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审判工作30年,近10年审判案件超过5000件,总结出7大工作法,所办案件无一错案,无一当事人上访、无一当事人申诉……被誉为“最美基层干部”、今年53岁的连云港市赣榆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姜霜菊,善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诚感人,用对法律敬畏,对百姓热爱,把法律中包含的大爱送到需要帮助的当事人心中。当地农民、渔民都亲热地叫她姜大姐、姜阿姨。 上不愧党,下不愧民,内不愧心 一枚“天平”徽章,是姜霜菊最珍贵的“饰品”,她深深地懂得胸前佩戴的这枚“天平”徽章的分量。姜霜菊为自己定下这样一条工作准则:宁可自己累十分,也不让当事人等一分。一年365天,姜霜菊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她说:“这样老百姓一有事就能找到我。” 2009年秋天的一个夜晚,劳累了一天的姜霜菊刚入睡,手机突然响起。“姜大姐,我实在没办法了,只有你能帮我,能不能请你到我家开庭?”打电话的钱某是外地人,2003年钱某与赣榆县宋庄镇一名男子结婚,但婚后丈夫对她非打即骂,她实在受不了了,便提出离婚,但几次开庭,丈夫宋某拒不到庭,并且扬言:“只要你能让法官到家里开庭,我就和你离婚!”没想到,几天后的星期天,姜霜菊果真出现在钱某家里。宋某既惊愕又羞愧,在姜霜菊的监督下,双方签订了离婚协议书。 从2004年起,赣榆县法院受理的婚姻诉讼案件,都划给姜霜菊。因为姜霜菊是婚姻家庭案件的“调解高手”,她在长期的积淀和磨炼中总结了多种工作方法。姜霜菊说:“每个家庭都会有矛盾,但不能轻易说离婚,就像不能一肚子疼就去开刀一样。凡是来闹离婚的,这个家庭就病了,经办法官就是给家庭看病的医生。” 今年上半年的一天,一位女子在父母和姐姐的陪同下,笑嘻嘻地来到法院办理离婚手续,这引起姜霜菊的怀疑。经了解后,发现该女子有精神病。上中学时,因家境贫困,她和弟弟必须有一人辍学,成绩优秀、当时只有16岁的她为了弟弟做出了牺牲,辍学回家不久后就精神失常了。结婚后,因为婆媳关系等原因,病情更加严重了。听了案情,姜霜菊对她的父母和姐姐说:“你们欠她太多了!”说完,这个女子流泪了,姜霜菊在为这个女子擦眼泪时,自己也流泪了。她动情地说:“你们应该用爱来补偿她,把她当作小孩子对待,有一天父母老了,姐弟二人就应该一直照顾她。”随后,该女子的父母和姐弟都表示愿意接她回家。 案件未到庭,说客先上门,这是许多法官非常头疼的事。而姜霜菊却非常欢迎办案过程中那些说情的人,因为但凡找她说情的人,最终都会被她感化,成为她的义务调解员。“如果哪个案子没有人来找我说情,我还挺着急呢,心想怎么还没人来找啊,也好帮我做做工作。”姜霜菊风趣地说。 一般这种说情的人,都是当事人信任的人,姜霜菊把案件的进展、证据都跟他们说清楚,再由他们帮忙做当事人的工作,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事们经常夸赞她不仅聪明而且机智,她说:“我只是上不愧党,下不愧民,内不愧心。” “夫妻之间建立一个家庭,相当于两只小鸟做了一个窝,又生了两只小鸟,你们要拆散这个家庭的时候,就好比要把这个小窝拆掉,两只小鸟就摔死了。这样相比之下,你们还不如一只小鸟。”这是姜霜菊在审理夫妻关系案件时常用的一个比喻。 律师魏霞记得,有一个离婚案开庭时,情绪失控的女方从包里掏出一把菜刀,冲到男方面前就要砍。这一情形,让作为女方代理人的魏霞惊得愣在了原地,而姜霜菊却快步从法官席上冲到两人之间,一把握住了女方握刀的手,最终劝说女方丢弃了菜刀。 案件很棘手,魏霞劝姜霜菊按司法程序走,判完就可了事。但姜霜菊认为,判决离婚后,即使判定男方补偿再多的钱,但他身在外地居无定所,执行不到位,判决书只是一纸空文,孩子怎么办?此后,姜霜菊多次登门调解,做原告和原告母亲的工作,终于达成调解协议。原被告协议离婚,原告向被告(女方)支付10万元人民币,被告继续在原告母亲的房子里居住3年。结案后,被告紧紧拉着姜霜菊的手不肯松开,感恩地说:“你不仅救了我,也让马上高考的女儿学费有了着落,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长期与基层的百姓打交道,姜霜菊发明了比喻法、亲情法、降温法、现场办案法、找当事人弱点法、民俗法、目的法等7种调解方法。