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注册老干部之家

建组织 搭平台 树品牌 聚合力 扎实推进老干部文化建设

2014-11-12 10:47| 发布者: 济宁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801| 评论: 0

摘要: 建组织 搭平台 树品牌 聚合力 扎实推进老干部文化建设中共泗水县委老干部局今年以来,泗水县委老干部局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老干部工作会议精神,及时调整工作思 ...

建组织 搭平台 树品牌 聚合力 扎实推进老干部文化建设



中共泗水县委老干部局

今年以来,泗水县委老干部局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老干部工作会议精神,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创新工作举措,扎实推进老干部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加强领导,为老干部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近年来,泗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县委常委会每半年听取一次老干部工作汇报,分管领导经常调度,及时调整充实县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为老干部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年初,成立以老干部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老年大学校长和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县老干部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老干部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推进老干部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并在全县深入开展“610”活动(每年培树10名老干部先进典型、成立10个老干部文化组织载体、创建10个老干部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搭建10个老干部文化建设平台、创建10个老干部服务示范社区、每年推出10项老干部活动)。6月份,建立泗水县老干部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教体、财政、民政、文广新等15个部门组成。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通报情况,研究解决老干部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在老干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今年新成立9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调整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16名,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进行集中培训,保证老干部始终保持思想常新、立场坚定,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传播正能量。

二、加强阵地建设,为老干部文化建设搭建平台。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是老干部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我们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关心,加大资金投入,配置高标准教学设备,更新活动器材,美化活动环境,使阵地建设硬件设施配齐配好,软件设施完善规范,为老干部文化建设搭建平台。工作中,我们注重加强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学习活动规律,及时增设老干部需求的文体活动项目,努力提升离退休干部的文化品位。老年大学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在专业设置上体现多样化。开设了文学、绘画、摄影等7个专业班及中医与养生、微机培训、孝德讲堂等多个专题讲座。同时根据学员的兴趣特长,成立多个团体、协会,搭建才艺展示平台,培养更多的文化骨干。在教学思路上体现趣味性。把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外出采风”、第三课堂“积极参与、发挥作用”充分结合起来,组织学员多次到县重点项目、临沂、菏泽、博山等地区写生,激发了老干部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校园的吸引力。先后在龙城、金裕、舜发、盛泉等4个城市社区建立老年大学分校,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和管理制度,统一安排师资,分校学员达230余人,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老同志的学习活动需求。在组织活动上体现多样性。每年在七一、国庆、重阳等重大节日期间,举办系列文艺演出活动。6月份,举办了庆祝建党93周年老干部书画摄影展;重阳节前夕,举办了庆祝建国65周年文艺汇演,与老体协联合举办了广场健身活动展演;借助“送戏下乡、百姓大舞台”活动,县老年艺术团到各乡镇(街道)、城镇社区、村庄、敬老院、集市巡回演出300余场次,深受群众的欢迎。

三、立足县情,打造特色老干部文化品牌老干部文化品牌是老干部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是加强老干部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泗水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丰富厚重。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老干部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引导广大老干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推进文化建设,打造特色老干部文化品牌。

(一)开展“四德”教育活动,提升老干部文化影响力。推进“四德”工程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老年大学资源优势,发挥老干部在教育子女、家庭和谐以及社会稳定中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扎实开展“四德”教育活动。一是利用校内走廊、门厅、教室设立5个展区,打造“孝德”文化长廊,展示孝行文化的传统美德。二是建廉洁讲堂,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员学唱廉政歌曲、观看廉政教育片等,多次到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三是组建了600余人的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伍,下设宣讲队、文艺活动队、公益服务队。老年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四德宣讲、走进校园教唱红歌、配合执法人员宣传安全防火、交通疏导、防盗治安等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服务活动60场次。县老年大学被济宁市委评选为全市“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等部门领导多次来参观视察。

