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在河北省束鹿县(现辛集市)入伍,因为表现出色,很快由普通士兵提升为副排长。1959年,中央警卫团扩充人员,要从我所在的北京警卫师选调60人,我成了这批幸运儿中的一员。 到了我心中的圣地中南海,进入这支特殊的部队,那种新鲜和神秘感让我兴奋了好几天。中央警卫团既隶属于总参,对外又称公安部九局、中办八局。报到的第一天,张耀祠团长亲自给我们讲话。他说,你们负责保卫毛主席和党中央、国务院,任务既光荣又艰巨,不但要有过硬的军事技术,更要有铁一般的组织纪律。在中南海当兵除了要遵守我军的各项规章制度,还要遵守这里的一些特殊规定,特别要做好保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整训,我上岗了。我们的任务是在中南海的新华门、北门和西门值勤,另外还有游泳池、吴公桥、保光门等处的值勤。 在中南海值勤,与那些电影报纸上出现的领袖人物面对面,是司空见惯的事。回想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傍晚,我在保光门的哨位看到幽静的马路上,远远几个人在踱步。等他们走近,其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变得清晰起来。啊,是毛主席,简直不敢相信,昼思夜想的伟人就在眼前,我感到心跳急速加快,握枪的手在微微出汗。毛主席见我是个新同志,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我也傻傻地笑了。 毛主席十分关心警卫战士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一次,我跟随主席外出视察,主席问我多大了,成家没有,我如实作了回答。毛主席还通过张耀祠团长的爱人帮忙,把人民大会堂的一位女工作人员介绍给我们分队的石振海。在毛主席关心下,这桩婚姻好事成真。当时,中央警卫团战士大多来自革命老区,书读得不多。听老战士说,1955年的一天,毛主席在丰泽园住处给一中队的部分同志讲话。毛主席问了几个问题,大家都答不上来。毛主席说:“你们都是好同志,就是文化程度低了点。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我给你们办个学校,再给你们请一个校长。”随即,中南海警卫战士业余文化学校应运而生,从大学请来了教员,毛主席亲任名誉校长,学校一时搞得很红火。我来时,这个学校已开办多年,成果显著。在那里,我学完了初、高中的语文、政治、历史和数理化课程。 毛主席爱游泳,对警卫战士来说,游泳就成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训练科目。当时,我不仅学会了游泳,而且与中队战友在中南海的南海接力创下一次游万米的纪录。后来,凭着这一身硬功夫,我和警卫人员跟随毛主席在波涛汹涌的长江畅游,在北戴河白浪滔天的水上搏击,确保了毛主席游泳的安全。 1961年,我被调到一中队二分队任分队长。一中队专门负责毛主席在京时的警卫,二分队则是毛主席外出时的警卫分队。多年来,我跟随毛主席,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经历了不少令人难忘的事情。 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冈山,住在茨坪。一天,他要到黄洋界重访当年战场。那天,大雾弥漫,十米之外不见路。为了毛主席的安全,遇到雾大路险的地段,我与警卫人员就下车带路,使毛主席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为了不扰民,主席的行程只有当地几个主要领导知道。警卫人员把卡宾枪装在盒子里,每人一个,到驻地下车时,一些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我们是演出的乐团。毛主席在井冈山住了一个星期,他屋里的灯总是很晚才熄,他忙着接见老同志,批阅文件,还写下了那篇抒发情怀的诗句:“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后来,我近距离目睹了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风云变幻。在林彪的行径败露前,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林彪的党羽要对毛主席下毒手,我和警卫人员都万分紧张,睡觉时枪不离身。为防备林彪死党来袭,中南海里调兵遣将,还挖了工事。望着毛主席那彻夜不熄的灯光,我和警卫人员只有一个想法: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要誓死保卫毛主席。 1976年初,我任中央警卫团保卫科长。当时,对毛主席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如接见外宾、记者采访等事宜,一般都由保卫科先行审查,然后上报汪东兴批准方可进行。在这个岗位上,我牢记自己的职责,一心一意做好工作,慎之又慎地保卫主席安全。这一年,中国政治舞台大波大澜、大悲大喜。作为一名毛主席的卫兵,我们坚信: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我们首要一点是做好本职工作,保卫好他老人家。 1978年,我转业到中央办公厅信访局,后又调到国家机关工作,1998年退休。这些年来,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我和家人也深受其惠。随着时间的远逝,我心中的毛主席情结却愈来愈浓。脱下军装的我,总是以毛主席的“卫兵”自居,不管社会上出现什么思潮,我对毛主席的忠诚不变。每年的 口述/张英瑞 整理/胡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