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土办法”,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赢得了当事人的理解和信任。 2012年3月,赣榆县人民法院设立了“姜霜菊调解工作室”,这是江苏省第一个以法官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室。赣榆县人民法院院长宋金林告诉记者:“新上任的年轻法官,都要到工作室跟姜霜菊学习一段时间,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 只有用情去感动人,老百姓才会亲近信任我 2013年5月,姜霜菊再次来到赣榆县墩尚镇某村金某家。金某老伴见到她后,迅即拿出一条长凳,和姜霜菊紧挨着坐在一起。金某一家人和姜霜菊的接触要从一件案子说起。 2009年,原告张某承包金某家土地养泥鳅。因养殖纠纷,原告父亲把被告妻子打伤。被告盛怒之下,将原告两间房屋强行拆除,并将电瓶车等物品搬走。在姜霜菊多次调解下,双方协商好,原告赔偿1000元医药费,被告归还物品。然而,2011年,两家在归还物品时,又闹了起来。姜霜菊带着书记员赶到现场后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原告拉物品时,发现电瓶车不能骑了,砖瓦少了,但砖瓦原来有多少,双方都说不清。后在姜霜菊调解下,原告要求扣下200元,而被告只答应给付150元。在争执不下之时,姜霜菊说:“这50元钱我来给。”话音一落,双方怔住了,他们没有想到一个法官会替他们支付费用,就这样,久拖不决的案件得以解决。“一位法官如此为我们着想,生怕两家结怨,让我们深受感动。”金某说,自那以后,他们一家多了一位“姜大姐”。 “法院是基层社会矛盾的回收站,老百姓找你就是要个说法。”姜霜菊说,“当好法官,就要有一颗爱民之心,只有用情去感动人,老百姓才会亲近、信任我。” 有一个80后的小伙子,开出租车撞伤了一位老大爷。发生交通事故的这一天,正好是他的车辆保险超期第一天,调解的时候,他很激动,他觉得法官一定有偏向,特意坐在了离姜霜菊最远的一张椅子上。姜霜菊一条一条给他详细解释,他就慢慢地从最后一张椅子向前挪。当移到最近一把椅子时,他站起来说:“法官,能叫你一声阿姨吗?自从发生交通事故后,我每天吃不好,睡不好,阿姨你说我该怎么办?”姜霜菊说:“人生都会遇到坎,我们首先要接受它,然后再慢慢想办法去解决。”小伙子终于答应卖车赔钱,可因为车辆扣留时间长,不知被转到哪个停车场去了。姜霜菊四处托熟人帮忙找车,大家以为小伙子是她亲戚,她笑着说:“他确实喊我姨。” 2013年江苏省两会期间,作为人大代表的姜霜菊提交了一份关于处理家暴案件的建议,受到高度关注。同年7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妇联联合出台了《江苏省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实施办法》。 选择了法官职业,就是选择了忠诚,选择了责任 如今,姜霜菊就快退休了,可同事们发现,她比以前更忙了。每天,她都要带着一大堆普法资料,走家串户,不知疲倦。家人劝她:“在岗的时候已经尽心尽力了,现在可以歇一歇了。”她说:“我停不下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大家多服务,这是我退休后最想做的事。” 在她儿子孙磊的记忆里,从上幼儿园开始,别的同学上学、放学都是爸爸、妈妈接送,孙磊每天都是他的外公接送,那个时候孙磊的心里满是委屈,直到他长大后和母亲一起出去买菜、买早点、逛超市,那些曾经接受过调解的老百姓向他妈妈当面说谢谢的时候,他才彻底改变了对母亲的看法。 令孙磊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卖早点的妇女和他妈妈说,如果不是当年他妈妈的调解,现在她的家庭早就破裂了,如今家庭生活幸福,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多亏了当年他妈妈苦口婆心的劝和,这个时候,孙磊才觉得自己有一个伟大、崇高、令人敬佩的母亲。 