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网发布为身边烈士建立网上纪念馆及征集烈士资料的通知以来,有不少“家”人为自己熟知的烈士建立了网上纪念馆,同时,我们还收到了大量的“家”人来稿,并从中选取了十名烈士资料为代表进行展示。让我们跟随着这些资料,去回顾烈士们为国为民牺牲的英勇历史。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向烈士致敬! 姚琪(1920-1944.8),原名姚世卿,蓬莱市马格庄镇中村人,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2月,他参加蓬莱抗日武装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姚琪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先后担任蓬莱抗日民主政府保卫大队中队长、胶东军区五旅十五团(后改为十四团)连长、副营长、营长、团参谋主任等职。 事迹:1944年8月13日,姚琪和郝斌受胶东军区派遣,与盘踞蓬莱县城的伪军大队长郝铭传谈判。谈判中,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姚琪和郝斌坚持“伪军必须接受改编,伪军中队长和伪区长以上人员在‘三井’、‘三菱’洋行的存款必须交我北海银行”等谈判条件。郝铭传见无利可图,便背信弃义,将姚琪等扣押刑审,企图得到情报。审讯中,姚琪大义凛然,痛斥郝铭传投靠日军、祸国殃民的罪行。20余天后,郝铭传将姚琪和郝斌等押到北门里西边城墙根下活埋。临就义前,姚琪等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牺牲时年仅24岁。 徐宝珍(1926-1944.9)同志是博平徐家河口人,1944年9月牺牲于官庄村西,其长兄徐宝珊在129师新八旅任团长,1942年英勇牺牲,其三兄徐宝壁在一军分区五团任一营长,在1945年10月,攻克茌平县城的战斗中英勇牺牲。1947年春,博平县政府在徐家河口召开追悼会上有这么一副挽联;“一门三烈士,兄前仆,弟后继,抗战救国,堪同杨门媲美!七子尽英豪,屋俱焚,财充饷,毁家纾难,可与子文齐芳。” 事迹:1944年9月的一天,解光临同志同张志安副政委率4个连在拂晓前,埋伏在津浦铁路宴城车站以门楼,埋击伪军张德三部之敌。由于铁路北端我部一个连队出击过早,至使敌人逃窜,在追击中尽俘获七、八人,将敌已构炮楼、部分围墙破坏后,即向南行进驻于薛官屯休息。中午日军二百余人,从济南白马山出发,乘火车至宴城以北下车后,向我军奔袭,行至官庄遇我民兵阻击。我部闻枪声后即迎敌于官庄村西。与敌接触后我部正面留一个连,与敌对恃。以三个连利用青沙帐作遮挡,迂廻于敌之后。敌忙慌应战,在轻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撤回宴城。我部毙、伤敌二十余人,我部也付出伤亡十余人的代价,徐宝珍在接迎击败敌人时英勇牺牲。 郝斌(1915-1944.8),曾用名吴承先,蓬莱马家沟村人。1934年12月毕业后回堡后孙家母校任教员,他求知欲强,知识渊博,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抨击社会,揭露时弊,深受读者和学生们的好评。 事迹: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郝斌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经常到福山古现、蓬莱解宋营等地宣传抗日救国思想。1938年2月中共蓬莱县委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后,他发动三区“乡校”队员百余人参加了起义部队,被编入第二大队,郝斌任政委。同年7月,我“三军”总部对“三军二部”进行武装整编后,郝斌先是到蓬莱县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工作,后调任蓬莱县保安大队政委,同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初,郝斌被调到北海军分区宣传部工作,1942年到胶东军区政治部宣传科工作,主编军区的《前线报》,不久,调任我五旅十四团政治处宣传股长。 1944年,山东解放区由防御作战转入主动进攻,盘踞在蓬莱城里的伪警备大队长郝铭传表示出投诚之意,为争取郝铭传弃暗投明,8月13日,我胶东军区派十四团参谋主任姚琪与郝斌带领战士30余人赴蓬莱城与郝铭传谈判。谈判中,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郝斌和姚琪坚持“伪军必须接受改编,伪军中队长和伪区长以上人员在'三井'、'三菱'洋行的存款必须交我北海银行”等谈判条件,郝铭传见无利可图,便背信弃义,将郝斌等扣押刑审,企图得到情报。郝斌等痛斥郝铭传投靠日寇、祸国殃民的罪行,不久郝斌等人被敌人押到北门里面城墙根活埋了。临就义前,郝斌等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时年仅29岁。 夏侯苏民(1919-1946),原名张培礼,蓬莱县夏侯村(原名兴村)人,胶东战斗英雄。