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是时下年轻人非常推崇的一种生活方式。说白了,有点毛主席讲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意思。不过这个“动手”更讲究的是创意。你自己动手换个灯泡不是DIY,你给灯泡做个世上独一无二的灯罩安上,就有点DIY的意思了。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季,有位67岁的老户外,就把这DIY玩了个炉火纯青:人家竟把自己的私家车改造成“床车”了。 于淼其人 这位老户外名叫于淼,西安交大理工科的老高材生。学的是涡轮机专业,平时喜欢琢磨电子专业,还干得一手好木匠活,他家里用了几十年也没觉过时的衣橱、双人床等等就是他的杰作。从济南市环保科研所退休后,于淼不甘清闲,一头扎进了两个圈子:冬泳圈和户外圈,开始了自己沸腾的晚年生活。 初见于淼是在一次户外俱乐部的聚会上。参加聚会的驴友皆自驾前往。途中,只见一辆橘红色的森雅S80在车流中左右穿梭,一会儿就把大家甩在了后面。于是心想,这开车的不用说,一定是位“生猛小伙”。待到目的地,橘红色车门一开,下车之人直接把大家雷到了。这哪是“生猛小伙”,这分明是“生猛大爷”嘛。而这“生猛大爷”正是于淼。 要说比较稀奇的还是晚上。聚会晚上需露营山里,大家皆拿出帐篷、睡袋安营扎寨,唯有于工和其老伴岿然不动。于是心想,这“生猛大爷”是咋啦,不会连睡觉的装备都忘带了吧,这阴冷的山里可不好过。等就寝时间一到,大家纷纷往帐篷里钻,只见于淼不慌不忙地打开后备箱门,像变魔术一样,几分钟的时间,车里就出现了两张单人床…… 咦?这不是普通的家用汽车吗?怎么还能睡觉呢? 没有房车自己“造”可不可以? 喜欢户外运动,特别是自驾车旅行的户外人,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拥有一个流动的家,也就是“房车”。这点于淼也不例外。刚迷上自驾车旅行那会儿,于淼还开着自己那辆小排量、三五万块钱的北斗星。别小看这北斗星,于淼照样开着他载着驴友行程六千余公里,穿越鲁、冀、晋、陕、甘、宁、青、川、豫九省区,七渡黄河、环绕青海湖、翻越太行、吕梁……秦岭诸山脉,据说海拔最高处达到四千米。 不过,随着对自驾车旅行的痴迷,于淼心里拥有房车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当然,于淼心里也很清楚,自己买一辆房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起码在价格上就接受不了。可于淼终归是于淼,他迅速产生了一个想法,把私家车改装成房车怎么样? 于淼说,改装过程中最耗时耗神的不是操作的过程,而是前期构想的过程。其实,关于车辆的改装,有不少可以模仿的例子,但于淼均不满意,因为要么不实用,要么就需要改装原车构造。怎样能在不动原车构造的基础上,使车具有房车的功能呢?于淼想不明白。 可有句话说得好:“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今年上半年于淼的老伴生病住院,于淼陪护。当看到医院为陪护家属准备的陪护床时,于淼的眼睛一亮。他兴奋地拿出随身携带的小相机,咔咔地拍起来。老伴问:“没发烧吧你?”于淼头也不回:“有了!有了!”原来,拉开是床,合上是椅子的陪护床给于淼带来了灵感。如果在车的后备箱里做上类似的两个拉开为床,合上为椅的东西,不就可以睡在车里啦?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于淼就开始回家画图了。很快,他就做出了一套集四种功能:床、桌、椅、柜于一身的“床车”(因无法实现房车更多的功能,故于淼称之为床车)改装方案(如图所示)。有了方案就等于成功一大半了,因为木工活对于淼来说向来是小菜一碟。那段时间,只要一不用陪护老伴、照看小外孙,于淼就闷在地下室改成的“车间”里推刨、掉线、安铰链的。很快,让于淼颇为自豪的“床车”改装计划完成了。 “床车”那是经受得住考验的 自从改装好“床车”以后,于工最想做的就是出去一趟,看看床车的实用性怎样。不久,机会来了。于淼的冬泳圈组织了一次济南近郊的野餐、露营活动。于淼载着老伴兴冲冲地去了。 可那一晚,于淼并不是很享受。大夏天野外的蚊虫很多,把车窗关上吧能热死,打开吧,能让蚊虫咬死;还有睡惯了软床,这硬邦邦的木板床咯得于淼和老伴浑身疼。一回到家老伴就埋怨了,“这还不如睡帐篷呢。”于淼听了并不以为意,在他看来这事好解决。他找来两大块纱窗布,几块磁铁往车窗上啪啪一粘,这蚊虫就进不来啦;床咯更好解决。他找来外孙不用的爬行垫,按比例一裁,往床板上一粘,又好看又软和。 今年8月底,于淼决定挑战一下床车,他带上老伴和驴友们一起远征了趟丹东、漠河、满洲里。这一路,于淼更自豪了:往返8000公里、历时19天,油耗过路加食宿,费用人均不到3000元。咋这么便宜?住宿费省大了,基本都住在自己车里了。 不仅如此,在这19天里,这“床车”显示出了超级无敌的实用性。驴友一起聚餐,把这床的靠背放平就是一野餐桌;晚上睡觉,餐桌用抹布一擦一展开就成了床。而且,于淼和老伴再也不怕寒冷、下雨了。这一路最冷的是金水,凌晨温度低到3度左右,住帐篷的驴友冻得直哆嗦,车里的于淼和老伴却没感觉到,因为车里的温度达到了10度左右;一逢下雨,住帐篷的驴友就得挖排水沟,晚上还不敢睡熟,怕雨下大了冲了排水沟。于淼和老伴则在车里优哉游哉,风吹不着雨打不着。最重要的是,车里睡觉和地上睡觉不一样,不潮湿,对身体也好。 东北一行应该说“床车”完全经受住了考验,不过回来后,爱动脑的于淼又有了新的改造计划:给“床车”安上太阳能,使“床车”能洗澡。看着听闻之人张大的嘴巴,于淼说:只要热爱生活爱动脑,生活就有无限可能。 说得真好,我们期待于淼能洗澡的“床车”,更期待“家”人的生活如于淼一样,充满无限可能。 两套床车椅柜并置于车后部,原车多出两座,乘客多时可临时应急使用。 坐垫靠背向前展开,搭放于放倒的原车后排座椅上,就成为1.75×0.55m的单人床;两套同时展开即为宽达1.1m的双人床。 底座是容积可观的收纳箱,适合存放野营装备如睡袋防潮垫或野营炊具炉具食材、以及工具等物品。 靠背放平是一矮桌,8人野餐绰绰有余。这是东北之行时,驴友聚餐。
“床车”的纱窗简单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