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二战时被掳赴日华工的名单在时隔六十年后回到中国。这是牵系着数万人命运的名单,围绕着它的争夺与态度,尘封半个多世纪的秘密浮出水面。 被时光掩埋的秘密 1944年元月,沦陷的华北平原,日本兵时常出没,“他们不但杀人,还抓人。”河北省定县西南佐村18岁的杨印山,怕被抓,偷偷挖好了地道。谁知第二天一大早,村子就被治安军和警备队包围了。杨印山还没来得及躲进地道就被抓了。那一天,他们村13个人被带走。 杨印山从此和被强掳的4万余名中国人一起,远赴日本成了劳工,成为日本内阁1942年《关于向国内移进华人劳工事项的决定》的牺牲品。被抓的数万劳工,被分配到日本35家企业的124个作业场,它们急需劳动力从事煤炭、矿山、铁路公路修建等工作。 在日本,劳工们住在远离公路的深山里,这是因为日本企业怕他们逃跑,而他们的宿舍宛如鸡笼般——四五十个人住一栋房子,每栋中间是通道,两边是上下层的木板床,铺着一寸厚的草垫子。吃的则是令人作呕的鱼骨面——把鱼骨头烧化后磨成粉,和面混在一起,腥臭难闻。辗转过几个作业场的杨印山根本想不起自己究竟在为哪个企业干活。他只记得在日本的每一天,都要推轱辘马, 据统计,被强掳的中国劳工平均5个人中就有1人被夺去了生命。而杨印山活到了日本战败。1945年,杨印山捧着两个老乡的骨灰盒,和同村的其他10名活着的劳工回到了家乡。 到底有多少中国人被抓到日本服劳役?有多少人被折磨死去?这涉及多大的战争罪?对于这样的罪行,如何进行清算、审判?中美日都没有正式严谨的统计。作为清算战争损害的必要程序,战胜国中美两国要求日本收集强掳劳工资料。 1945年10月开始,日本外务省开始劳工调查工作,同时将劳工们分批送回中国。1946年2月,汇总的报告书记载了中国人被送来的时间、工种、姓名、年龄、籍贯、死亡原因、生活待遇和管制措施等。3月,日本“东亚研究所”16个研究员在实地调查后,写成《备忘录》。外务省最终将这两份资料汇编成《外务省报告书》,共5册。它标为“绝密”。 报告书写成后,原本态度强硬的美国和国民政府却将这事丢在了脑后。美苏冷战伊始,美国急切拉拢日本大企业参与全球冷
战。于是,日本迅速“拥抱战败”,美国化敌为友,国民政府忙于内战无暇分身。而远东国际法庭也未提及日本强掳劳工的罪行,日本政府便密令外务省:火速烧掉资料! 数万人曾经的磨难人生,瞬间成了被遗忘的秘密。 拼出的真相 战争结束后半个世纪,1987年,在日本律师、在日华侨的资助下,花冈暴动的领导人耿淳和部分劳工,将日本鹿岛建设公司告上法庭,要求道歉和赔偿。 花冈事件是被掳劳工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幕: 诉讼需要证据,帮助诉讼的日本华侨林伯耀突然想起,他在东京华侨总会见过一份《日本外务省报告书》,几个大纸皮箱子,里面全是被掳华工的资料!找到《报告书》就能找到证据了! 东京华侨总会成立于1946年,和中国政府关系密切,长期致力于中日友好。林伯耀找到华侨总会,希望用这份名单作为诉讼证据,但得到的答复是:名单已经不在了。 这份曾经被日本外务省标为“绝密”并已经销毁的名单为什么会出现在东京华侨总会?而此时这份名单为何又失踪了? 这是因为在中日关系波谲云诡中,名单以及劳工也被蒙上了许多风尘。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时,许多历史过往被有意无意地遗忘。于是,4万华工名单从此无人提及。而且,在历次“运动”中,不少劳工被当成了特务、叛徒。有人质问,“你说你九死一生,那为什么别人死了,你还活着?你是不是叛国了!”因此,国内的劳工本人也不想被人所知。 但林伯耀还是想要那份名单。他决定自己“拼凑”这份4万人的秘密名单。他和日本学者田中宏、律师新美隆等人组成了“强掳中国人思考会”,到美国档案馆找到了外务省当年参加调查的16个研究员的名单。“我们希望你站出来!”他们带着日本放送协会的记者,逐个找到了当年的调查人员。 名单真的还存在于世,部分调查人员竟然奇迹般地保留了当年的原始资料。一个个名字被查了出来,历史真相被一点点拼凑出来。 “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强掳中国人的历史,如果华侨总会不公布,我们就要公开了!”林伯耀再次找到东京华侨总会。权衡再三,1993年,东京华侨总会正式公开了《外务省报告书》。尘封了半个世纪的秘密终于大白于天下。 这就是林伯耀曾经在华侨总会看过到的那些档案。可本该被焚毁的它们如何到了华侨总会? 这就是《外务省报告书》,中国劳工的生死簿,手抄件。陈旺说,这是一个有良心的日本人。此人应该是日本外务省经手中国劳工名单的工作人员,他在接到要求销毁的指令后,悄悄藏起了一套。“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那么多的箱子,需要隐藏,需要偷偷运出来,这需要冒多大的风险,需要多大的勇气”。 记住死了的和活着的 林伯耀将被掳华工的名单源源不断地交给国内热心于此的人,希望把名单上还活着的人找出来。河北大学华工问题研究室主任刘宝辰1990年第一次从林伯耀手上拿到986个人的名单,他组织学生、老师共25人,分12组分头到各省找人。短短一个星期,就找到了100多名劳工。 活着总是万幸的,而那些死去的人,尸骨却难以还乡。 1953年3月,日本开始了为期11年的中国劳工遗骨归还活动。 现年86岁的日本老人町田忠昭参与了遗骨发掘和送还的活动,“我和大家一起小心地去挖那些遗骨,捧着他们的那一刻,我能感到那种分量,中日的血脉从此就在一起了”。町田忠昭记得,他们到东京站后,火车不让遗骨上车,大家就在铁轨上静坐,要求提供客车。骨灰离开港口时,大小船只一起鸣笛。 骨灰送到中国的天津,但这些死去的劳工的魂却没有真正回到故乡。6830位劳工的骨灰,只有一位被家属认领带回了家,而其他人的亲属,甚至都不知道他们亲人已经回到了中国。 今年,《强掳中国赴日劳工名录》回到中国。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现身的这套档案有120袋、405份,它们是通过驻日大使馆,经由特殊渠道带回国的。纪念馆在官网上公布了这份劳工名录。这些名单也将会经由扫描,影印,正式出版。 数万华工以及记载他们的名录,再也不是被尘封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