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关工委主任徐长聚全面调研基层工作
为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关工委工作部署要求和全省中小学厨房建设现场会精神,10月下旬,青岛市关工委主任徐长聚、分管副主任孔心田、于风华等到市南区、崂山区、城阳区、即墨市、平度市等区市进行了调研,听取汇报并实地察看工作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今年以来青岛市各区市关工委重点围绕基层组织建设、“两史”教育、“四点半学校”、普法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很多富有创新性、特色鲜明的活动。 市南区的特点是中小学校厨房建设和学生营养餐达标工作、“两史”教育、四点半学校等比较突出。所属八大湖街道高邮湖路社区地处市中心,是市南区最大的街道,关工委基层组织做到了全覆盖,并形成了街道、社区、楼院三级网络,并达到了“六有”标准,依托街道的教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五老”作用,从管区内选拔出150多名“五老”骨干,成立了志愿服务队,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全面加强对管区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工作。为“五老”安排工作时做到量身定作,尽量做到就近就地、量力而行,尽展其才、尽得其乐,开展了“访千家万户,吸居民心声”活动,深入学校、家庭,与教师交流、与家长谈心、与孩子面对面畅谈,为开展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一手资料。今年以来共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两史”教育活动120多次,举办社区报告会、座谈会30多次。徐长聚主任实地考察了高邮湖路社区公益性“爱心托管中心”(四点半学校)以及青少年科普教育馆,由退休老干部、老军人、老党员、在校大学生和学校教师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放学后的小学生进行功课辅导,同时开展制作、道德课堂、智力游戏等,托管班设立两年来,受益学生及家长1000多人,不仅是孩子们等待家长的栖身之所,更是他们继续学习、快乐生活的“第二学校”,成为全区的模范便民服务项目 即墨市的特点是“三项活动”、关爱帮扶、“四点半学校”和生态环保教育等工作比较突出。深化“三项活动”,开展了“诗教进校园”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不但能诵读经典诗文,还能学会创作古诗文,目前“诗教进校园”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中普遍开展,全市有120处中小学成立了诗社,开办了诗词课程,已创作出古诗近5000首,涌现出许多先进单位;连续四年举办全市“少儿春晚”,成为关工委工作品牌;连续十多年开展捐资助学,形成了救助网络,设立贫困生“助学奖学”、“希望之星”基金,近五年来已筹措资金90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700余人,为170多所学校和幼儿园更换课桌凳16000余套,为多所学校配备了微机室、语音室、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还开展了救助特殊病患儿童活动,“送光明行动”矫治200多名弱视和斜视患儿;在全市基层关工委中提出了设立“四点半学校”的要求,目前已设立“四点半学校”的村庄和社区达560余所,32000多名中小学生能经常进入“四点半学校”学习,占学生总数23%,在“四点半学校”进行义务辅导的“五老”人员达到1200余人,不但辅导孩子们文化课的学习,还组织他们开展了书法、绘画、艺体、手工制作、社会实践等活动,有条件的社区还开设了电脑、器乐和艺体培训等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突出加强青少年环保和生态教育,关工委先后编印了《心系环保》、《生态文明》两本书,免费发放给各基层关工委和学校,提高了青少年的环保和生态意识。 城阳区的特点是基层组织建设、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和捐资助学等工作比较突出。五年前即全区230个社区关工委组织全覆盖,并做到了“四纳入”,三年前全部设立“四点半学校”,去年以来,紧紧抓住区委、区政府加强社区中心建设,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时机,要求基层关工委充分依托“国学公园”、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百姓乐园和各个社区的老少活动中心,继续加强“四点半学校”建设,寓教寓乐,吸引孩子到学校学习、娱乐,切实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帮扶困难群体青少年,又是城阳区关工委一大工作亮点,区关工委连续十年对品学兼优的贫困高中生进行每年1000元、连续7年的资助,直到大学毕业,资助金额已达120余万元。使1960多名家庭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70多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想。近年来开展的“中小学生八个好习惯”、 “美德储蓄,收获快乐”等活动,成为养成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大特色。 崂山区的特点是“两史”教育、学校厨房建设及营养餐、“四点半学校”等比较突出。在学校厨房建设方面成立了教体局、街道教育中心、学校在互助监管体系和网格化责任区,在全区推行了“电子营养师”工作,成为学生餐的亮点工作;将“两史”教育融入学校课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的“四个一”爱党爱国教育活动影响很好;以新型社区为主阵地,设立“放学了,来吧”等“四点半学校”平台,有效地解决了青少年放学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丰富和拓宽了“四点半学校”的内涵和外延,并邀请驻区的老教授为孩子们补习功课,开展娱乐活动。 平度市的特点是“五老”作用发挥、基层组织建设和“两史”教育比较突出。他们依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三种力量”及镇、村、企业关工委“三个基础”,不断建立拓宽关工委组织覆盖面。今年新增基层关工委组织132个,其中村级96个、市直部门24个、企业12个,目前共建立基层关工委组织1098个,村级959个,市直部门77个,企业32个;着力抓好“两史”教育,一是充分发挥“五老”育人优势,开展了“党史教育进校园活动”。“五老”报告团成员张升善今年80多岁了,每年坚持为青少年做党史报告10多场次,各基层关工委“五老”利用重大节日做革命传统、理想信念、理想道德等报告210多场次。连续四年开展了“京剧国粹进校园”活动,受益学生达8余万人次。二是发挥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平度革命遗址多、烈士故居多、战争遗迹多,每逢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参观学习,举行入团、入队仪式,增强青少年国史、党史知识和感恩社会的思想意识。 徐长聚等领导对所调研的区市关工委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根据工作特点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他未实地调研的区市也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了深入了解,要求挖掘并推广相关经验,必将进一步推动全市基层关工委工作创新发展。 (青岛市关工委办公室 王秀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