汁,“不择手段”。一是想方设法提高出车率,那些“爬窝”很久的车,在他们的努力下开动了起来;二是适当提高单车装载量,油罐连队则充分利用车箱空间装载货物。一年多时间,我们竟挣了近30万!钱多了,我们的日子也过得像“土豪”了,隔三差五地邀请各路“诸侯”到营里小酌。上级机关的一些“赤卫队员”凭着私人关系开始打“土豪”了。刚开始我很爽快,毕竟他们也面临“手头紧”的困局,很多工作都开展不了。次数多了,我就开始让教导员和副营长去办,讨好的活儿总不能一个人独吞吧。地主家也经不起这样折腾,后来我们逐渐收紧了“施舍”的范围。 有了钱就得给官兵办实事。我们用这笔靠“政策”挣来的钱,建了一座灯光球场,各连队也各自购买了录像机、大彩电等。考虑到三个连队主官的家属都随了军,生活比较拮据,我们以“以工代赈”的方式给他们发放了小额补贴。 军队生产经营活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在这里咱暂且不论,因为它只不过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它对改善部队当时的生活境遇,增强官兵身体素质,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钱的日子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