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离休干部沈谊同志今年已91岁高龄,1941年入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老伴陈正一系省测绘局离休干部,也是一位18岁入党的老党员,业己83岁高龄。多年来,夫妇俩省吃俭用,一直默默资助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用实际行动彰显了老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和高尚情怀。沈谊同志2011年被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评为全省“四好”离退休干部党员;并多次被省级机关工委和省经信委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始终牢记学习实践是共产党人的责任 沈谊同志常说:“人离休了,思想不能离休,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了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他积极参加支部活动,天天读书看报,自我学习,更新知识,更新理念,自觉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心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牵挂青少年学习成长。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听到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上不了学时,心里很是难受着急,从此就萌发了捐资助学的念头。一开始通过希望工程资助了广西凤山县林兰小学的4个孩子,1993年起,他每年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款600元,扶持一名贫困孩子小学毕业。2000年以后,通过当地教育局或慈善总会直接向学校和学生本人捐助,从2002年秋季开始,捐款扶持了广西风山县民族小学10名特困生,同时又资助了南京溧水的8名孩子和甘肃会宁县的1名高中生。此外,还为风山县民族小学购置了电脑、复印机、彩电和VCD,捐赠了图书200多册。沈谊同志还和孩子们保持书信联系,鼓励他们“不怕困难,要把眼前的困难当做一种磨练,要有理想、有志气,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孩子们也常来信:“表示一定刻苦学习,长大后也去帮助更多人,让那些穷困孩子都能上学”。有一位上四年级的女孩子,因家庭贫困,在读到二年级时辍学,沈谊知道后,特意委托学校,派人将其找回,并承诺在他有生之年资助她完成学业。这位女孩子激动的说:“我一定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请沈爷爷多多保重身体,一定要等我长大,长大了我一定报答您”。学校也对沈谊同志的无私捐助非常感谢,一位班主任老师在来信中说:“真不知该怎么赞美您,您高尚的品格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二、始终牢记奉献爱心是共产党人的本分 沈谊常讲:“是党抚育、培养了我们,我们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报党恩!” 2003年, 沈老因一次意外车祸,左臂骨折,右眼落下了终身残疾,常常要到上海、天津等地治疗,花费了十多万元钱,都是自掏腰包。他的子女所在单位经济效益不好,有的已经下岗,生活很艰辛,老人鼓励他们自食其力。他常年生活俭朴,从不舍得多花一分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可是为了贫困家庭的孩子能上学,他长年慷慨解囊,把平时积攒下的50余万元资助了40多名贫困孩子上学。 沈谊同志常讲:“奉献爱心是共产党人的本分,没有爱心的人是不配做共产党员的”。沈谊和他的老伴除了从资金和物质上帮助贫困生外,还不顾年事已高,每年寒暑假开学都要带上学习用品到南京溧水县石湫中心小学看望贫困学生,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给孩子们讲革命传统,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茁壮成长。有一年九月开学的第一天,他到学校看望孩子们得知有8个孩子中午吃饭有困难时,又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挤出钱来资助孩子的午餐,为这8名孩子解决了后顾之忧。这些年象这样感人的事是多之又多、数不胜数。今年,在资助的学生中,有2人已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3人已考上大学;5人考上职业高中。 三、始终牢记热心公益是共产党人的品格 沈谊同志常说:“我常常回忆起过去牺牲的同志,他们鲜活的形象常在我们脑海里浮现,他们没有看到新中国的建立,我们作为幸存者应该为建设新中国添砖加瓦。我们大家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使人的心灵、精神得到升华,这世界将变得更美丽、更和谐。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他30年如一日,坚持资助贫困学生,这种奉献爱心的高尚品德一直感染和激励着周围的人,沈老的儿孙不但支持他扶贫济困的行动,而且也挤出钱来资助了两名家庭贫困的研究生完成学业;沈老所在单位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同志也自掏腰包资助了8名家庭贫困的小学生。 沈谊同志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用爱心滋润着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心田,他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余热,放飞了最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的梦想,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奋斗终身的誓言。他的崇高的品格感染着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关心下一代、关心我们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队伍中来,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