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封面设计:顾名凎
第一章 绪 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鈅匙。终身学习有四大支柱,这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工作与学习必然合二为一。离开学习,人就无法在社会立足。因此,终身学习将成为所有人的一种回报无限的投资,而与之相适应的是学习化社会的形成。 老年人学习诗词是终身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精美绝伦,为世界公认。一部三千多年的中华文学史,主要是中华诗词史。 我国是诗的国度,自古有作诗、诵诗的传统,诗教绵延至今。千百年来大量鼓舞人心、具有艺术魅力的诗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志士仁人爱国爱民的爱国主义、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天下为公的道德襟抱、悲天悯人的悲悯情怀、歌唱劳动与爱情的淳朴感情。这些,是“诗魂”,也是“民族魂”。 何谓诗?诗者,志之所在也。诗是情感的表现,其缘情而绮靡;诗也可以界说为想像的表现,它是一种最能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诗在语言艺术中,是一个最敏感最易冲动,也最富于可塑性的特殊品种,它以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见长,以强烈的抒情和丰富的想像力为生命。诗被誉为艺苑中的一株奇葩,是文学中最高、最雅、最美的语言艺术。 诗词的创作是随性而起,缘情而发,只有善于观察社会之动态、生活之细微,才能把真挚的感情融于创作中,只有用心去写,才能写出共鸣之作。通过细致的观察,由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思考,即所谓“见境生情”再用浓厚而强烈的思想感情表达出对事物的爱、恨、情、愁。而在表达中,要表达什么?怎样表达?首先找准要表达的主体思想,并对其进行细致的梳理,才能渐渐地构建出诗歌的立体形象,才能达到有声、有色、有景、有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之效果。 诗的章法大都合乎起、承、转、合的规律。如创作绝句,起句要扣紧题目,善于发端,力图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笼罩全篇的气势,次句要紧承起句中意思来铺叙、抒发,不能轻松,更不可使脉络中断。第三句是转折之处,既要笔锋陡转,别开天地,突起波澜;又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意转而脉不断。结句或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收束全篇;或宕开一步,生发新意,引人遐想,都要努力做到有弦外之音,味外之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绕梁之音,不绝于耳;醇甘之酒,回味悠长”整首诗要做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意脉灵通,浑成一体。 习作诗词应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要下工夫抓其要领、克服难点,坚持不懈的练习下去。有道是功到自然成。 任何人学诗词都需从阅读开始。先要懂得什么是诗?还要懂得阅读的方法,对部分名家名作,最好多读多背,增强语感,体会语境,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阅读好,还须初步掌握诗词源流,及发展简史。特别是唐诗宋词等的繁荣情况。对古体诗应掌握它灵活用韵的特点和古朴的语言特色。对格律诗要掌握它的韵律(用韵规则)、声律(平仄组合等格式)联律(对仗的要求和形式)。掌握好格律诗的知识与要求这是本书的重点。词是按谱“填”的,要着重掌握它各种不同于诗句的平仄句式,尤其是一字豆(领)、二字领、三字领、以及鼎足对、扇面对等。 总之。力求以名家名作为例,懂得这些体裁的特点和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初步动手创作。
第五章 古体诗 古体诗简称古诗,又称“古风”,是古代的自由诗。是唐代近体诗(格律诗)形成以前各种诗体的通称。 古体诗“源远流长”说明生命力顽强。这种生命力也就是古体诗的优点、特色。 一、形式束缚较少。 古体诗形式表现为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不求对仗,不讲平仄,用韵灵活。一首古体诗,最少二句,多则可达百句以上,无一定句数。通常为四言、五言、七言,也有二言、三言、六言、八言、九言的;在同一首诗中,每句字数可以不尽相同。古体诗不讲究平仄对仗。唯一的形式要求是押韵,但比格律诗用韵要灵活、宽松的多。一般双句押韵。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只有柏梁体每句都押韵。在一首诗中,可一韵到底,可多次换韵,平仄通押。个别的允许不用韵的散文句子。古体诗形式上束缚这样少,王力称之为“半自由诗”这就为诗人们的写作提供了思想驰骋的较好条件。 二、句数不限,容量大,便于抒发丰富复杂的感情。 古体诗句数不定,即便于抒情诗的写作,更便于叙事诗的写作。如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以叙事之婉约、情节之曲折、感情之深沉,传诵千古。诗仙李白较少写格律诗,著名诗人李贺,基本上不写格律诗。而后,每一个朝代都有优秀的古体诗问世。当代中华诗词复兴,除涌现大量优秀格律诗、词作品外,也涌现了大量优秀古体诗。 三、感情自然流露,语言贴近生活。 古体诗长于叙事,多因事而发,不是凭空想象、闭门造车,而是有了故事或传说的概略,便一气呵成。即写实,又写虚,既有情节,又有感想。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可称千古绝唱。它是根据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即对唐玄宗时期政治腐败不满,在作品中有所讽刺,但主要以同情的态度把宫围艳史作为真正的爱情故事来表现。 古诗中的语言大都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朗朗上口,故而深受民众的喜爱,很富生命力,久传不衰。 第二节 体式 古体诗的最早体式是二言诗、三言诗,后来发展为四言诗、杂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今举例说明于下: 一、二言诗 中国远古的二言诗,传存下来的甚少,最著名的是东汉赵晔(ye)编著的《吴越春秋》中记录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二、三言诗 三言诗大约产生于六、七千年前。刘勰(xie)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三言兴于虞时,《元首》之诗是也。”他指的《元首》见于《尚书·益稷》。诗云:“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不计语气词,就是三言诗。各代都有人喜欢写三言诗,直到现代。 三、四言诗 诗经中多为四字一句,隔句用韵。用韵以当时口语为据。它的表现手法,后人分析、归纳出赋、比、兴三种。“赋”是直接铺叙陈述,“比”是运用比喻,“兴”是借此引彼,开启下文。这些手法至今仍在运用。 下面的例子《关睢(sui)》 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写成的爱情诗,通篇四言。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又如揭露剥削罪行的《魏风·硕鼠》则全诗为“比”,也是四言。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又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志哉,歌以咏志。 四、杂言诗 以“赋”法写的杂言诗,如《祈父》这首诗是《诗经》中的《祈父》篇,讥讽周宣王长久用兵,表达了士兵的怨恨。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祈父!