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 老干部工作 双先表彰会

分享
                  

【先进个人】生命不息 奉献不止——山东省济南市离休干部颜锡笙

2014-11-4 09:49|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819| 评论: 0

分享到:

    我叫颜锡笙,今年70岁,是济南市槐荫区段店镇张庄人。我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政治学校管理处处长,1978年退休,1983年改为离休。10多年来,我把全部心血倾注在钻研食用菌栽培技术上,写出了80多万字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资料,向全国1万多户农民传授了技术,提供了优良母种5万支,原种20多万瓶,栽培种24万斤,帮助他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下面,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我的情况。

就地退休当农民

    我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945年参军入党,南征北战。十年浩劫,我惨遭迫害,被关进监狱,开除党籍、军籍,复员回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部队党委给我彻底平反,使我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

    我从一个受压迫受剥削的穷苦力,成长为党的干部,从只知对党报恩的普通老百姓,成长为愿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战士,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关怀和教育。在4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不管遇到什么风浪,也不管走到哪里.党的教导和入党誓词,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使我战胜了一切困难和屈辱,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经过10年的折磨,我的身体被摧垮了,患有肺气肿、心脏病,体重下降到不足90斤。我的冤案平反后,又面临着新的选择:是当官,还是为民?许多同志劝我:“找个清静处住下来,养养身子,安度晚年吧!”部队首长告诉我,组织上已决定,在济南市给我安排一个领导职务。作为一个老党员,多年朝思暮想的就是能有机会为党为人民做点事。但我想,自己年近60岁,面临退休,再到地方工作不熟悉,再干领导工作也怕影响党的事业。我生在农村,是农民的儿子。蒙冤后,就回到了农村,同社员一起参加劳动,种菜菜长得好,养猪猪长得快。我看到队里穷,就把一万元的存款借给生产队买农机设备。在“四人帮”横行的年代里,干部和社员冒着风险选我当了政治队长,党支部又聘请我当了大队的参谋。这一切,使我在逆境中得到了安慰,受到了鼓舞,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离不开他们,他们也离不开我呀!我把这些想法如实地向部队首长做了汇报,并说:“就让我呆在农村,当个农民,也许我还能为党和人民多做点贡献。”没过多久,部队又派人为我在济南空军干休所做了安置,来征求我的意见时,我说:“现在要安置的老同志很多,党和国家有困难,还是先让给别人吧。”部队领导见我讲得恳切,一片真情,就尊重了我的意见。组织上考虑到我的住房破旧,又与民政部门协商,准备专门给我盖一所新房子,也被我坚辞谢绝。部队党组织给我平反后,补发我应得的工资1.4万元,我认为,我回农村时已发了复员费,参加劳动也挣了工分钱,不能再要这份收入了!我说服了部队首长,将7000元复员费和3000元的工分钱一并退给了部队。就这样,我选择就地退休,当了农民。

潜心钻研蘑菇栽培

    离职休养,变官为民,这绝非一个老干部革命生涯的结束,而是新征程的开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富民政策,使我看到了中国农民的希望。我虽已进入“花甲”之年,又患有多种疾病,但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我要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为农民走上富裕之路贡献力量。当时,许多农民想富不敢富,盼富又不会富,我深深感到:一个老干部的责任,就是要响应党的号召,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过上幸福的生活,早日实现省委提出的富民兴鲁的政策,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党的向心力。早在部队时,我就学过种蘑菇。蘑菇是现在国内外市场上畅销的食品,大力发展蘑菇生产,对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有着重要作用。栽培蘑菇,能充分利用农作物的剩余物,占地少,而且可以常年种植,成本低、效益高、好推广。于是,我下决心突破蘑菇技术关,帮助广大农民种植蘑菇,使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决心下定,我全力以赴地开始了对蘑菇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学习,自费订了8种食用菌杂志,先后自费四去上海,五进北京,向专家求教。一次,我带着遗传育种和防污染等疑难问题到上海求教。人家听说我仅上过4年学,年龄又大,怕我听不明白,只粗略地给我讲了讲。为了弄清来龙去脉,我到车间,象青年徒工一样,挽起袖子,抢着干脏活累活。车间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看我这么大年纪还诚心求教,很受感动,就把一些关键的技术知识,仔仔细细地向我进行了传授。1982年4月初,我听说北京农大生物系的娄隆厚教授对食用菌研究造诣很深,便立即带着问题前去求教,娄教授见我不远千里带病来学习,深受感动,耐心地回答了我提出的有关问题。在掌握了大量书本知识以后,我开始了对食用菌生产的试验。村党支部对我大力支持,为我建立了研究室,购买了试验器械,选派了虚心好学的助手。在实验室里,我常常是一连三五天顾不上回家吃饭、睡觉,困极了就在行军床上躺一下。为了掌握各种食用菌的生长规律、生理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我象护理婴儿一样,按时给蘑菇浇水、施肥、测量温湿度等。由于长期吃住在蘑菇房,平菇成熟后弹出的孢子感染了我的肺部,引起发烧,咳嗽不止。同志们心痛地劝我刭医院检查一下,休息几天,但是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我坚持住在实验室。一天中午,我回家吃饭,因劳累过度,没吃几口饭,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老伴见我累成这样,想让我安安稳稳睡一会儿,就悄悄出去锁上了门。我一会儿醒来,心里惦记着观察记录,想赶快回实验室去,但一看门反锁着,急得我大声呼喊,后来邻居给我解了围。次日中午,老伴见我吃了不到半碗饭,心疼地说:“你没白没黑地干,俺不拦你,可你总得注意身体呀!俺好不容易盼你出了狱,你要是再有个三长两短,让俺怎么办?”她说着说着哭了起来,我说:“受关押那几年,我想干也不能干,趁现在身子骨还能动,不抓紧干,到不能动了,后悔也晚了。”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我写出了80多万字的食用菌栽培记录资料,掌握了金针菇、香菇、滑菇、双胞菇、黑木耳、银耳、猴头、灵芝等十几种食用菌的制种、育种栽培管理技术,培育筛选出13个优良的低温、中温、高温型平菇菌种,并获得了菌菜间作立体种植的成功,使平菇一年四季能在济南地区生长。

