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央组织部隆重召开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接见我们与会代表,并且发表了感人至深的重要讲话,我同所有受到表彰的同志一样,感到特别光荣、特别激动、特别温暖,深切感受到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我们广大离退休干部的关怀牵挂、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 我1947年1月出生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一个蒙古族家庭,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从一个普通牧民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可以说,没有党,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和快乐;没有党,就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离退休老同志的幸福安康;没有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蒸蒸日上。作为一名普通老党员、老干部,我始终认为,自己任何时候都是党的人,是党的人就该终身报党恩,是党的人就该自觉传递正能量,是党的人就该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多做有益的事。 2004年我从盟政协主席岗位上刚退下来时,有的社团要请我当领导,个别企业许以高薪让我搞管理,儿女叫我到大城市安享晚年。面对多种选择,我的思绪还是飞回了家乡额济纳。额济纳是祖国西北边疆的一块宝地,黑河像一条彩练纵贯南北,居延海被誉为“大漠驼乡”“胡杨之家”。但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黑河水量逐年减少,额济纳绿洲面积萎缩,东、西居延海彻底干涸,沙尘天气和沙尘暴三天两头发生。作为土生土长的额济纳人,我感到特别揪心,觉得应该为家乡生态建设多尽一点绵薄之力。 当地党委、政府考虑到我年纪大了,要找一个水土条件好的地块让我种树。我谢绝了他们的好意,毅然带着老伴选定沙化最严重、条件最艰苦的黑城地区治沙造林。黑城,曾是丝绸之路北线著名的古城遗址,但废弃600多年来,已沦为“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生命禁区,黄沙堆得和城墙一样高,城墙快要被掩埋了。这里没有路、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方圆十几里更没有一间房子,刮起大风来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经常是黄沙拌饭。为把第一批新绿插在黑城,我们每天从清晨5点一直干到晚上10点。为防止牲畜啃食幼苗,我们拉起16公里长的网围栏。夏天黑城气温达40度以上,我冒着酷暑检查网围栏、驱赶牲畜,每天要走几十里路,口鼻衣领塞满沙尘,出门时背的5斤水喝得一干二净,还渴得嗓子直冒烟。有人叫我“铁老汉”,我说,这个称呼好,每天浇水、巡护、赶牲畜,就是铁人三项,我以苦为乐! 尽管有许多思想准备,但种树之难还是大大超过我的想象。当年种的万株树苗到秋天近90%都枯死了,目睹此景,我和老伴抱着树苗,眼泪直往下掉。与此同时,我因超负荷干活引发糖尿病,老伴也常常腰腿疼,亲属们劝我赶快收手。但我想,开弓没有回头箭,为阻止沙漠侵蚀家园,为让黑城增添新绿,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经过10年的坚持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治沙造林,黑城地区筑起了一道长3000多米、宽500米的绿色屏障,不但大大减少了风沙对城墙的侵袭,而且原来的淤沙也下降了不少。这些年我没有额外收入,反而投进去30多万元积蓄,但看到日益增多的绿色,我感到这些钱花得值、汗流得更值! 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带动更多人共同发展,才能实现额济纳的绿色梦想。我把多年摸索的种树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来这里的农民工和周边上百户牧民,带动他们一起种树,让他们一批批走上了致富路。如今的额济纳绿色一年年增多,生态一点点改善,不仅有了飞鸟、狐狸野兔的踪影,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参观考察,连我的梭梭林地也成了新景点。 今年4月,我荣获全国“时代楷模”光荣称号,这次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我觉得,为党和人民发挥余热,是对一名老党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名老干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党和人民的要求相比,同许多晚年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同志相比,我还有很大差距。我决心以这次“双先”表彰大会为新起点,在有生之年继续在黑城地区治沙造林,让额济纳再添绿,让农牧民再增收。对我来讲,这就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最无怨无悔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