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建党90周年 征文 查看内容

党让干啥就干好啥

2011-9-14 09:28|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2188| 评论: 0|原作者: 赵恒斌

摘要: 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我作为一名老党员感慨万千,回忆起跟党走过的路,真是千辛万苦。但我十分坦然,因为我没有辜负“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我把一生交给党安排,党指到哪里我打到哪里,38年来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 ...

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我作为一名老党员感慨万千,回忆起跟党走过的路,真是千辛万苦。但我十分坦然,因为我没有辜负“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我把一生交给党安排,党指到哪里我打到哪里,38年来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圆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的一生无怨无悔。

可能前世与铁路有缘,从17岁当铁道兵,21岁复员后当火车司机一直干到退休。我的一生,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我所钟爱的铁路。我的一生,以当过一名光荣的铁道兵战士为荣,以当过一名神圣的火车司机为荣。38年的铁路生涯,我始终以铁路事业为荣,以圆满完成铁路运输任务为荣。

自打我懂事时起,就钟爱铁路,憧憬着长大以后当一名铁路工人。可能是我的痴情感动了苍天,老天赐给我一辈子与铁路打交道的缘份。1968年初我当上了铁道兵,来到荒无人烟的祖国大西南修建襄樊-重庆的襄渝铁路。当穿上军装的那天起,我心里就美美的,感觉当一名修建祖国西南铁路大动脉的铁道兵非常荣耀。虽然我所在的隧道连队,蹲山沟、住帐篷、吃干菜、喝河水,但是一想起自己是一名光荣的铁道兵战士,再苦再累也不算什么了。睡在下面长满荒草、流淌着溪水的床铺上,心里仍坦然自若。一年365天,天天钻山洞打隧道,但觉得苦中有荣,苦中有乐,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吃的是粗粮加脱水干菜,干的是繁重体力劳动,我当年是17岁刚走出校门的大城市孩子,一钻进隧道里马上拎起40多公斤重的风枪,在粉尘严重超标的昏暗山洞里打炮眼,一干就是8个多小时(昼夜三班倒),回来时疲惫得迈不动步。我们图什么?什么也不图,就是觉得开山劈洞修建铁路是铁道兵的责任,是铁道兵的义务。吃的是粗粮干菜;住的是山沟帐篷;花的是区区6块钱津贴。打隧道时,我们风枪手只戴一个薄口罩,根本防护不了粉尘的侵害,下工后鼻腔嗓子里全都是石灰,第二天吐的痰仍是黑灰色的……由于隧道时常发生塌方和长期在粉尘中施工作业,并肩战斗的战友壮烈牺牲了、负伤残废了、矽肺病危了,我们没有退缩,只有前进,照样拼命的干!为了啥?为了加快祖国西南铁路建设。没有钱,没有利,有的是责任,有的是抱负,有的是信念,有的是钟爱。

我钟爱铁路,我一生离不开铁路。我复员回到沈阳后,工作单位是四个面向自愿选择。我当仁不让的选择了我最钟爱的铁路,选择了当一名当时工资收入最少、劳动强度最大的机车乘务员工作。为啥甘愿当一名又脏又累的火车司机?因为我钟爱这个“离地三尺活神仙”的行业,觉得当一名驾驶风驰电掣列车的火车司机最光荣,最幸福,最伟大,最神圣。

70年代初,火车司机驾驶的是蒸汽机车,劳动条件极其恶劣。司机室里冬天四面透风,司机焚火时前面被炉膛里1000多度高温炉火的烘烤,后面被刺骨的寒风吹打,还不时的登上后面露天的煤水车里,一锹一锹地向司机室内传煤……蒸汽机车前部是个大锅炉遮挡视线,为了不间断瞭望,无论三伏盛夏,还是数九隆冬,司机都要歪着膀子把头伸到窗外,任凭风吹雨打,不间断的进行瞭望,烟灰煤渣把眼睛眯得流泪不止,擦一把继续认真瞭望,夏天降雨,雨水顺着脖子灌进衣服里拔凉拔凉,只能靠体温把衣服烘干。我们担当的沈阳——长春306公里的路途,在机车高速行进中,要把25吨煤炭均匀的投进炉膛,再用摇炉柄把烧后的炉灰全部摇到地沟里。时常发生炉膛里的炉灰炼成铺满整个炉膛的大煤灰瘤子,我们用钢钎扎不开,用铁钩拉不动。机车到了长春掏完全部煤灰瘤子后,我们浑身像散了架子一样疼,累得躺在公寓床上连起来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脱换下来的棉马甲都能拧出汗水来。蒸汽机车上生活条件也极差,吃的是用工业火碱水蒸熟的高梁米饭或从家里带来的一直放在蒸汽塔上烘烤着落满炉灰煤渣硬似石头的玉米面窝窝头就着咸菜吃。喝的水是从库里打来的开水装在满是铁锈的大铁壶里,口渴时将壶里落了一层煤灰的凉开水倒在饭盒盖上喝。如果赶上线路颠簸,还没走一半路,铁壶里的水全撒光了,一路上只能干渴着,嗓子冒烟也得挺着。当时没有保洁车间,到终点站后自己擦拭。每一名司机爱护机车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记得一次春鉴,我们机班午夜时出勤执乘,到沈阳机车入库时已经次日中午时分了。为了机车的清洁争第一,我们顾不上吃饭立即落火擦车,一干就是一天一宿。由于疲劳过度,我竟虚脱晕倒在司机室里……

