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建党90周年 征文 查看内容

家乡学校的变迁史

2011-11-3 17:47|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3382| 评论: 0|原作者: 张庆忠

摘要: 2011年,我们村学校的综合楼交付使用,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改善,与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村学校的变迁能折射出祖国时代的变迁。   听父亲说,刚建国时我们村的小学是地主留下的仓库,用砖隔成几间,屋里光线 ...
        2011年,我们村学校的综合楼交付使用,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改善,与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村学校的变迁能折射出祖国时代的变迁。

  听父亲说,刚建国时我们村的小学是地主留下的仓库,用砖隔成几间,屋里光线很暗。遇到阴天,只好放假。刮大风时,屋顶直掉土。课桌五花八门,有老式三抽桌、老式方桌、木板砖头搭成的课桌等。学生没有什么严格的年龄限制。同校同班学生年龄差距之大,往往让人咋舌,有祖孙同学,父子同学,叔侄同学……身上穿的衣服更是五花八门。穿父母哥姐“退役”的大衣服几乎成为普遍,只讲遮体,挡风御寒,何求美观?上衣过膝,裤子拖地,早已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那时学校的教师是原私塾的老先生,教数学的是我们村的会计,学的内容主要是识字和算术。教师没有工资,轮流到学生家吃饭。

  1959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许多人饿死,学校时停时办,就是有学生也是面黄肌瘦,一脸菜色,挺着大肚子,身体浮肿。老师也到处弄吃的,那还有精力教书。有的村里死了人好几天也没人抬出去安葬,人们没有力气抬。1961年后,条件稍好,学生也渐渐多了起来,但校舍还是原样。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下放到大队,由贫下中农代表管理,教学秩序被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贫下中农代表撤出学校,体制得以恢复,设校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学校秩序逐渐恢复正常。

  1968年学校又盖起了四间土坯房,是村民自己脱坯盖的。学校还增加了两个班,不过还是复式班。就在这一年我们村成立了初中,两排土坯房,一个院。看到崭新的校舍,许多人羡慕的不得了。随后的几年教育得到很大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但是,人们还是经常饿肚子,穿不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中国的角角落落,神州大地逐渐焕发了勃勃生机。那时,我10岁,刚上学。学校还是很简陋。黑板是一块木板刷上墨汁。冬天没有炉子,夏天没有电扇。书包都是自家缝制的。我们的本子各式各样,条件好的,还能买几个本子。大都是烟盒纸或废旧纸。那时,我们上的都是复式班,几个年级在一起。老师一节课手忙脚乱。放下这个年级再教另一个年级。我算是比较幸运的。爹娘节衣缩食让我们姊妹几个都上了学。有许多同龄孩子的家里拿不起几元的学费,在家里干活。我们玩的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大多是就地取材,河流沟渠,破砖烂瓦成了我们的热爱。

  那时,我们村800口人,一年棉花几百斤,粮食千数斤。分下的粮食很少,为了能多吃一些日子,人们还要到临朐换地瓜干,这样能多吃一些日子,还得掺很多的野菜、树叶。所以,一些老年人一提起地瓜干就反胃,可能是那时留下的后遗症吧!一年吃一顿面食,就是过年吃顿饺子。所以,过年成了我们这些孩子的期盼。

  1981年,我们这里实行的分田到户。分田到户后,人们的干劲非常足。粮食、经济作物连年翻番。1982年我们这里实行了地膜覆盖(人们称之为“白色革命”),非常利于这里的盐碱地。当年棉花大丰收。一户的棉花是81年一个村的好几倍。粮食也大丰收,人们已经基本够吃了,偶尔还能吃上一点肉。1983年,东营市成立。学校搬迁到村子的北边。盖了新校舍,没有了复式班。不再点“洋油灯”,点上了“汽灯”、“罩子灯”。

  1985年,国家对校舍进行改造,学校进行了扩建,实行了“六配套”。院子大了两倍。课桌凳是学校的,不用学生自己带了,学生多了好几倍。

  1995年,我们镇双基验收。政府投资6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60多亩的镇中心初级中学。两栋教学楼,配备了理化生实验室。96年,学校出现了第一台微机。大家好奇地围观了好几天,还都不会使。1997年,学校又盖了综合楼。多媒体、班班通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我们这里出现。

  2001年,为优化教育资源,,我们镇把一处初中(大张中学)撤掉,并入镇中心初级中学。第二年又撤掉麻湾中学。一个镇只有一处初级中学。这几年,我们镇撤并了30多处小学,只保留了5处完全小学。各种教学设施基本配套。此时,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巩固率99.89%。

  2002年,学校建起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

  现在,我们这里的学校全部进行了低质建材校舍和抗震校舍改造,彻底消除了危房。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实现了“班班通”。教师人手一机,并全部联网。学生免除了学杂费、课桌凳费、书本费、作业本费。全都实行了“两免一补”,还有国家的许多优惠政策,使人们不再为上不起学发愁。2011年,镇政府开始了“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将有大的改善。国家免除了农业税,对农民实行了直补。人们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吃啥、穿啥、用啥都不用愁。

  九十年,在人类历史上只是白驹过隙,但在中国,在我们学校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共产党的领导让贫苦大众翻身过上了幸福生活。我打心眼里感谢党的领导,党的好政策。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