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拓展平台 以党组织科学化建设推进退休干部服务管理 ——青岛市市南区湛山街道退休干部党支部
根据离退休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需要,为加强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市南区湛山街道专门成立了退休干部党支部。近年来,党支部通过抓组织、抓教育、抓活动、抓服务、抓奉献,努力推动党支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引导退休干部积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跟上新形势,激发退休干部创先争优、发挥作用、再作贡献的内动力,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党支部被命名为青岛市“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先后获得青岛市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青岛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山东省“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一、基层组织建设到位,让退休干部老有所依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退休干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突出其在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使之成为退休干部可信、可依的大家庭。 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支部注重班子建设,选任了威信高、能力强、有热心的退休干部担任班子成员,做到委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支部班子团结协作、作风优良,得到退休党员干部的广泛拥护。 组织架构承接有序。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构建了“街道建党支部—社区网格建党小组—楼栋网格建家庭活动点”的退休干部党支部党建网格管理体系,方便退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发挥作用、就近得到照顾,实现了退休干部管理从松散型到紧密型的转变。 制度体系规范完善。建立了“一库(退休干部信息库)一册(党员手册)两卡(亲情服务联系卡和反馈卡)三员(每一名退休干部都由老干部联络员、社区楼长和社区网格员三人落实日常联系)”的工作机制,重点落实了“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议事”、“党费缴纳”、“党员结对帮扶”、“创先争优”等制度,以制度促进和规范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 党建资料配备齐全。支部了配备“一包二本三卡”:党建工作包,“三会一课”记录本、民情登记本,便民服务卡、党员联系卡、党费登记卡,便于支部组织开展活动。统一发放了党建工作应知应会指南、流动党员活动证、《党章》、支部生活等党建资料。 二、思想政治教育到位,让退休干部老有所学 针对退休干部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生活待遇保障完善的特点,在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中,注重强化以党支部为核心,以落实政治待遇、强化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为重心,充分利用街道、社区资源优势,创新和拓展退休干部教育学习的内容和载体。 教育形式“新”。创新了“班子成员带头学、集中辅导引领学、专题分解重点学、远程教育辅导学、专家讲座倡导学”等教育形式,强化党员学习效果。 教育载体“广”。立足退休干部需求,开设“专家讲堂”,为退休干部们讲授新政策、新理论、新知识。打造“培训课堂”,开设4大类26个班次的培训班。开设了“网络课堂”,让退休干部足不出居就能享受“高层次”教育。依托“银龄课堂”,举办老年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养生讲座,把医学保健知识送到家。 教育制度“严”。建立定期学习培训制度、读书笔记展评制度、心得体会交流制度等,使学习培训纳入制度化轨道。落实“党课制度”,党支部每月进行党课教育,并为每名党员建立了学习台账。 学习内容“全”。组织退休干部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及其他关于群众路线的相关资料,观看党性教育片《焦裕禄》,到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和莱西店埠镇老干部党支部参观学习,回顾党史,学习典型经验,提升党性修养。 三、丰富活动开展到位,让退休干部老有所乐 积极争取街道党工委和区委老干部局的支持,加强活动场所建设,建立经费保障制度,通过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老干部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活动场所一体化。在街道的支持下,依托社区服务管理中心,专门设立了退休干部党支部办公室,为退休干部提供了10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建立了一站(长者驿站)、二廊(文化长廊、科普长廊)、三室(馨语润心室、图书室、按摩室)、四校(老年学校、书法学校、社区党校、科普大学)。购置了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先进的设备,为退休干部提供良好的办公、活动环境。 经费保障长效化。积极协调街道党工委和区委老干部局,将退休干部党支部纳入社区党建经费保障范围,将退休干部党建管理经费规范化、长效化,确保退休干部日常学习、走访慰问、困难帮扶、开展特色活动等各项经费的落实。 队伍建设多样化。党支部根据退休干部的兴趣和爱好,组建了棋艺社、书画社、京剧社、文学社、歌唱队等10余支文化队伍,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文化养老新载体。退休干部陈德馨主办了湛山画院,将爱好艺术的退休干部汇聚起来,经常开办书画笔会;陈祥泰创建的“小白桦文学社”每月组织文学沙龙,已出版文集2册。 四、亲情关爱服务到位,让退休干部老有所养 党支部依托离退休干部社区亲情服务组织网络和街道、社区管理服务网络,拓展服务管理的平台、载体,为退休干部排忧解难,让退休干部充分感受社区亲情服务的关爱。 实现服务管理网格化。依托“街道—社区—网格员”三级服务管理网格和26名社区网格员组成的服务队伍,实行“社区网格包靠制度”,网格员对网格内的退休干部每天电话询问,每周入户一次。通过社区网格员使党支部对退休干部情况、需求“一口清”。 实现亲情服务区域化。依托各社区服务中心的学习场所及老年大学的培训课程等教育资源,实现了退休干部“一刻钟”学习圈;依托街道、社区内的健身路径、文化休闲广场等文体设施,实现了退休干部“一刻钟”活动圈;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利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并与济南军区第二疗养院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实行部分医疗服务减免,实现了退休干部“一刻钟”医疗圈。 实现联系走访经常化。落实经常性联系制度,党支部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2个社区的党小组,定期参加党小组活动;每人联系2-3名家庭特殊困难和因年老体弱等不能经常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及时掌握服务需求。落实经常性走访制度,实施“五必访”,即对退休干部生病必访、住院必访、重大节日必访、有困难必访、家中发生重大变故必访,让退休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五、便民服务奉献到位,让退休干部老有所为 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引导退休干部参与社区建设,让退休干部在服务奉献社会的具体实践中锤炼党性、树立形象,实现自身价值。 以深化品牌建设为主题,志愿服务我奉献。退休党支部深入开展“我的湛山我的家”党建品牌创建活动。退休干部纷纷加入到党员巡逻队、护绿小分队、养犬自律会、亲情服务社等2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中。有22名退休干部发挥一技之长,将自己的手工艺品、书画、摄影等参加社区组织的义卖活动,所得3000余元善款全部支援地震灾区。 以深化“创先争优”为主题,社会服务我来帮。党支部积极引导退休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组织他们参加了文明巡访活动,反映社情民意,被誉为“布衣钦差”。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退休干部们穿梭在大街小巷,不辞劳苦,及时纠正不文明行为。盐城路的金平安老人,在家中办起了家庭书屋,免费向社会开放,被评为“感动青岛十佳人物”。 以深化“先锋引领”为主题,社区和谐我参与。26名支部党员自愿认领“连心桥”信访代理岗、巾帼文明岗、政策宣传岗、放学后·来吧志愿岗、文明监督岗等工作岗位,在推进楼院自治、促进社区和谐方面有岗有责、有位有为。杨桂芝和几位退休干部一起成立了“杨桂芝调解室”,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每天有两名退休干部志愿者到社区“放学后·来吧”,义务看护放学后到社区集中活动的孩子,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 以深化“群众路线”为主题,社情民意我来提。党支部注重发挥退休干部政治优势,广泛开展建言献策活动。20名退休干部被湛山街道聘请为精神文明宣传员、党风廉政监督员、党的政策宣讲员。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参加湛山街道统一组织的“群众好声音”民意征求活动,为街道社区建设建言献策50余条,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