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十把经典紫砂壶

2014-10-13 16:09| 发布者: 潍坊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884| 评论: 8|原作者: clxgxs

摘要: 【石瓢】箪壶瓢饮求其乐,张力之形意趣奇。激石声宏犹远听,还凭鼎足赋新诗。年代:清代制造人:陈曼生简介: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 ...

箪壶瓢饮求其乐,张力之形意趣奇。

激石声宏犹远听,还凭鼎足赋新诗。

年代:清代

制造人:陈曼生

简介: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




仿

无鼓声威常似鼓,诗书之腹仰前贤。

圆通低调勤修炼,乐效坡翁作地仙。

年代:现代

制造人:顾景舟

简介:仿古壶是紫砂壶众多款式中一款经典壶型,此壶壶颈浑圆、敦实,与下压的壶肩形成缓冲;壶体较大,位置矮、扁、沉。壶口沿宽大,子母线严丝合缝,密不透气。壶盖扁、满,壶钮扁圆。




美者古来捧病梅,树瘿从此不须哀。

老师应识自然大,供春慧眼占头魁。

年代:明代

制造人:龚春

简介:供春是一位官员的书童。供春陪同主人在宜兴金沙寺读书时,寺中的一位老和尚很会做紫砂壶,供春就偷偷地学。后来他用老和尚洗手沉淀在缸底的陶泥,仿照金沙寺旁大银杏树的树瘿,也就是树瘤的形状做了一把壶,并刻上树瘿上的花纹。烧成之后,这把壶非常古朴可爱,于是这种仿照自然形态的紫砂壶一下子出了名,人们都叫它供春壶




休指葫芦比绣球,盖隆颈雅身圆溜。

争夸闺秀存风范,远眺近观叹一流。

年代:清代

制造人:邵大亨

简介:壶体浑圆硕大,浑厚华滋,壶嘴短小前冲,曲线优美;壶把自由舒展,飘逸放达;壶口略小,壶盖略呈拱形,壶钮呈圆球状。整件作品雍容大度,气韵生动。




提曲梁高身玉润,一腔神韵柔而刚。

犹如和氏终归赵,当赞相如妙计长。

年代:现代

制造人:顾景舟

简介:提璧造型端庄周正,结构严谨合理,比例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线面简洁明快,寓巧丽于刚健之中,气韵素洁,深沉朴素,做到了内容、形式、功能的完美统一,是当代紫砂陶中材质美、工艺美、内容美、形式美、功能美“五美”合一的精品。2011年,顾景舟提璧壶拍得1782.5万天价。




鱼化

凡鳞闪闪期羽化,大浪狂风壮士魂。

修得三生功自满,今朝有幸跃龙门。

年代:清代

制造人:邵大亨

简介:“鱼化龙壶”也叫“龙壶”、“鱼龙壶”"、“鱼龙戏浪壶”,蕴涵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理想。据史料记载,明末紫砂艺人陈仲美制作过“龙戏海涛”壶,但未有实物流传下来。直到清代,经过邵大亨的精心设计,“鱼化龙壶”才成为一种成熟并广泛流传的经典壶型。




龙头八卦一捆竹

行云施雨国咸宁,大哉乾元享利贞。

八八纷繁闲万变,几多祝福颂升平。

年代:清代

制造人:邵大亨

简介:龙头八卦一捆竹的作者邵大亨是清道光、咸丰年间的紫砂大家。青年时代已经盛名在外,紫砂泰斗顾景舟对他评价颇多,其中就有“清嘉道以后百五十余年中,无有超越他之上者”这样的盛赞。可见其技艺之精湛。