亶(dan)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yong)。 “楚辞”是继《诗经》而兴起的文学形式。是战国时“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的诗歌,是古体诗中带有楚国地域特色的一种体式。它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诗式,创造出整齐多变,常用语气词“兮”摇曳多姿的骚体诗形式,开汉赋先河。 又如汉乐府中的《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原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五、五、七言诗 汉魏六朝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包括两汉、三国、两晋,南朝宋、齐、梁、陈、隋,北朝北魏、北周等几个发展阶段。它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为唐代诗歌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项羽爱姬虞姬的《和项王歌》: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又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与《迢迢牵牛星》 《 行行重行行 》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 迢迢牵牛星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两汉的乐府诗,直接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主要原因是来自民间、取材于民间。 西汉初年的诗,还带有楚辞余韵。如:项羽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又如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项羽的诗四句,刘邦的诗三句,句数服从情感的表达,都是有气派、有抱负、有内心深处慨叹的好诗。 第一首七言古诗,据刘坡公《学诗百法》所载,为汉武帝与群臣唱和的《柏梁体》诗。句句押同步韵,被称为七古之祖。在诗歌发展史上,被认为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魏时曹丕的《燕歌行》: 《 燕 歌 行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霑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也是句句押韵的“柏梁体”,《柏梁诗》23句,《燕歌行》15句,都是单句做结。 六、唐代古体诗 诗歌发展到唐代,近体诗(格律诗)日趋成熟,但写古体诗的也不少。在《唐诗三百首》中,许多名作几乎都是古风。今重点介绍唐代三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三首古体诗。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定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an)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u)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白居易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装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qiong)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bo)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七、宋、元、明、清古体诗举例 宋代古体诗: 文天祥的《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 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孤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阒(qu)鬼火,春院阌(wen)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zhen)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元代古体诗 萨都刺的《江南怨》 江南怨,生男远游生女贱。十三画得娥眉成,十五新妆识郎面。识郎一面恩犹浅,千金买官游不转。侬家水田跨州县,大船小船过淮甸。买官未得不肯归,不惜韶华去如箭。扬花扑檐飞语燕,疏雨梧桐闭深院,人生无如江南怨。 明代古体诗 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自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与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比瘗(yi)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时来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清代古体诗 吴伟业的《直溪吏》 直溪虽乡村,故是尚书里。短棹经其门,叫声忽盈耳。一翁被束缚,苦辞囊洳洗。吏指所居堂,即贫谁信尔。呼人好作计,缓且受鞭箠(chui)。穿漏四五间,中已无窗几。屋梁记日月,仰视殊自耻。昔也三年成,今也一朝毁。贻我风雨愁,饱汝歌呼喜。官逋(bu)依旧在,府帖重追起。旁人共唏嘘,感叹良有以。东家瓦渐稀,西舍墙半圯(yi)。生涯分应尽,迟速总一理。居者今何栖。去者将安徏。明岁留空村。极目唯流水。 从这些诗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它们的固有特点,从而了解到古体诗写作的基本要求。无论写何种体裁、题材的诗,都要符合诗的艺术规律,要用形象思维,要注重营造意境,要善于运用赋、比、兴的手法,驾驭诗词语言,并与时倶进,不断创新等。并非只是格律诗要遵守这些艺术规律,古体诗就可以只讲逻辑思维,只用标语口号式的语言。初学写诗,要破除这种误解。从历代古体诗中我们可以深刻体味到古体诗中:“感情自然流露、极富时代烙印、语言贴近生活”。 第六章 格律诗的内涵 第一节 总 论 “格律诗”又称“近体诗”是中华诗词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诗,它以汉语的“声”“情”“意”“韵”等本质特征表现的最为完美,它的平仄抑扬和粘对规则形成的声调美,词义词性的对仗美,韵脚的回环美,易诵易记,它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具有永恒的魅力。近体诗的四要素有:一为体式;二为平仄;三为对仗;四为押韵。 “格律诗”有哪些规则呢?简言之,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限字限句有定数;平仄相间要协调; 对仗恰当求工整;用韵韵部应统一。 第二节 体式 诗分五言与七言,“言”是指字,即一句五个字或七个字,五个字的称五言诗,七个字的称七言诗。每首四句的诗称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每首八句的称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八句以上称排律(又称长律),有五言排律与七言排律。 绝句是四句的形式,起源于汉魏民歌,南北朝时便出现了这一名称,不论五言或七言都是只限四句。律诗必须限定为八句,中间的三、四句,五、六句,必须为对仗诗联。二、四、六、八句末尾的字必须押韵,第一句尾字也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如果中间的四句没用对仗句,以及全诗不足或超过八句都不能算律诗。 遵守这些规则,就是我们说的“限字限句有定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