七·七事变后,他与同学共同组织抗日救亡服务团,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2月参加蓬莱县抗日武装起义部队三军二路;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中队长、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军分区参谋处长、参谋长、团长等职,在蓝村、莱阳、塔耳埠、胶县、高密、即墨诸战役中,表现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多次荣立战功,受到过6次嘉奖。战斗间隙,他刻苦学习军事理论,总结战斗经验,著有《对顽村落作战的几点初步经验》、《攻城战斗的几点经验》、《兵团作战指挥上的几点经验》、《平原地隐蔽游击战》、《白天攻坚战的几点经验》等军事理论文章。 盛易三(1910.1-1945.5.2),原名盛云中,山东省嘉祥县盛家庄村人。他8岁沿街乞讨,10岁给地主放牛,13岁随父背井离乡,四处漂流,先是在泰安楼德当矿工,后到黄县龙口镇扛大包。1938年2月,盛易三在黄县参加了我党领导的区中队,1939年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事迹:1941年3月,蓬莱县分为蓬东、蓬莱(蓬西)两县,盛易三由北海独立团二营副营长调任蓬东县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由县长兼任),蓬东县大队编制三个连,但实际上只有70余人,盛易三不断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使部队战斗力不断增强。1942年3月,国民党投降派沈伯祥、高炳旺联系福山顽匪陈昱向蓬莱抗日根据地进犯,盛易山带领部队在黑岚沟一带山上与敌人展开激战,战斗从上午一直打到黄昏,盛易山身先士卒,率领战士英勇作战,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进攻。1942年蓬东县合归蓬莱县后,蓬莱县组建独立营,盛易三被任命为营长。在他的率领下,独立营转战蓬莱南北,在平山河伏击战、奇袭得口店敌据点等战斗中屡立战功。1944年9月白母庙一战,盛易山带领战士歼敌200多名,缴获枪支190余支,创地方武装模范战例,受到北海军分区的通令嘉奖。 1945年春,全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蓬莱军民对盘踞在蓬莱城的日伪军展开强大的围攻战。5月2日拂晓,伪军偷偷打开城门,出动大股兵力下乡抢掠,并向庙山我军阵地发动袭击。“庙山一失,蓬城难围”,盛易三立即带领独立营三连战士直奔庙山,刚到山脚下便与敌人交上了火。在盛易三勇敢、果断的指挥下,战士们很快冲上了庙山,数十名敌人被迫举手投降。正在这时,伪军大队长郝明传派出三个中队前来支援,妄图夺回庙山阵地,先前正在投降的伪军见援兵已到,突然进行顽抗。面对腹背受敌的不利形势,盛易三和三连指战员毫无惧色,端起刺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但由于敌众我寡,加上战士们伤亡较大,盛易三命令三连长带领战士先行撤退,自己和几名战士留下掩护。伪军一窝蜂似地涌来,盛易三手持双枪,带领战士边打边撤,敌人的子弹打中了盛易三的腹部,血流不止,战士们把他抬到营驻地雨山刘家村后,盛易三壮烈牺牲,时年35岁。 齐进虎(1926—1950.12.1),侦察英雄,山东荣成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华东野战军任侦察排排长。荣立一等功两次,五次当选为模范。 事迹: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夕,带领三名侦察员潜入国民学政府军防区,活捉敌旅部一名人员,缴获敌七十四师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等文件。1948年济南战役中,率侦察班九次潜入敌军阵地,俘敌谍报员、文书等六人,取得重要情报,全班立集体一等功,获“齐进虎班”称号。3月中旬渡江战役前夕,率五名侦察员暗渡到国民党政府军占据的芜湖以西长江中的黑沙洲侦察,在当地群众的掩护和协助下,坚持三十一天,摸清了敌情和地形,为部队渡江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后被华东军区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同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侦察队副队长。12月在执行任务中触雷牺牲。遗体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杜占芳(1927-1949.7),又名杜吉刚,男,山东省平阴东桥口人。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员,1949年3月参军,1949年7月宜(昌)当(阳)战役中牺牲。 