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本社期刊 精彩推荐 查看内容

晚年的许世友

2011-9-2 10:5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3920| 评论: 2|来自: 老干部之家

摘要: 我军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高级将领中,不乏传奇式的人物,许世友当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许世友在山东战斗了几十年,他对山东这块土地和人民怀有很深厚的感情,同时,他也是山东老战士非常敬重 ...

 

我军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高级将领中,不乏传奇式的人物,许世友当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许世友在山东战斗了几十年,他对山东这块土地和人民怀有很深厚的感情,同时,他也是山东老战士非常敬重的将领之一。近年来,出版了不少关于许世友的回忆录、传记、小说,让读者对许世友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但对于许世友六十年军旅生涯的最后一站——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经历,却记叙较少。孙洪宪从197312月到19768月,在广州军区给许世友做了近三年的秘书,和许世友的朝夕相处,让他对晚年的许世友情况比较了解。最近,孙洪宪出了一本名为《在许世友身边的日子——我给许世友当秘书》的书。用最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晚年时期最真实的许世友。

难解战争情结:没有仗打就打猎

战争结束了,很难再闻到战火硝烟的味道,打猎也就成了许世友延续战争情结的一种最好寄托。

每年的夏季,广州酷暑难耐,这时候,许世友一般会选择到白云山脚下一处叫“老虎洞”的别墅居住。19758月的一天,住在“老虎洞”附近的一个农户报告说,他地里的玉米和地瓜被野猪拱得乱七八糟。许世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俨然就像又接到一个作战命令,他亲自安排观察地形,然后又作出周密部署。然而,几个工作人员按照许世友的精密安排,夜间在野猪出没的山林里整整埋伏了一个星期,不但野猪的影子没见到,还被蚊虫咬起了满身的红疙瘩,大家滋生了“厌战”情绪,准备撤退。

“你们这帮兔崽子,这点儿苦就吃不了了?一点耐性都没有,要是在战争年代,你们准当逃兵。”被许世友一顿臭骂之后,大家又乖乖地继续前去埋伏。

“你们待的这几天月亮大,野猪不会出来的,月黑风疾的夜晚才会出来。”还是农户比较了解情况。经过这一点拨,大家总算明白了一些狩猎的道理。果然,到第九天凌晨两点左右,两只体型较大的野猪领着五六只小野猪借着夜色走进埋伏圈,大家憋足了劲一起开火,结果一只强壮灵活的大猪冲回了山顶,另一只倒地毙命,其他的小野猪被大家赶到一个干涸的池塘里全部生擒。

跑了一只野猪虽然有些遗憾,但许世友还是像指挥打了一场胜仗那样高兴,第二天不仅杀野猪犒劳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还把野猪肉送给军区的其他首长品尝。许世友又吩咐把活捉的小野猪送到部队的嘉禾农场的猪圈里饲养。谁知这些失去双亲的小野猪未经驯化、性情暴烈,什么食物也不吃,后来就一只一只地自己在墙上撞死了。

难丢农民情结:别墅变菜园子

20世纪70年代的许世友,可谓身居高位,但从他的好恶以及生活习惯中,人们还是不难发现根植于他骨子中的那份农民情结。

许世友在广州的住所留园7号,原来是接待中央首长的地方,那里的环境即便不是人间仙境,也绝对优雅怡然。许世友入住后,东瞅瞅、西瞧瞧,又背着手绕楼转了几圈,然后把所有工作人员叫到一起:“楼后的竹林圈起来养鸡,水里面养鱼,草坪开出来种菜,楼顶上搭棚养鸽子,就这么定了,你们抓紧行动。”说完,他自己慢慢踱回楼上。工作人员怎么也不敢相信要把这优雅的环境毁掉去种菜养鸡,起初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一个个站在原地发呆。

军令如山,19742月的一天,当许世友下部队到海南岛去以后,我发动所有工作人员,并从军区警卫营借了一个警卫班,木耙、铁锹、镐头齐上阵,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垦荒”运动。我们狠狠心拔去那些美丽的花草,一个星期时间把那块美丽的草地翻了个底朝天,又到嘉禾农场拉来一车猪粪覆盖一层,再翻一遍地,原来的一片花红草绿很快就变成了三分良田。我和其他工作人员又骑自行车到郊区菜农那里找来小白菜、菜心、辣椒、茄子等菜苗及时种上去。院子里路两边的草地也开垦出来准备种地瓜、玉米、高粱、黄豆等。