    食用菌在济南地区培育成功后,我又想到一些边远山区农民的温饱问题,尤其象我省沂蒙山老区那样的贫困地方,能否把食用菌培育技术推广到他们那里去,为他们开辟一条致富之路。这里遇到的头一个难题就是:过去我们培育食用菌是用棉籽皮做基料,可山区不种棉花,无棉籽皮,该怎么办?于是,如何利用农作物的剩余物栽培蘑菇,成了我研究的又一个新课题。从1988年开始,在省科委的支持帮助下,我主持研究了利用作物秸杆为基料作试验,经过三年的努力,1000多个重复试验,终于筛选出5个适应秸杆上生长的良好菌种,经过农户栽培实践,每公斤秸杆可产80至120公斤鲜菇,百公斤秸杆获利120元左右,很受农民欢迎。此项成果,1990年12月21日,已通过山东省科委技术鉴定,认定它为食用菌生产开辟了新的原料来源,给山区农民开辟一条自产秸杆种植蘑菇致富的新路。

    在研究蘑菇生产的同时,我参与研制成功了“多维高蛋白活性饲料酵母”,基本上可取代进口鱼粉。此项科技成果,已列入国家科技开发项目,并于1990年1月14日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可观。但我并不满足,在此基础上,又做了一些新的探索,改进了原种和工艺,提高了酵母的质量,降低了成本。

播撒致富的种子

    我掌握了有关蘑菇栽培技术后,有了帮助农民致富的本领。为了把这项技术尽快地推广到千家万户,让他们早日富起来,我采取了边办学习班,边外出讲课,同时写信、寄材料等方法。对所有来求者一一给予传授,只要有时间,就尽量到村到户,进行现场指导。大饮马村菜农于福铭,只搞单一的蔬菜种植,收入一般。当我了解到他想搞菌菜间作时,便先后30多次骑车去他家进行技术指导,终于使他获得成功。1985年他家3.9亩地,蘑菇收入6475元,蔬菜收入6097元,一下子成了有名的万元户。

    我帮助群众种蘑菇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逐渐传了开来,纷纷来人来函要我帮忙,有工厂、农村的,也有机关、部队的,有本省的,也有外省的。这虽然给我带来一定的负担和压力,一天到晚累得头昏眼花,但我却打心眼里高兴。我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上门授课,一次未耽误过;对来访者,随到随教;外地来函,白天没空写回信,就晚上写,有时一月需写300多封。直至现在,每年上门求教的人上千,我亲自回信也有六七百封,光是为答复菌菜间作的问题,我就写了4000多封信。

