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协委员察看枣树嫁接
市场调查
我们根据支部44名退休干部党员的年龄、特长、居住特点,设立了经济发展、乡村文明、政策宣传等10个党员服务岗位和特色党小组。利用“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联系户”、“党员示范户”等形式,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为公益事业当好“服务员”、“监督员”,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当好“宣传员”、“调解员”。 例如,东庄头小组组长:崔金海,成员:李春立、于绍一、于侨成、程绍梁主要是承担在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调解员”的义务。 再如,朴木片党小组组长:丁永忠,成员:耿人兴、张成仁、李言平、徐忱一主要承担以朴木村为中心的周边几个村的道路五化、环境卫生整治“监督员” 南果北移 发挥余热 热带果蔬科技园是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创建的一个示范型经济实体,先后投资60万余元,改造现代化、标准化的冬暖式高科技大棚19个,种植面积共1万多平方米。我们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办法,先后去福建省建阳、广西省南宁、山东省巨野、寿光等地考察学习管理技术。为了保证棚内果蔬的生长温度,派人去青岛农业大学进行咨询,采取三层大棚膜再加地膜覆盖的方法,使棚内最低温度由过去的-5℃提高到5℃以上,确保了热带果蔬的生长温度。经过不断的试验探索,2007年试种火龙果成功,2008年,香蕉、地菠萝、砂糖桔、金桔、黄皮、芒果、杨桃、番石榴、枇杷、荔枝、龙眼等15个品种成功,2010年、2011每年都有新品种相继上市,受到了广泛欢迎。 我们将20多个热带果蔬品种分为两个基地种植,一个以观赏为主,一个以生产为主。实现了热带果蔬“南果北移”,由种植示范到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转化,走出了一条培训与产业培育、培训与农业结构调整、培训与农民增知、增收致富相结合的新路子。热带果蔬科技园现已成为青岛市观光农业乡村特色旅游景点之一。 葡萄长廊 建新农村 近年来,店埠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结合村庄“五化”建设,开始将村内街巷的两边和上空搭起了葡萄棚架,在全村形成了一个葡萄长廊的网络,全村葡萄长廊连接起来有15米宽、11000多米长,如此规模在全国属首家。2011年,已被评为青岛市社会组织十佳公益服务项目一等奖。 现在街道经济的葡萄种植,可谓实现了“五化”:栽培无地化、棚架标准化、发展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效益多元化。为东庄头小学的校园内外搭建了4.5亩棚架,可年产葡萄2万斤,年收入8万元;为老年公寓的院子里搭建了2.5亩棚架,可年产葡萄万余斤,年收入4万余元;在老年门球场的四周和上空搭建了棚架,折算面积1亩多,年产葡萄5000斤,年收入2万元。这些建设等于每年为教育和老年事业投入19万多元。 街道经济为新农村“五化”建设,担负了绿化、美化、净化三项。“五化”建设本来是需要不断投资的事,但通过发展街道经济,我们却把她变成了为村民增收的大项目,街道经济从2012年开始,每年可收入380余万元。村民们自豪地说:“论葡萄长廊,我们是中国第一村,远有吐鲁番,近有大泽山,都没有我们的长又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