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隆重而热烈的纪念这个光辉的节日,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于鼓舞全党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地投身于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在党经历的90周年历程中,我有63年的亲身感受。在这63年的岁月里,我始终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战斗,虽经过一些艰苦环境的磨练和出生入死的考验,但与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天上有国民党飞机的轰炸,地下有反动派军队的围堵相比那就算不了什么。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之际,就我在沾益县东区中心乡和北区青麦地乡进行土地改革的亲身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个简要回顾,以表对党的历史的尊重之意。 一、淸匪反霸、减租退押为土地改革创造条件。 史料记载,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了约1.19亿农业人口的老解放区完成了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之后,又在2.9亿人口的新解放区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尚未完成的任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涉及人口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土地改革运动。 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之前的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明确指出:“在乡村中,则是有步骤地开展清剿土匪和反对恶霸地主阶级当前派的斗争,完成减租减息的准备工作”,以便“造成分配土地的先决条件”。在解放初期的全国范围内有国民党残余和惯匪约200万人,当时的恶霸地主也拥有相当数量的武装力量,不消灭国民党残余和土匪武装,就不能进行土地改革。当时的沾益县从1950年5月到1951年下半年的一年多时间开展了淸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和减租退押工作,为进行土地改革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完成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 沾益县的土地改革是从1951年下半年开始到1953年初,分为三批完成的。中心乡属于第二批,青麦地乡属于第三批。第二批是从1951年11月下旬开始到1952年2月结束,历时3个月;第三批是从1952年4月开始到1952年6月初结束,历时也是三个月。我先后担任了这两个乡土改工作队的队长(又叫点长)。现以青麦地乡为例简述一个乡进行土地改革的经过是: 第一阶段,宣传政策,发动群众,把实行土改变为贫雇农的要求。 这个阶段主要是把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所有,对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各项政策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所了解。宣传政策就是宣传“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宣传保护富农经济,不侵犯中农利益;宣传“坦白从宽,抗击从严”的对敌斗争政策。通过宣传政策,广大贫雇农认识到,共产党领导搞土地改革,是要改变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所有。在发动群众,访贫问苦,扎根串连的过程中召开了若干次贫雇农会议,开展了诉苦教育,让广大贫雇农知道为什么苦?为什么穷?穷和苦不是“八字”、“命运”带来的,而是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造成的,“千根头发挽个髽,苦根就在地主家”。不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贫雇农就翻不了身,就做不了主。通过诉苦教育,激发了阶级仇恨,提高了阶级觉悟,为开展对地主阶级的斗争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划分阶级,分清敌我。 这个阶段是落实政策,划分阶级,团结对敌的重要阶段。政策没吃透,标准掌握不好,就会错划和漏划,造成阶级阵线不清,阶级敌我不分。青麦地乡的贫雇农和农会干部在掌握政策原则的前提下,把各个阶级的政策标准具形象化为,雇农是:“田无根,地无苗,住的是茅房破屋,穿的是破衣烂裳,两个肩膀扛张嘴,忍饥受饿度时光”。贫农是:“有点薄田瘦地,缺少耕畜农具,槤械底下讨个饱,半年糠菜半年粮”。中农是:“土地自耕自畔,耕畜自养自用,生活自苦自吃,巴巴节节度日”。富农是:“田地超过平均数,雇工放债有剥削,生产资料较齐全,吃穿住行都不错”。地主是:“占有大量田和地,生产资料好而全,收租管业高利贷,不劳而获靠剥削。”在划分阶级的政策标准为贫雇农所掌握的基础上,发动群众用“三把尺子”(占有大量土地和生产资料,有劳力而不劳动,剥削收入超过 %)量地主。其具体做法是:以村为单位召开群众大会,首先让地主、富农自报阶级成分,承认其阶级、承认其剥削,并上报审批。对农民内部的阶级成分是采取自报公议,民主评定,农会审查,张榜公布,上报备案。 第三阶段:斗争地主,征收没收。 