    1985年初,从安徽、辽宁、云南、江苏、江西、内蒙、海南等地同时来了9人向我请教培植蘑菇技术,我考虑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很不容易,为使他们尽快地学会,白天我带他们实习,夜晚给他们上课,仅用七八天时间,就帮助他们掌握了一般食用菌栽培技术。有人问我:“颜大爷,他们来学习是为了致富,你给他们上课分文不要,图个啥呢?”我说:“图的是让更多的人富起来。”1985年12月的一天傍晚,我拖着疲惫的身子从实验室回到家,见一位衣着破旧的陌生的中年妇女愁眉不展的坐在屋里,经询问才知道,她住在乐陵县朱寨村,家有年迈体弱的婆婆,患痴呆病的丈夫和两个不懂事的孩子,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她听说种蘑菇富的快,借了500元,到外地一个食用菌学习班,学了半个月,回去种上蘑菇,一个也没长出来,赔了本。听了她的倾诉,我安慰她说:“别难过,想开点,我一定帮你种好蘑菇,把损失补回来。”第二天,我就详细地向她传授技术。她回去时我还送给她路费和菌种,她含着眼泪说:“颜大爷,你对俺的恩情,俺今生今世也报答不完啊。”我说:“我是个共产党员,是党叫我这样做的。要报答,你就努力生产,为国家多做贡献吧!”

    长期的劳累,使我多病的身体更加虚弱,我曾连续发高烧一两个月,咳嗽不止,还几次晕倒。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下决心争分夺秒,一天干两天的活,用多做工作来延长自己的生命。因此,发烧并未把我降服,每天照样东奔西跑,向人们传授技术。后来镇党委对我采取了“强制”措施,硬是把我送进医院。我人躺在病床上,可脑子却休息不下来,为了抓紧把食用菌的经验和技术传播出去,留给后人,我便在病床上着手整理资料,高烧常使我昏睡,肝病痛得我直冒冷汗,双手发抖,拿不住笔,有时没写几个字就累得满头大汗,我咬紧牙关,一个字一个字地坚持写下去,经过20个昼夜的拼搏,终于将《塑料大棚冬季平菇栽培技术》、《阳畦袋栽平菇技术》等6篇技术资料赶写出来,共计6万余字。为把菌菜间作技术传给农民,我还写出了《菌菜间作方法》在《农村大众》上刊载。

保持革命晚节

   我常想:在地位、荣誉、待遇,特别是在金钱面前,采取什么态度,是检验党性是否纯正的重要标志。一个党员干部,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提倡奉献精神,决不能在金钱面前动心。10多年来,有不少单位出高价要购买我的技术资料,用高薪聘请我做技术指导,均被我拒绝。外省有一科研单位给我发来公函说:“愿出5000元购买你金针菇生料阳畦栽培技术”;某学院的一位领导专程来请我去指导种蘑菇,条件是每种l平方米,提取1元钱作指导费。并说他们准备种3万平方米,可提成3万元;大连市一家生产出口蘑菇的单位派专人找到我,提出愿出月薪千元聘我当顾问,若嫌少还可商议。几年来,这样的来函来人有20多次,但我二次也没有为金钱所动,无偿提供了技术资料。我反复申明,我搞食用菌研究,是为了让千家万户都增加收入,而不是为个人赚钱。因此,对所有来求助的单位和个人,我都积极提供技术资料,有的还上门讲课,传授技艺,但不论对谁,从未收过分文报酬。有些单位给我送来讲课费;一些登门求学者,或在我帮助下富裕起来的农民,为表谢意,常常带着礼物来看我。我不管是谁送的,不论钱或东西有多少,一律婉言谢绝。如果谁带礼物来求教,我就让他先把礼物收回,不然我就不教他。烟台一个来学习的农民动情地说:“颜老师,如今是有些人不送礼不给办事,你却是谁送礼就不给谁办事。你真不愧是老党员老干部啊!”是的,我是革命老干部,不能利用手中的技术去捞钱。

    在物质生活方面,我一直保持着俭朴的传统,每月离休工资加补贴300余元,老两口,生活好一点,没有问题。但我把精力几乎全用在食用菌研究上,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家庭。老伴已75岁了,我却把她安排到儿子那里生活,自己以实验场为家,食宿在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已成了习惯,我经常在夜间工作,吃的粗茶淡饭,穿的是布衣,我只有4间旧房子,屋内无一件现代化的摆设,很不象样。村党支部看到我生活俭朴,把钱用在食用菌研究上,每年给我几百元补助费,我一次也未领过。我创办的张庄食用菌实验场,已初具规模,有试验场地,有研究场所,工作人员20多人,每年创毛利十几万元,工作人员福利待遇也不少,我则分文不沾。我的物质生活虽然是清贫的,但我很坦然,也很满足。因为我的精神生活始终是富有的、充实的。

    我离休十几年来,虽然为党和人民做了一点工作,党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先后荣获济南市、山东省和全国 “优秀共产党员”,济南市和山东省“劳动模范”等称号,还被选为党的十三大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党的十三大会议。我深感受之有愧,我所做的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在坐的同志们比,相差更远。

    现在,我虽然已到古稀之年,身体又不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我要牢记入党誓词,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