赣榆县人民法院院长宋金林说,基层法院面对的多数是基层老百姓,他们的纠纷在外人眼里往往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由于当事人不争馒头争口气的思想作怪,往往把小事情发酵成大事情,为的就是争个面子。姜霜菊抓住他们的这个心理,再根据不同当事人的特点找到处理事情的平衡点,巧妙地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 曹胜和姜霜菊在一起共事四年,他说,好多老百姓以为打官司都要打招呼,请客送礼。不打招呼、不送礼害怕事情处理的有失公正,但是一听说主审法官是姜霜菊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就松了一口气,在他们的心中姜霜菊是正义的化身,姜霜菊可以为他们主持公道,多年来姜霜菊做的点点滴滴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而为她赢得了好的口碑。 “老百姓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走进法院大门的。一个案件对于法官来说,只是承办的无数件案件中的一件,但对当事人来说,这也许是他一辈子经历的唯一一次官司,伤害了一个当事人,往往无形中多了一个对法律不信任的人,而维护一个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就会增加一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对社会的信心。”姜霜菊说。 “多亏了姜大姐,不然我这案子还不知拖到什么时候。”中林子茶厂老板霍允块操着一口山东话激动地和记者聊起了3年前的往事。 当年204国道改造,施工中公路排水沟受堵,导致山东农民霍允块在赣榆县柘汪镇中林子村种植的茶树淹死不少。到了冬天,剩下的茶树又因天灾大部分冻死。霍允块多方求告无门,最终把施工单位和交通局等多个“公家单位”告上法庭,要求赔偿33万元。这个外省农民的“民告官”案件难点不少,因为赔偿主体复杂,最多时他一天开着面包车要往县城跑6趟。 在法院请权威机构鉴定损失后,姜霜菊多次调查、协调,让施工方接受了赔偿10万元的调解方案。她又回头给霍允块分析利弊:“10万元可能比你预期的少,但你的茶树就算不淹死,到冬天也会冻死,还是及时拿到赔偿款,尽快恢复生产吧!”老霍一听说:“姜大姐,你是真心帮我啊,我同意你的调解!”如今老霍的茶园扩大到了70多亩,每亩茶树的年收入达到1万多元。 姜霜菊办案,从不简单地坐堂问案。为了了解案件真相,她骑着一辆自行车跑遍了赣榆的乡乡镇镇,所办案件无一错案。 “姜霜菊堪称‘语言大师’,三言两语就能抓住当事人的心理。”和姜霜菊共事多年的孟凡文说。有时候,她深入浅出的几句话,能让争得面红耳赤的原被告双方迅速平静下来。调解离婚案件,她让男方重读恋爱时写下的情书,使一时冲动而“水火不容”的当事人又重归于好;调查赡养纠纷,她先问当事人吃饭没有,从老人家经常饿肚子看出儿子的不孝顺…… “人心中都有一个善的点,就看你能不能唤起它。”姜霜菊说,她研究得最多的往往是与法理密切相关的“情理”。 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姜霜菊作为一名基层最普通的法官,几十年如一日,一如既往地勤恳工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洒下了汗水和泪水,为司法工作者树立了标杆。 多年来,姜霜菊先后获得全国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首届十佳女法官、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诉调对接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平安创建先进个人、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三创三先之星、江苏省十大女杰。2013年,姜霜菊荣获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并受邀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仪式,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