事迹:杜占芳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饱尝了饥寒交迫的艰难生活,在党的培育教育下,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贫苦大众的救星,因此在村党组织的培育下,积极参加民主斗争活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1950年颁发的《革命军人家属证书》记载,其于1948年10月在天津参加解放军,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1955年颁发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记载参军时间为1949年3月,与民政局的烈士登记表记载一致。当时党组织动员青年参军,他毅然告别刚刚新婚两个月的妻子和年已六旬的父母,参加了解放军,被编入47军141师423团4连,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参军后,他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作战勇敢,冲锋陷阵,多次受到部队领导的赞扬。同年7月,他随部队参加解放宜(昌)当(阳)战役,在战斗中,他跟随部队执行战斗任务时不幸牺牲,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他年仅22岁的年轻生命。(寻遗骨) 任常伦(1921-1944),出生在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东南山区的孙胡庄村,父母都是贫苦农民,1938年17岁的任常伦参加胶东抗日自卫团,1940年8月参加八路军山东军区胶东主力部队,被编入十四团二营五连,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因战功卓绝,1944年7月任常伦被评为战斗英雄,8月出席了山东军区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并荣获“一等战斗英雄”称号。1944年11月在海阳县长沙堡战斗中英勇牺牲。遗体埋葬于英灵山烈士陵园。在任常伦短短四年的征战中,他参加战斗120多次,受过9次重伤, 1944年8月任常伦在山东军区英模大会主席台上介绍模笵事迹时,台下听众问他:“你用大盖枪一共打死多少鬼子?”“没有详细数,大概一个连差不多。”“你打死的了鬼了中有几个是小队长以上的?”“有一个排。”“伪军呢?”“有两个排。” 1944年11月14日,十四团得到情報,日本鬼子大岛亲自带领600多日本兵和200多伪军,沿烟青公路南下莱阳。团部决定,坚决围歼这股敌人,并把命令下达到各营各连。任常伦带领九班13名战士,坚守阵地前的一个小高地,连续打退敌人的两次进攻后,为喊少伤亡,任常伦趁敌人组织冲锋的间隙,机智地命令战士们到后坡隐蔽,阵地上只留他一人监视敌人。在鬼子发起第三次冲锋时,他们连从鬼子尸体上取来的弹药也用完了,情急之下,任常伦带领战士们拿起刺刀,冲进敌群拼杀,激烈的拼杀,一直持续到太阳落山,就在当任常伦刺死第五个鬼子时,一颗子弹从他的头部左侧射进了太阳穴……阵地守往了,任常伦却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 曹玉海(1923-1951.2),出生于山东省莒南县涝坡乡东店头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祖母和嫂嫂拉扯长大。1943走上抗日前线,194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四次战役中,曹玉海的营守卫京安里以北,主阵地在三五0点三高地,这一阵地直接关系到三十八军防御阵地的稳定,关系着整个朝鲜战局的进展,意义特别重大。在这次恶战中,曹玉海的一营苦战7昼夜,歼灭美军680多人,是我志愿军营级建制上消灭敌人最多的一次。在弹药耗尽的最后关头,曹玉海让剩余的20多名战士,每个人身上都绑上了手榴弹,决心与阵地共存亡。在敌人的第七次进攻中,曹玉海率领战士们从战壕中跃出,端着枪冲向了敌人。激战中,两颗子弹打中了曹玉海的胸部和头部,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宫川英男:一排左一) 宫川英男(1920~1945),日本人,原是一名侵华日军,在双乳山伏击中被俘后,被送到鲁西南地区由日本共产党组织的“反战觉醒联盟支部”,认识到日军侵华的本质,他自愿参加了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编写对日军的宣传材料,瓦解日军。1945年6月,在一军分区政治部敌工科日军工作队执行任务时,宫川英男被日军包围在万德镇官庄村,突围时牺牲。 事迹:为了瓦解日军斗志,他在宣传单的醒目位置印上了“对士兵不许打耳光”、“士兵不是牛马”等宣传口号。还有的印上了“家里老少在眼巴巴地盼望着你回去!”“请千万保重身体!”等内容。樱花节、五一节及新年等节假日是日本兵最想家的日子,宫川英男就组织人员为思乡的日兵送去慰问品,使思乡厌战的情绪在日军中迅速蔓延。在宫川英男的“攻势”下,不少日本兵投诚。这让日军非常恼火,开始以一架飞机的高价悬赏宫川英男的人头。 他不仅工作有头脑,而且作风比八路还八路。在生活上,宫川英男艰苦朴素,衣服破了自己缝补,上级发给他的生活津贴费,他总是拿出来给大家买菜吃;在政治上,他从不迁就错误。有一次,他得知和自己一同工作的日本战友对房东姑娘作风轻佻时十分气愤,立即对他进行了严肃批评。 点击http://www.sdbing.net/memorial/进行网上祭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