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美俄两国围绕“乌克兰危机”、“马航MH17坠毁”等事件展开了一轮又一轮争斗,从最初的“口水仗”上升到近期的“制裁与反制裁”,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两国关系一度降至冷战以来的最低点,甚至有人猜想是否将要出现“新冷战”。 危机与矛盾,层出不穷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之后美俄两国虽有摩擦,但相对克制。进入本世纪初,小布什曾表示普京是值得信任的,再到后来2009年,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重启”美俄关系,两国进入了明确持久的发展阶段。 但好景不长,一场“乌克兰危机”将两国关系拉回起点。2013年11月,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与欧盟签订协议,转而投靠俄罗斯,引发全国反政府抗议活动,乌克兰危机由此引发。2014年2月,危机升级,国际社会开始介入,进行调解。2月22日,乌克兰议会罢免总统,并任命了一位亲美的临时总统,成立新政府。 不久,乌克兰国内再次发生冲突,亲俄民兵控制克里米亚地区,引发“克里米亚危机”。危机爆发后,俄罗斯开始向克里米亚调兵。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公投,结果支持克里米亚地区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普京随后签署协议予以接纳,遭到美国强烈反对。 就在美俄两国为此争论不休的时候,7月17日,一架马航MH17航班在俄乌边境被击落坠毁,机上298人全部遇难。至此,“马航事件”正式成为激化美俄矛盾的“导火索”,两国关系骤然紧张,一场“制裁与反制裁”的斗争由此拉开。 制裁与反制裁,效果如何 一边是美欧日联合制裁俄罗斯,一边是俄罗斯不断反击,还以颜色。这场制裁与反制裁的斗争,究竟效果如何? 俄罗斯——寡不敌众,另寻出路 在多国制裁下,俄罗斯的经济受到打击,今年上半年GDP仅微增1%,制裁还造成在俄投资企业信心受挫,外资企业纷纷撤离。由于俄罗斯35%的食品依赖进口,食品禁运使其短期内可能出现市场供应紧张,物价抬升,甚至通货膨胀。政治上,寡不敌众的俄罗斯开始出现改变,对外释放出缓和信号,普京表示,俄罗斯无意彻底与外部世界对立。 制裁迫使俄罗斯开始另寻出路,转而加强同拉美、金砖国家的合作。8月,俄罗斯开始与拉美国家商讨进口食品的可能。同时与中国、印度等国扩大贸易,包括与中国签订了“谈了20年都没谈成”的天然气协议。 美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由美国牵头的对俄制裁,给美国也带来了巨大损失,最严重的是动摇了美元的国际地位,加速了美元的去国际化。俄罗斯在经济上并不依赖与美国的贸易,2013年,俄罗斯与美国的双边贸易仅占贸易总额的3%,而与欧盟和中国的贸易额占比则高达60%。因此,如果俄罗斯趁着经济制裁,在对外贸易中放弃美元,美国将得不偿失。 另外,美欧日对俄制裁客观上促进了中俄关系的发展,加强了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7月,金砖银行的成立,标志着金砖国家开始向以美欧为主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起实质性挑战。这些都是霸权主义的美国最不愿看到的事情。 欧盟——遭遇重创,开始反思 美欧对俄制裁引发俄罗斯的“报复性”反制裁,受其危害最直接的就是欧盟,主要表现在食品和能源2方面。 俄罗斯是欧盟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每年欧盟向俄罗斯出口约10%的农产品,俄罗斯实施食品禁运后,欧洲多国出现食品滞销。欧盟在能源领域的软肋更加明显,目前欧洲30%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一旦俄罗斯采取能源制裁,减少天然气供应,会令欧洲猝不及防,届时欧洲将会迎来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 因此欧盟开始反思对俄制裁。是否继续跟进美国,欧盟内部也出现了分歧,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主张用常规外交手段解决乌克兰危机,而不是与俄罗斯彻底翻脸。 新冷战,能否爆发 以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入俄为节点,俄罗斯与美欧关系急转直下。双方互不相让,紧张关系不断升级。不少舆论认为,以马航坠机事件为导火索,俄罗斯与美欧的矛盾,将使全球进入“新冷战”。 其实,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是美俄地缘政治竞争的必然结果。美国在冷战后不断推动北约和欧盟东扩,与乌克兰接壤的国家中,已有4个相继加入欧盟,如果乌克兰也被吞并,那么欧盟将扩张到俄罗斯家门口。而俄罗斯则希望通过建立“欧亚联盟”实现强国梦,并阻挡西方的战略东进。双方对乌克兰的争夺一直以来僵持不下。 目前,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军费投入仅相当于美国的1/8和1/7,两者相差甚远,不存在“两强对峙”的局面。如果算上欧盟或北约,这种差距会更大,因此俄罗斯若与美欧彻底闹翻,将面临“不能承受之重”的压力。 同时,伴随着新兴大国地不断崛起、欧洲一体化进程地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会向俄罗斯提供政治上的支持,并大力发展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但是可能不会加入这种对抗性的阵营。因此,“政治多极化”带来的多元化主体和多样化的利益诉求,正成为制约战争、反对霸权的重要力量。 经济互补成为制约国家间冲突的另一利器。当前,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额每年高达4千亿美元,双方在经济上依赖程度很高,都无法承担“新冷战”所带来的经济风险。如果没有马航坠机事件,很难想象欧盟与俄罗斯会迅速出台给自身也造成重大损失的制裁措施。 近期,伊拉克乱局、ISIS恐怖势力抬头,让美国头痛不已,在控制中东、重返亚太的同时,美国是否还能分神去发动“新冷战”呢?政治强人普京曾立下誓言“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现如今俄罗斯正值上升时期,他是否甘愿冒险迎接“新冷战”呢?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这些问题已有了答案。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后,战争的残酷推动人类不断反思、珍视和平。同样,对“新冷战”的担忧为世界传递出的应是一种呼唤和平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