合缝严丝勤守护,真情大爱献黎元。

澄从不竭多灵气,清到至深足慧源。

年代:清代

制造人:杨彭年

陈曼生铭

简介:此壶泥色偏黄泛紫,器表砂粒隐现,且散布许多细小斑点,是烧结温度近监界点所致。

造型简洁,身若井栏,嵌盖平缓合体,高柱钮与壶身统一,一弯嘴曲而微妙。把圈大,外扁平,里圆润,底圆而大。

其造型为最早的流线型设计,端把倾注触觉舒适,属“曼生壶”式的经典之作。




梅报

百丈悬崖百丈冰,斗寒哪怕雪欺凌。

只缘热血心中涌,化作迎新接福能。

年代:民国

制造人:朱可心

简介:以梅花报春为题,在挺秀饱满的壶身上,运用雕镂和捏塑等多种手法,生动地刻划了梅花不畏风霜严寒之英姿,端丽稳重,精致传神。




风卷

借得田园清朗风,素心紫玉妙相容。

向日波涛成大气,梁红秉性足称雄。

年代:清代

制造人:杨凤年

简介:此壶材质取天青泥,器身呈暗红泛青紫,色泽沉着大方。壶身造型取风卷葵花之形状,既应物象形,又气韵生动。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蓝宝石之乡 2014-10-13 14:56
贵吧?!……
引用 clxgxs 2014-10-13 15:04
   价值连城啊
引用 clxdexsz 2014-10-13 15:17
小煤窑朱泥是紫砂三大泥----红泥中的珍贵品种目前非常稀少,因收缩比高和含浆量高的原因,高目数的矿土烧结之后会呈现皱纹,粗看壶的表面是平整的,但细看侧面却有许多微细紧密自然收缩的流淌纹理。 所谓小煤窑,是指距离黄龙山约500米的一处地名,而非壶品用小煤窑烧制。因其地过去有几间烧砖瓦陶罐的小煤窑,久而久之大家便以小煤窑代称此地。这个地方从50年代开始便有零星朱泥矿出产,不过产量不大,那个时候的人对朱泥壶并不接受,做壶都以中大品为主,小煤窑朱泥开采出来,极少单独制壶,由于小煤窑朱泥粘性很强,很多都是直接加到紫泥或者清水泥里面,增加泥料的粘合性。我们今天很少能看到小煤窑朱泥的老壶,顾老师认为这算是最主要的原因了。经过多人使用后反馈:小煤窑朱泥无论是在泡茶还是养壶方面都要远胜过赵庄朱泥,透气性能也更佳。实为泡铁观音的唯一选择。
窖温:约1080度
引用 昌乐中小企业办 2014-10-13 15:27
这东西已成了文物,只有在博物馆看到。
引用 clxdexsz 2014-10-13 15:29
紫砂壶名家排名第一名:紫砂壶鼻祖供春--明代正德年间宜兴人,开创了紫砂壶行业先河。“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元功。信陶壶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这是清代学者对陶壶鼻祖供春的赞句。
  现存传世的供春壶,见于著录而且很著名的有两件:一件是“树瘿壶”,传说曾为吴大澄收藏,后为储南强所得,把下刻“供春”两字,裴石民配制壶盖,黄宾虹为之定名,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是原罗桂祥先生收藏,后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壶底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两行楷书铭款的“六瓣圆囊壶”。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时鹏、董翰、赵梁、元畅是嘉靖、万历时期的著名陶工,号称“四大家”。清乾隆年间吴骞所著《阳羡名陶录》说:董翰始创菱花式壶,赵梁多制作提梁式壶。他们的作品都有传世,当然不多,收藏家和鉴赏家很注意鉴别考证。
  董翰,字后溪始制菱花式壶
  赵梁,多制提梁式壶
  李茂林 , 字养心善制小圆式壶上有铢书记号
  时朋 ,大彬之父
  紫砂壶名家排名第二名:一代宗匠时大彬。时大彬是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时朋之子。大彬壶艺在明代就享有盛誉,多见于文人记述。时大彬一生约八十余岁,所制作品当数以千计,流传其广。有诗为证︰「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
  时大彬时鹏之子时大彬字少山是供春以后最著名的陶艺大师。他生活在万历年间,所用陶土杂有炮砂,制壶不务妍媚,朴雅坚致。最初仿供春作大壶,后识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等人,接受品茶、试茶理论的启发,一反旧制,专做小壶。这是紫砂壶艺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与时大彬同时代或稍晚的李茂林、李仲芳、惠盂臣都迎合时代的风尚制作小壶。
  明代后期。紫砂名师时大彬及其弟子李仲芳、徐友泉,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赞誉。时大彬所制茗壶,千态万状,信手拈出,巧夺天工,世称“时壶”、“大彬壶”,为后代之楷模。
  惠孟臣:时大彬后的一代高手。明朝崇祯到清康熙年间人,所制大壶浑朴,小壶精巧,后世仿制者甚多,落款以竹刀划款,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最精,有《高身梨形鼓腹》等传世。