这个阶段的工作,是在阶级阵线清楚,阶级队伍壮大,贫雇农发动较为充分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开展对地主分子的斗争之前,都以村为单位分别召开地主分子会和群众大会交待党和政府的政策法律,告诉地主阶级分子土地改革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场土地革命运动,通过土地改革,要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为农民所有;通过土地改革同样给地主分子及子女分配全村人均占有的一分土地,让你们自苦自吃,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告诉他们党的政策“坦白从宽,抗击从严”,只要承认剥削,低头认罪,主动交出剥削农民的钱物就会得到农会和政府的宽大处理,如继续坚持反动立场,以贫雇农为敌,那就必将受到国家政策法律的惩处。通过交待政策,开展说理斗争,青麦地乡的部分地主分子,交出了剥削农民的财物,从而得到了宽大处理。对少数坚持反动立场的地主阶级当权派,组织受压迫、受剥削较深的直接受害者,对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对个别作恶多端拒不认罪又不退赔的恶霸地主分子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给予了应得的惩处。 在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按照政策规定,征收富农多余(超过全村人均占有数)部分和出租部分的土地,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耕畜、大农具和房屋。与此同时勒令地主分子当众交出全部土地、房屋以及债权契约、账本;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没收小组若干个,没收地主财物(除生活必须部分的粮食)。这个阶段进展比较顺利,做到了从政治上、经济上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 第四阶段,分配胜利果实。 这个阶段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召开各村农会主席会议,向他们讲明搞土地改革为了贫雇农,斗垮地主阶级是依靠了贫雇农,搞好胜利果实的分配仍然要依靠贫雇农;通过分配得到实惠多的必须是贫雇农;讲明分配斗争果实必须执行阶级路线,分配的结果必须体现阶级政策。为了保证分配胜利果实的顺利进行,以乡为单位成立分配胜利果实领导小组,成员从各村农会会员中推选出大公私、公道正派的会员5——7人组成。这个组织是各村领导分配的权力机构。在分配之前由这个机构提出分配的初步方案,报村农会审查张榜公布,听取贫雇农意见后,经过修改补充,由领导小组按照审定方案进行分配。 对土地的分配是:以行政村为单位计算出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出低于人均数的户数和应近田的亩数,按照比例进田户应进面积数。在分配中先分无田户后分缺田户,先贫雇农后中农;分配的结果要体现好孬搭配,远近搭配,保水田与雷响田搭配,一发田和两发田搭配;对房屋的分配是:先分无房户再分缺房户;对耕畜和大农具的分配是:先分无耕畜的雇农再分缺耕畜的贫农,大农具除水车、风箱公用外,犁、耙、牛车、马鞍架随着大牲畜走。对生活资料的分配是:先填坑后补缺,先雇农后贫农;对粮食的分配是:先无粮户后缺粮户;对现款的分配是:划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对衣物、被盖的分配是:先满足雇农后分给贫农;对不属于生活必须品的物品但有保存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分给中农。总之分配胜利果实这个阶段、工作量最大,政策性最强。青麦地乡分配的结果是体现了阶级路线和阶级政策的;体现了各阶级、各民族的大团结。从政治上、经济上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 土地改革的最后阶段,是建立乡村政权,健全农会组织,制定对地主、富农分子实行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民兵、妇女等群众组织的活动制度。这些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土地改革在一个乡的胜利结束。在工作队离开这个乡的头一天,该乡以乡政府和乡农会的名誉,召开了除地主、富农分子以外的群众大会,这个会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总结表彰了在土地改革运动中的骨干积极分子若干人,给他们载了大红花,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第二件事是在这个大会上当众烧毁了没收地主土地、房屋的契约、执照和放高利贷剥削农民的借据、文书及账本;第三件事是当众宣布对地主、富农实行管教和监督的有关规定。这个大会在:“土地改革挖穷根,努力生产裁富苗!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唱声中结束。 三、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 土地改革的胜利结束,标志着地主阶级作为在农村的一个剥削阶级被消灭。土地改革不仅打垮了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地主恶霸,而且铲除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农村的社会基础,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广大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再是任人宰割,受人凌辱的工具和牲畜而是农村政权的骨干力量。 经过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没收、征收地主、富农土地约7亿亩(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46.5%),分给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使农村60%——70%的农业人口获得了利益。 总之,土地改革彻底的摧毁了封建的土地制度,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云南省曲靖市工信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