(二)开设“乡村儒学讲堂”,提升老干部文化品位。结合我县开展的打造“儒风孝道之乡”活动,县老年大学与尼山圣源书院联合开设“乡村儒学讲堂”。为提高志愿者的讲课水平,我们邀请尼山圣源书院专家教授来老年大学进行专题辅导20场次。通过培训,择优筛选老干部志愿者组成尼山圣源书院义工团。目前,义工团成员共68名,成为泗水县“乡村儒学讲堂”的主力军。每周六为义工团集中活动日,先后在圣水峪镇20个村庄进行宣讲100余场。随着“乡村儒学讲堂”的不断完善,听课群众达4万余人次,已辐射到圣水峪镇60个行政村。为增强“乡村儒学讲堂”的吸引力,成立“儒风孝道”文艺演出团,自编自导《五个媳妇争婆婆》、《背公公》等优秀节目80个,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演绎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志愿者在宣讲、演出之余还为老百姓作画写对联,开展健康知识与科普宣传、培训广场舞骨干等活动,提高了儒孝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

(三)实施“五位一体”工程,创新老干部学习交流平台。加大对老干部文化建设的宣传和引导,创新简报、网络、电视、杂志相结合的“五位一体”老干部学习交流平台。编发《县情通报》,每周2期,满足老干部了解县情的需求。在县电视台,开辟《老干部之窗》,充分展示老干部靓丽风采。借助远程教育网方便快捷、随时浏览的特点,开设《夕阳红》专栏。在《泗水党建网》开辟老干部工作专栏。组织4名老干部志愿者成立编辑部,创办季刊《老干部家园》,县委书记、县长分别为刊物题词。刊物栏目多,信息量大,免费赠阅给全县3000多名离退休干部,让老干部享受到本乡本土的文化营养快餐。“五位一体”平台被评为2013年度全市老干部工作创新创优成果“一等奖”。

(四)培树典型,推出老干部地域文化精品。在全县老干部中开展老干部文化建设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重点培树了10名优秀老干部典型,推出老干部文化系列精品。以县人大原副主任韩继谦为首成立了泗滨文化研究会,出版了《泉林唔语》《银杏联吟》等作品,继承和发扬了泗滨传统文化,在泗水文化界起到领军作用;以退休干部梁士奎为首成立了仲子文化研究会,出版《圣门之哲-仲子》,研究和弘扬仲子文化;以退休干部、鲁柘砚研究所所长杨玉祯为首成立了儒陶文化研究会,致力儒陶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其事迹在中央电视台专题播出;离休干部王宝祥《泗水县的“淮海战役”》、南大鲁《回忆在兵站工作的日子》成为教育青少年的生动教材;离休干部王宝祥还是泗水县老干部门球队的发起者、组织者,现已组建了12支老干部门球队,由于该项目组织规范,老干部参与热情高,老干部门球列入了我县运动会的常规比赛项目;离休干部、县文化馆原馆长杨逸森、退休干部冯灵恩、宋永纪等同志参与撰写《泗水历史文化系列丛书》20余册,传承和弘扬泗水历史文化,意义深远!

四、整合资源,合力推进老干部文化建设坚持贴近实际,贴近老干部,在充分挖掘自身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借助并利用好其他部门的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合力推进老干部文化建设。一是整合部门资源,拓展老干部学习活动空间。利用县老年大学和县科技文化中心于一体的区位优势,用好县图书室、县文化馆功能齐全的文化资源。免费为老干部发放借阅证,在县图书室设置老干部阅读专区,县电子阅览室还作为老年大学的微机知识培训基地;经常组织学员到县文化馆绘画室、器乐室、声乐室等进行学习交流,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二是利用社区资源,助推老干部文化建设。按照全市“四就近”服务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要求,在全县13个城市社区中开展老干部文化建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召开城市社区老干部工作现场观摩会,推广龙城社区模式。目前,有10个城市社区设有老干部活动室,建立16处室外老年健身活动站,成立20支文体队伍。这些队伍活跃在泗城的每个广场,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三是整合人力资源,壮大老干部工作文化人才队伍。主动与组织、宣传、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沟通联系,广泛吸纳各方面的人才,对有专长且威信高的管理者、理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师、医生等登记造册,现正在筹备建设老干部工作文化人才信息库,为推进老干部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点赞

最新评论

老干部之家

工作

动态
党支部

文件下载
意见直通车

老干部志愿者

博客

服务

旅游 文化

老年用品

全国老年期刊联盟

社团

摄影  诗词

书画

资源库 山东兵

视频

互动

活动 话题

论坛

老教育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