  【清代】
  紫砂壶名家排名第三名:陈鸣远,宜兴人,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他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传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 茶道
  陈曼生当清代乾隆、嘉庆之世。字子恭,名鸿寿,号曼生、曼公、恭寿、曼寿、曼龚、老曼、曼道人,别号种榆老人、种榆仙吏、种榆道人、种榆仙客、西湖渔者、 西湖渔隐、胥溪渔隐、夹谷亭长等。所用斋轩名有种榆仙馆、种石轩、曼陀罗室、阿曼陀室、石经楼、桑连理馆、连理双桂树楼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六 年(1801)拔贡,官至淮安同知。诗、文、书、画皆以资胜。酷嗜摩崖碑版,行楷具法度,隶古八分书,尤简古超逸。篆刻追踪秦汉,为西泠八家之一,浙中人 悉宗之。他主张︰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曼生作溧阳县宰时,公余辨别砂质,创制砂壶新样,相传设计壶样十八式,由紫砂名工杨彭年和邵二泉等制壶。凡此,都署双款,除曼生款外,并有频迦等印款。世称“曼生壶”。紫砂茗 壶与诗、书、画、印艺术相结合,经曼生倡导,逐渐开拓,形成一代风气,沿习迄今,影响深远。曼生书法、印章、词藻镌刻款式,均书卷气醇厚。曼生壶造型有 “石铫”、“横云”、“井栏”、“合欢”、“却月”、“方山”、“半瓦”、“瓜形”、“覆斗”等式。曼生壶底部,常钤“阿曼陀室”、“桑连理馆”印记,壶 把下钤“彭年”等小章。着有《种榆仙馆印谱》和《桑连理馆诗集》等。卒年五十五。
  邵大亨,清代嘉庆、道光间( 1796-1850)宜兴壶艺名手。江苏宜兴人,生卒不详。年少就有大名,秉性刚烈,情趣闲逸,艺技超群,作品浑厚、精到、大度,为宜兴砂艺一代巨匠。大 亨壮年便死于乱世,传世作品无几,在清代时,大亨制壶,已被嗜茶者视为珍宝,“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他一改清代宫廷化繁缛靡弱之态,重新强化了砂艺质朴典 雅的大度气质;既讲究形式上的完整,功能上的适用,又表现出技巧的深到,成为陈鸣远之后的一代宗匠。



  【当代】
  紫砂壶名家排名第四名:顾景舟,宜兴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名锦洲、景洲,早年别称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晚年自号壶叟。他出生于紫砂世 家,18岁随祖母邵氏制坯。20世纪30年代到上海仿制历代名作,临摹过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的作品。顾景舟抟砂作壶60余载,心摹手追代、民国诸名 家,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器必精心构撰,出手皆成华章,从而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 他视紫砂为生命,承先启后,熔古铸今,一改清初以来紫砂壶纤细繁琐、堆砌浮华之气,刻意追求壶体线条的流畅舒展,权衡比例的协调秀美,注重造型的简朴大方,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寸壶竞有斗米贵”的声誉。其代表作有提梁茶具、上新桥壶、雪华壶、云肩三脚鼎壶、此乐壶、如意仿鼓壶等。1988年4月,顾景舟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顾景舟不仅仅壶艺精湛,几十年如一日读书学习,博闻强记,有深厚的学养,且知古鉴今,著书立说,编著并出版《宜兴紫砂珍赏》一书,发表数十篇学术文章。顾景舟以其广博的学识,高超的技能,不仅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国家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出色的紫砂技能人才,其中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李昌鸿、周桂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沈蘧华和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张红华、潘持平等人,可谓桃李满紫砂界。
  如果以时间来划分的话,紫砂壶名家排名大致可以分为明清以前的古壶,和二十世纪以后的近当代壶。1950年至1960年的宜兴紫砂壶,是其中一个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品种,这个时期的紫砂工艺,可以说是紫砂制造工艺能够流传至今、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历经战乱的宜兴紫砂从业者仅存五十多人,而制壶的老艺人更只剩下二十多人。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老艺人组织起了合作社,恢复了紫砂壶的生产。这个时期出现了朱可心、王寅春、蒋蓉、顾景舟、吴云根、裴石民等一批壶艺大师,这些大师的作品,精品迭出,砂质优良,工艺规范,受到了壶具收藏爱好者的追捧与青睐。



