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作清同志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29团离休干部,二十多年来,他坚持离休不离岗,积极发挥余热,无私奉献,表现出了兵团老干部的高风亮节,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他先后荣获129团“优秀共产党员”,农七师、兵团、自治区“老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离而不休献余热 “离休并非是事业的终点”,这是甘作清离休时的人生格言。他始终不改初衷,继续为兵团的事业发挥余热,始终保持着饱满的革命热情。这位衣着朴素、为人热心的老人,在岗期间曾多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要求,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离休后,他又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他矢志不渝的追求下,终于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离休后入党的老干部,他始终坚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无私奉献,积极为团场党委分忧,为团场的事业努力工作。 作为支部副书记,他每天都奔走在服务老干部工作的第一线,积极带领和组织社区党员学习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组织开展为团场发展建言献策等各项活动。他时刻关注着团场事业的发展,热心做老同志的思想工作,为团场的稳定和谐默默地奉献着。 为了让每位老同志都能及时看到报纸,他默默无闻地承担起了报刊发放的工作。每周1600份报纸他都亲自到邮局取来并和支部的同志一道认真地分好,发放到大家手中。他一干就是7年多,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社区老同志的报纸没有迟发过一次。 近年来,团党委为了改变团场面貌和改善公路运输条件,加大了对团场通连公路的升级、加固、拓宽的力度。团党委考虑甘作清责任心强又懂机械,就把他又返聘回来,将此项任务艰巨、技术性强、标准高的工程交给了他。虽然没有什么报酬,但是他仍和在职同志一样每天奔波在施工第一线,冬天冒着严寒,夏天顶着烈日,精神抖擞、毫无怨言。他认真管理,严把质量关,保证了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使工程顺利竣工。在团召开的通车典礼大会上,他被授予“修路功臣”的荣誉称号。 无私奉献乐助人 甘作清心里对老弱病残的老人存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急。几年前,团场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没有实行统筹发放,150多名离休干部和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的养老金统一发放难度较大,为确保老人能及时领到养老金,他主动地将这项任务承担下来。他克服重重困难,每月发放养老金时,对住在附近、身体较好的或由子女亲属代领的,他都一一打电话或登门通知他们去领取;对卧床不起的,他就骑上自行车,亲自登门送到本人手中;对分散在连队居住行动不便的,他就搭便车前去发放,有时候搭不上便车,他就骑自行车去连队;对易地居住的,他就到邮局汇寄。每次发放养老金他都要忙碌近半个月。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他一干就是6年,无怨无悔,乐在其中。有人问他:“你这样图个啥,也不多领一分钱”,但他却乐呵呵的说:“给大家做点好事,我心里舒畅。” 129团的老人们对甘作清特别信任,有困难不上访,有矛盾不起诉,直接去找他解决和评理。近年来,经他亲自接待和处理过的上访就达20多起,件件都得到了落实。2005年,一位老同志因房产问题与儿子闹得不可开交,双方都说要找他评理。当了解情况后,他把老人和老人的儿子及其他亲属召集起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事后,该老人逢人便说:“是老甘给我晚年生活带来了幸福!” 甘作清一直牵挂着特困老人的冷暖。一次,他和单位领导一起去慰问团场15连的一位特困老人,当看到老人居住的危房和破烂不堪的被褥,他眼里涌出了泪水,并自言自语地说:“不能看着老人挨饿受冻啊。”临走时,他悄悄从自己身上拿出300元钱塞给了老人。慰问结束后,他就向团领导具体反映了有关情况。团党委随即召开了会议,将老人作了妥善安置。为使团场救助特困老人形成长效机制,他和老干部门的同志们一道积极调查实情,提出解决方案,争取领导支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129团在全师第一个建立了高龄特困老人救助基金,并列入了团财政预算,解决了特困老人的后顾之忧。 光荣传统代代传 甘作清身为团场关工委副主任,非常注重对青少年进行爱国、爱党、爱边疆、爱兵团教育。他热爱团场事业,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被学校聘为思想品德教育辅导员。他多次协助学校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的系列活动。他不顾年事已高,积极宣传党从一大到十七大80多年间的巨大发展和变化,对后代进行党史教育,讲述老一辈军垦战士屯垦戍边的光荣历史,让军垦人的优良传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他不仅关心教育他人,更加注重身体力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2008年他的孙女大学毕业,想留在外地工作。他坚决不同意,说团场才是青年人建功立业、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在他的动员下,孙女高高兴兴回到了团场工作。现在他的几个儿女都在团场工作,个个爱岗敬业,工作出色。同时他还做其他职工的思想工作,使129团许多职工子女回到团场工作,使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又有了接班人。 身为129团老年体协副主席,他将老年体协工作和关工委工作结合起来,经常组织离退休干部、辖区居民和学校开展文体等活动,寓教于乐,丰富社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培养青少年尊老爱幼的思想。为庆祝奥运成功举办,他自己拿出1500元,在“五五小学”组织了“大手拉小手”象棋、围棋双人比赛。 最美不过夕阳红 岁月如风,生命如歌。现已86岁的甘作清尽管年事已高,但他始终如一地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他积极组织老党员缴纳特殊党费和爱心捐款活动。他个人一次性就捐了800元,在他的带领下仅129团社区就捐款达10000多元。 他心里装着团场,被大家誉为129团“1号老头”,他搭起了离退休干部与老干部门的桥梁,受到了人们的信任和尊重;他心里装着大家,只要团场谁家有难事、麻烦事,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不管白天还是夜晚,不管路有多远,他都有求必应,热心帮忙。他始终用他的爱心和热心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甘作清同志依然精神矍铄,步履稳健,思维敏捷,奔忙不止。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老一代军垦人的优秀品质, 表现出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崇高风采。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