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矿局的离退休干部,大半生是在野外度过的,亲身经历了地矿事业创建、发展的全过程,以献身地质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已成为地矿人共同的价值观。现在受社会上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有的同志心理出现了不平衡,原有的价值观和现在的价值观相互碰撞,产生了诸多的迷惘、疑惑,导致幸福感逐渐淡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决定开展“善比知福”活动。 活动的重点在两个“对比”上,一是纵向比较,即: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自己的老年与父辈的老年比、子女们的现在与自己的当年比,通过对比感受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通过对比感悟人生,知道自己生活在太平盛世中的幸福。二是横向比较,即:与周围同龄人比,与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等熟人比。我们“对比”的关键是要“善比”,即:善于比较。“对比”中,遇到与职位、能力、收入等方面较高的人相比,则要尊重他,但不眼馋、不攀比;遇到与职位、能力、收入等方面较低人相比,则要善待他,尽力去帮助他,不要看不起他。“知足常乐”、“善比知福”就是要使这种满足感、幸福感通过自我调节达到最高值。因此,只有善于比较,方知福在身边。 “善比知福”活动先是在各党小组进行,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讲出自己的心里话。然后各党小组推荐代表在机关离退休职工大会上进行交流。参加交流的同志作了认真准备,有的书写发言稿,有的制作了课件。 ——老局长用他退休后篆刻的印章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用投影仪将《总觉得上帝对我不薄》、《知福惜福》、《为地矿增光》、《为党旗添彩》等篆刻作品投放在大屏幕上,声情并茂的讲述既有艺术效果,也让大家在视觉享受中提高了精神境界,使之豁然开朗:原来开阔心胸、淡定人生也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是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的基础上的一种高层次的境界。 ——老地质专家回忆了在旧社会的苦难岁月,是共产党把他一个失学的穷孩子送到西安地质学校读书,他一生不忘共产党的恩情,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地质事业,现在70多岁仍坚持地质工作。他认为做出成绩得到单位和同志们的认可和表彰就是最大的幸福。退休后带着老伴到各地旅游,以补偿年轻时对老伴的亏欠,他将在国内外拍的照片在大屏幕上与大家一起分享,告诉人们:奉献也是一种幸福。 有的交流了生活困难时期因没住房一家人不能团聚,现在住上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四世同堂,一家人丰衣足食,其乐融融。还有的讲述了建国以来不同年代的生活变化,把几十年前的老照片以及粮票、油票、布票、棉花票等收集起来,借以比较出现在的幸福。大家交流中不约而同的表述了一个主题:只有单位和谐发展、国家文明富强,才有我们晚年幸福美满生活。 比起在“善比知福”交流会上代表们的发言,大家的“幸福感言”呈显出多元化的追求,同样精彩。现摘录部分与大家共享:“钱多钱少,常有就好,家贫家富和气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人的一生平安就好。”这种追求平安是福的感言占50%,体现了对人生感悟后的淡然。知足是福的感言有:“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双康常在就是福;多做益事,知足常乐,福寿双收就是福。”还有追求精神方面的幸福,有的写到“本分做人,扎实工作,得到大家尊重和信任,我感到是最大的幸福。”有位老共产党员将一生对幸福的追求归纳成四句话:“人活一生几十年,都为吃穿忙不闲。为党为民勤奋斗,回首自问无遗憾。祖国强大我高兴,举国欢腾乐无前。誓为理想奋不息,知足常乐我心甘。”还有位老同志这样说:“我赶上了好时代,每月养老金好几千,市内免费乘公交,公园景点随便转,专门处室来服务,吃菜肉蛋送上门,晚年生活幸福又美满。”有位老领导说:“善比知福”活动告诉我,只有懂得幸福才会享受幸福,它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道德品行,性格修养,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为了深化这次“善比知福”活动的成果,党支部与离退休工作处商定将发言稿整理成册,照片、实物,资料和“幸福感言”做成展板,供大家参观展览。然后将局机关离退休党总支的经验在地勘单位推广,使全局7000多离退休职工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追求快乐,追求幸福,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生存环境,安享晚年。 省地矿局机关离退休党支部 王彦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