  【古今紫砂壶名家一览表】:
  ( 一 ) 明朝时期的主要壶艺家
  金沙寺僧、供春、 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邵盖、陈用卿、陈信卿、闵鲁生、陈仲美、陈光甫、沈君用、周后、邵二 孙、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沈君盛、沈子澈、陈辰、徐令音、项真、陈子畦、陈六如、陈正明、邵亨裕、惠孟臣、徐次京、郑宁候。
  ( 二 ) 清代主要壶艺家有
  陈鸣远、许晋候、陈隐龙、项圣 思、陈汉文、徐飞龙、华风翔、蔡乾元、惠逸公、锦春、邵元祥、彭君实、蒋志雯、史万全、史继长、邵兰孙、周候祥、杨友兰、杨继元、王南林、邵德罄、邵玉 亭、邵基祖、杨怀仁、陈文居、陈文柏、葛子厚、潘虔荣、于廷、潘大和、杨季初、张怀仁、陈滋伟、陈殷尚、邵裕亭、范章恩、邵旭茂、邵友兰、邵友廷、潘缄 雄、陈曼生、杨彭年、杨葆年、杨风年、邵二泉、邵恒昌、钱弘文、徐温庭、蒋良玉、杨履曾、陈绶馥、薛怀、邵景南、陈寿福、蒋德休、吴月亭、陈觐候、朱石 梅、陈荫千、瞿应绍、邓奎、申锡、邵大亨、邵形龙、何心舟、梅调鼎、华祯祥、华君德、许升候、潘沂宝、邵正来、潘仕成、史维高、魏孟民、王元美、吴芷来、 陈用乡、胡耀庭、邵柏原、路衮补、陈文叙、蕉雪子、吴阿昆、周永福、于子良、冯彩霞、黄玉麟、余生、赵松亭、金士恒、吴阿根、蒋裕泰、陈光明、程寿珍、陈 懋生、潘志茂、王东石、王胜长、邵俊根、邵赦大、邵友廷、邵湘甫、邵云甫、沈瑞田、陈伯亭、陈研卿、卢兰芳、邵维新、俞国良、邵云如、韩泰、江案清、蒋万 丰、王玉林、范鼎甫。
  ( 三 ) 民国时期的壶艺家
  李宝珍、吴虎根、杨莲生、蒋燕亭、范大生、程金寿、光裕、冯桂林、汪宝根、陈少亭、王玉仙、吴纯耿、沈孝鹿、邵陆大、范勤芬、刘福兆、江祖臣、金阿寿、汪生义、范臣甫、裴石民、顾景舟。
  ( 四 ) 当代著名壶艺家
  王寅春、王石耕、丁洪顺、王福君、王振国、王生娣、王秀芝、毛国强、叶惠毓、许燕春、刘惠大、刘风英、刘建平、吕尧臣、朱复、任淦庭、朱可心、汪寅仙、沈遽华、沈汉生、李昌鸿、李碧芳、李美金、李正华、李慧芳、束风英、吴云根、吴亚亦、吴群祥、吴鸣、陈珍庆、陈福渊、陈钢、陈国良、陈进海、陆巧英、陆文霞、何道洪、何挺初、邵新和、张红华、张锁坤、张守智、房玉兰、范永良、范若 君、范其华、范早大、周桂珍、周尊严、周定芳、季益顺、施福生、施小马、施秀春、赵洪生、胡永成、咸仲英、高海庚、高洪英、高建芳、高振宇、凌锡苟、夏俊 伟、顾绍培、顾惠君、徐汉棠、徐达明、徐建国、徐维明、徐元明、徐雪娟、徐瑞平、曹婉芬、曹亚麟、谢曼伦、蒋蓉、蒋小彦、储立文、潭泉海、潘持平、潘春芳、鲍志强、鲍仲梅。

                                      
引用 clxgxs 2014-10-13 15:41
clxdexsz 发表于 2014-10-13 15:29
紫砂壶名家排名第一名:紫砂壶鼻祖供春--明代正德年间宜兴人,开创了紫砂壶行业先河。“彼新奇兮万变,师造 ...

   很丰富的资料   学习了
引用 clxdexsz 2014-10-14 09:19
小煤窑朱泥无论是在泡茶还是养壶方面都要远胜过赵庄朱泥,透气性能也更佳。实为泡铁观音的唯一选择。
引用 昌乐县老年大学 2016-12-18 18:58
     多谢介绍

查看全部评论(8)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