我们当年没有想过待遇,没有想过收入,想的是责任,想的是义务,想的是安全正点把旅客送到目的地,想的是火司机职务的神圣、光荣和自豪,出了问题是火车司机的耻辱、失职和罪过。当时,蒸汽机车司机面临着艰苦的考验,一部分人经受不住蒸汽机车恶劣条件的考验,改职的改职,转走的转走……各人钟爱不同而各奔东西;然而,钟爱蒸汽机车者,钟爱火车司机职务者,以艰苦工作为荣、以恶劣环境为荣、以火车司机神圣职业为荣者,毅然留在了自己所钟爱的蒸汽机车岗位上。如今从干蒸汽起始终坚守在机车乘务员岗位的老司机全部都退休了,当时他们靠什么能常年执著地坚守在艰苦的岗位上,靠的是坚定的信念、永远的追求、博大的情怀、敬业的精神。

当年,我当蒸汽副司机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工资仍然是1971年从部队复员时的38.60元,这样微薄的工资已经拿了12年。当年干工作无利可图,就知道一个心眼想把工作干好,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表扬。我努力工作干出了成绩,多次获得段、局“优秀共产党员”、“通讯报道标兵”等荣誉称号。当时获得的奖状,就是一张纸片儿,连镜框都没有,奖品、奖金更没有了!当时只有精神鼓励,根本没有物质奖励。我每得一次奖状,都会乐得好几宿睡不着觉,心里高兴啊,觉得没有白干,觉得无尚荣光。当时无论年轻、年老的司机思想都非常单纯,没有那些污七八糟的私心杂念,都一心朴实地干好工作,谁少干一点儿,自己脸上就挂不住劲儿,比挨顿打还难受。“勤劳苦干为荣,偷懒藏奸可耻”蔚然成风。人人争上游,个个不服输,司炉刻苦学习准备考上副司机;副司机刻苦学习努力考上司机……1980年那年,我为了考司机,走车回来挤时间学习,膝上坐着大儿子,怀里抱着小儿子,眼睛盯着考司机的技术书籍……那年头,学技术、钻业务最时尚,谁都想多学点儿技术业务知识。人人都以凭借娴熟技术处理好行车故障为荣,都以不学无术不会处理故障为耻。当年,即使劳动条件极差,劳动环境恶劣,但钟爱铁路的我从没退缩不前,而是知难而进。铁路行业的荣誉感驱使着我,火车司机的责任感激励着我。我酷爱铁路工作,痴情司机岗位。在铁路上工作了38年,从没歇过一天假,有个头疼脑热,吃几片药就扛过去了。当时,休病假一分钱也不扣,但谁有病都不愿休假,都揣着“假条”出乘,以带病坚持工作为荣,以轻伤不下火线为荣。当时也有极少数人,小病大养,无病呻吟。我们觉得“泡病号”最耻辱,最给火车司机丢脸。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各行各业,也给铁路带来巨大的变化。随着铁路运输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火车司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也日趋得到改善,过去老司机那种“烟熏火烤”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火车司机的劳动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都在不断地得以提高。现在火车司机驾驶的是世界较为先进的电力机车。封闭的司机室里设有先进的空调设备,冬暖夏凉,四季如春;还装有电饭煲、电水壶、电冰箱等日常用品,生活条件比家里都好。司机在列车运行中,随时都能吃到新做的可口饭菜,喝上饮水机里的纯净水……

火车司机的作业条件今非昔比,有号称“千里眼”的自动信号;有号称“顺风耳”的无线电话;有比人脑精明的机车微机,从出勤到退勤的一整套司机作业程序全部由其自动控制。司机除了起车、停车和巡视仪表外,没有太多的手工劳动。火车司机昔日“火烤胸前温,风吹背后寒”、出大力、流大汗、一身灰、一脸油的作业场面已经成为历史。如今每月收入5000多元的单乘司机工资待遇已接近白领阶层,一尘不染运用“电脑”“办公”的火车司机的社会地位也逐步在提高。

20世纪70年代的蒸汽机车、80年代的内燃机车,21世纪初的电力机车,到现在的动车组机车……火车司机的劳动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追忆老火车司机时代,在没吃没喝没钱花的情况下,他们工作积极主动,劳动踏实肯干,为的什么?为的是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来维护火车司机的荣誉,用自己的艰苦奋斗来维护铁路企业的荣誉。当今的新司机应该接过老司机的接力棒,把铁路人的老作风、老传统接过来,传下去,为火车司机的崇高荣誉而奋斗,为铁路企业逢勃发展而拼搏。钟爱这份荣誉,珍惜这个岗位,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学好本领确保旅客列车安全正点,才会不辱人民群众的重托,不辱火车司机的使命。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