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 老干部工作 双先表彰会

分享
                  

【先进个人】沈阳军区离休干部高玉宝:永葆革命本色 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2014-10-29 16:54|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 查看: 1357| 评论: 0

分享到:

高玉宝同志,19274月出生,194711月入伍,1948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离休。曾先后23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多次参加国庆观礼,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军先进离休干部”、军区“学雷锋标兵”并荣获金质奖章。

  他始终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永葆政治本色

  高玉宝同志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度过的,青年时代最美好的年华,是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1947年夏天,他参加了解放军。当时不会写字,他用各种图形代替文字画了八个字的入党申请书: “我从心眼里要入党”。19486月,他光荣加入了共产党。那时他编了一首歌谣,以表达他一生跟党走、永远听党的话的誓言:“党是妈妈我是娃,叫我干啥我干啥,不折不扣不讲价,永远听我妈妈话”。

  1988年,高玉宝离休进了干休所。他先后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著作,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中,不断汲取政治营养。“法轮功”比较猖獗的时期,他家经常接到一些匿名电话,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想利用他帮助扩大影响,都被他断然拒绝,并旗帜鲜明地与他们作斗争。有的将反动传单、光盘塞到他家门缝里,他不传、不看,及时上缴干休所处理。六十年来,无论国际国内怎样动荡和变革,他那颗向党的心从来没有动摇过。他常讲:“是党把我解救出来,把我培养成著名的战士作家,培养成新中国的大学生,培养成一名军队的中高级干部,党给了我当家作主人的权利,给了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有永远跟党走,把人生追求融入到对党的崇高信仰中,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他始终不忘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尽心尽力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

  高玉宝同志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深知党的事业要靠青少年来传承,培育下一代德育全面发展是党的一项战略工程。他用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战斗历程、思想感悟,用报告的形式,讲革命故事、传统美德和做人真谛,对青少年和部队青年官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荣辱观教育,有针对性地回答人生价值、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等热点问题,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称他是“颇具魅力的演说家”、“真正的故事大王”。从1952年在北京绒线胡同小学开始作第一场革命传统报告至今50多年里,他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先后作报告5千多场,直接听众5百多万人次,其中最多一年作报告达200多场,听众多达20余万人。2007年,他仍不顾80岁高龄,行程3万余公里,在全国各地作报告117场。目前,全国有16个省市459个单位聘请他担任校外教育辅导员、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员、政治辅导员、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特邀辅导员、学雷锋传统报告团成员等,80多所学校成立了“高玉宝中队”、“高玉宝班”、“高玉宝读书小组”,产生了长盛不衰的“高玉宝效应”。

  在坚持作传统报告的同时,他还争分夺秒地进行文艺创作。在写《高玉宝续集》时,他的心脏病、脑震荡后遗症时常发作,给他完成写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和不便。家人和战友都心痛地劝他多休息,等病好了再写。他对他们说:“同那些牺牲的烈士们比,我已经够幸运的了。我身体不好更要抢时间学习、写作,为英烈们树碑立传,就是累死也心甘。”他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写出了80多万字的《高玉宝续集》。这本书1991年出版发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获东北三省文学奖。1992年《文艺报》发表评论:“《高玉宝续集》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此后,他又花了十几年的功夫,写出了《春艳》、《我是一个兵》两部6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还为青少年读者写了一些中、短篇小说。

  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表率力量践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高玉宝获得的一百余项荣誉,每一项都蕴涵着我们党在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时代主旋律。他用自己良好形象和道德力量维护党的威信,倡导党的宗旨,表现出高尚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被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称赞为“可亲可敬可学的道德楷模”。

  他严于律已,淡泊名利。他到全国各地作报告从来不收酬金、不要赠品、不住高级宾馆、不做广告。2003年他应邀参加深圳的读书活动,一个月作报告26场,陪同人员不知情替他代收了10800元酬金,他知道后全部捐给了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2004年大连华夏银行请他作报告送给他3000元酬金,他分文不取。还有些企业每月以数千元的高额酬金,想借他的名气提高企业知名度,均被他婉言谢绝。这些年,他先后为“希望工程”、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捐款捐物10多万元,赠送《雷锋日记》、《高玉宝》等书籍1万多册。

  他乐于奉献,为民分忧。1963年,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时,他就立下了“雷锋和我同命人,共产党来得生存,你为祖国献生命,我做你的接班人”的决心。多年来,他坚持学雷锋做好事,用自己为人师表的实际行动给大家树立了良好榜样。在高玉宝家的贮藏室里,有一个放有木工、瓦工、电工、水暖工等大大小小100多件常用工具的“百宝箱”,一听说干休所哪家桌椅、板凳、门窗、电器等日常家具坏了,他主动上门,从不推辞。逢年过节,他总是提前帮大家把菜刀磨好,一磨就是十几把、几十把。平时为干休所扫院子、擦楼道成了他自己的家务活,赢得了干休所工休人员的赞扬和爱戴。

  他知责知足,不遗余力。他常告诫自己,面对战争中牺牲的战友,我是幸存者;面对党和国家给予的各种待遇,我是知足者;面对党给予的荣誉,我更应做一名幸福者。他还积极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奉献余热。辽宁省到广州、深圳等市招商引资,邀请体育界、文艺界、劳动模范等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人士参加,他不顾年老体弱,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8天时间里,他每天都工作十三、四个小时,使招商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进资金十几个亿,有力地推动了辽宁经济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