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成都人,骡马市商圈绝对是一个存放记忆的地方,这个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传统商圈,曾经是成都最繁华的地段。上世纪70年代,去逛成都的骡马市是时髦青年最开心的事情。 姐姐在成都多年,算得上老成都人,她对骡马市当时的繁华景象记忆犹新。第一家甲级写字楼冠城大厦、第一家立体声电影院华协影城都在那时落户骡马市,而工商银行大厦、中行大厦、外贸大厦、万和大厦等金融机构及商业大厦也相继在这个区域内落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骡马市商圈曾经是成都人气最旺的商圈。 由于姐姐在成都工作,我经常到成都。她有空便会带我到各处逛,最喜欢带我去骡马市吃东西,那时候出行全靠坐公交车和电车,电车上有两根杆与空中的电线接触通电才可行驶,公交车顶上却托着一个大气包,基本和现在的双层公交车一样,乘客可顺着车内楼梯攀上二楼。无论是公交车还是电车都很挤,售票员手里拿着一个装着一分至五分钱硬币的小木盒在乘客中钻来钻去寻找购票者,至今我还记得售票员那满头大汗的样子,格外卖力和敬业。 那时我们最喜欢光顾骡马市的面馆,这种面馆主要卖素面、杂酱面、三鲜面和清汤面,素面主要放油炸海椒,一角二分钱一碗,还要收二两粮票;杂酱面和三鲜面一角五分钱一碗,也收二两粮票;清汤面最便宜,八分钱一碗,还是要收二两粮票。再高级的就是素椒杂酱面、鳝鱼面,一角八分钱一碗,价钱贵的面食我们很少吃。这种面馆满街都是,品种也差不多,但味道绝对有差别。 有一次,姐姐说要给我做一条像样的裤子,便一早坐车到骡马市,去了后才发现那家缝纫店还没开门,我们便去到街对面。姐姐买了一碗酸辣面让我吃,我吃不完,姐姐走到馆子门前叫站在门边的乞丐吃,谁知那乞丐轻蔑地看了一眼面碗说:“我早上一般吃甜食。”姐姐听到这话眼睛一下睁大了,张开嘴半天没反应过来。后来,这句话便成了我们这个年代人一句时髦的调侃口头禅被传开。 一路逛来,姐姐在商场看中一块学生蓝纯毛面料,价格是29.50元1米,属于非常高级的面料。营业员在木头柜台上展开面料,用一把木制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用专用划粉在毛料上画一条直线,然后才动剪刀把料子剪下来包好给我们。 成衣店的老板是个30岁左右的女人,她仔细看了面料,然后复核尺寸并确认面料长度,才按照我们的要求来量身定做,收取了我们高额的加工费后,确定了取货时间。裤子拿回来后,做工不太尽人意,姐姐没生气,说生气没用,不可能拆了重做。但我分明看得出来,姐姐还是有点心痛,面料、辅料和做工这一笔费用,毕竟是她一个月的工资。即便如此,姐姐对骡马市的喜爱丝毫未减,依然喜欢带我去品尝谭豆花、龙抄手这些地道的成都小吃,只是不买衣料做服装罢了。 姐姐对逛骡马市的钟爱就这么一直延续着,从青年时代到如今暮年垂垂,家人一起吃饭首选骡马市的餐馆,买东西依然喜欢在这里逛着。与时光对垒,年复一年,骡马市的每一次变迁,都被姐姐的脚步一次又一次地打上了清晰烙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