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 一个新鲜的东西——“益生菌”逐渐为人们所熟知,那么“益生菌”到底对身体有怎样的影响呢? 顾名思义,益生菌是“有益生命的细菌” , 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等。因为它们通常以人类不能消化的剩余食物为生,不与人体争夺资源,还能生成一些有益物质供人体利用,从而利于人体健康。所以在菌群平衡的情况下,益生菌对健康具有许多积极作用,如合成一些B族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发酵糖类产生大量醋酸和乳酸,抑制病原性细菌的生长繁殖等。益生菌的代谢产物能诱导产生干扰素和促细胞分裂素,活化免疫细胞,增加免疫球蛋白,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抑制肿瘤发生;益生菌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水平,预防高血脂导致的冠心病;双歧杆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同时使大便湿度提高,防止便秘。 酸奶是目前添加益生菌最普遍的一种食品。由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建议可将益生菌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这几年很多酸奶品牌大打“细菌战”,对益生菌的宣传可谓不遗余力,让消费者坚信这是一种对人体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菌”,是人体的“好朋友”,多多益善。可是事实上,这又是一次典型的“健康概念”炒作,说白了,有“忽悠”消费者之嫌。虽然益生菌在肠道的有益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将活菌加进食物中,再经口摄入,还期望它们到达肠道后发挥应有的作用,却有点经不起推敲。 首先,益生菌群属于革兰阳性菌,大多数厌氧甚至绝对厌氧,在有氧环境中很难存活。因此益生菌食品必须采用高真空包装,才能尽可能保持菌群的活性。而现在我们所见的益生菌食品鲜见真空包装的,所谓的“活性益生菌”无从说起。目前中国还没有益生菌活性酸奶的标准,对益生菌食品的包装、保藏条件等也未做明确规定。 其次,口服下的益生菌,需要通过胃肠道进入结肠。适合益生菌存活的p H 值为5~8,而我们的胃酸pH值为0.9~1.5,有研究机构在人工模拟胃肠消化的条件下进行了益生菌的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在经过胃肠消化后活菌数几乎消失殆尽,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尚有幸存,但数量少之又少。 最后,数量可观的活性益生菌未必对身体大有好处。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曾经希望通过一个实验了解益生菌是否能增加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抵抗力。结果却证实,被注入益生菌的一组患者,不仅没有受益,死亡率反而更高!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当患者自身免疫力很低时,益生菌并不能使患者免疫力提高,相反,却很可能因为新菌种的引入而破坏体内菌群平衡,引发新的感染,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综上所述,首先,我们很难从所谓的“活性益生菌食品”中补充到真正的活性益生菌;其次,益生菌发挥健康作用的前提是肠道菌群处于平衡状态,而绝非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其实,我们日常食用的水果蔬菜,如洋葱、大蒜、香蕉等所含有的低聚果糖,大豆中的大豆低聚糖都是肠道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可以协助身体在有需要的情况下繁殖出适合数量的益生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所以解决肠道菌群失调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改善饮食营养,要相信身体是最好的医生,它本身就有完美的菌群调节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