许世友海南之行持续了20余天,回到留园7号时,那些栽种的菜心、小白菜在精心呵护下已经返青,青翠欲滴地泛着油光。许世友的心情好到了极点,本来就很阔的一张大嘴更是笑得合不拢,他围着菜地转来转去,嘴里不停地重复着一个字:“好!好!好!”

“种菜不施肥,等于瞎胡混。”冷不丁许世友冒出一句话来,“施肥最好还是农家肥。”我们知道,许世友这是在催促我们给菜地上肥了。于是在广州东山区的闹市街头就出现了这样一景:我带着管理员、司机,3个军人推着一辆拉粪车,大街小巷里四处转悠,寻找公共厕所淘粪浇菜。老百姓见了好生奇怪:别的淘粪车由市内往市外拉,而这几个军人却把淘粪车拉进了百姓心目中非常神秘也非常神圣的军营别墅小区。这种场景每星期都会上演一次,吊足了老百姓的胃口。

因为给菜地上肥,还引来了一个小小的插曲。盛夏的广州,暑气浓烈,而留园7号的庭院内却是地肥苗壮。菜地里刚上的大粪被太阳一晒,粪水蒸腾,臭味扑鼻。

有一天,军区一位首长偕夫人来拜访许世友,菜地是他们进门的必经之地,路过菜地时,那位首长的定力还算不错,顶着臭气,强作镇静,脚步也算平稳,而首长夫人显然受不了这种刺激,掏出手帕捂着鼻孔小步跑过菜地。恰好,这一幕被许世友看在了眼里,他不高兴了,“你这个臭资产阶级分子,你以为你干净?你也是一肚子屎。”尖刻之至,直羞得这位夫人满脸通红,无地自容。不过,这件事情发生后,到许世友家去的客人再也没有人敢做出轻率之举,大都憋足了气,边走边俯视着菜苗,一副怜惜神情。

因为许世友“治菜”严格,他的菜地里一根杂草也找不到。又因为养分充足,灌溉及时,很快就迎来了累累硕果。许世友家人连同全体工作人员自给自足已绰绰有余,剩下的就大筐大筐地送人,军区首长、警卫连都享受了我们的劳动果实。“看看,摆弄蔬菜就是比摆弄花草实惠得多,什么屁高雅,高雅能当饭吃吗?”抚弄着满地的菜苗,许世友振振有词。

不服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1974年,许世友到广州军区任司令员时,已是70岁高龄,他还是不服老,也不允许别人说他老,他争强好胜的性格愈发明显。

1974年上半年,我跟随他到湖南部队视察,视察结束后,随行首长提议到南岳衡山一游。许世友开始不愿意去,后听说南岳山如何巍峨陡峭、险峻难登,便产生了去看一看的兴趣。

上午9点整,车队出发了。一路上古刹林立、景观栉比,许世友不为所动,他要领略的是南岳山究竟有多险、多陡。越往上走,路越窄、越陡、越险,一边是直立的石壁,一边是陡峭的山崖,许世友来了兴趣,他摇下车窗,惬意地欣赏起来。

快到祝融峰时,头车停了下来。保卫队长报告:前面已无路可走。许世友下车一看,一块三米多长的巨石横档路中间,右侧木牌写着公安局的告示:“危险!严禁一切车辆通行!”许世友绕过石条,沿着上山的路边走边观察。小路确实弯多陡险,不用说雾大能见度差,就是晴天也不敢开车上山。谁知许世友返回来,命人搬开石条,坚持要开车上山,随行首长急坏了,一起劝说。

“怕什么,又不是上刀山下火海!”许世友一脸不屑。但不管他怎样坚持,大家还是不同意。许世友不高兴了,厉声说道:“怎么不能上,我看能上就能上,怕死的留下,不怕死的跟我上!”

劝是劝不住了,随行首长均表示愿随许世友乘第一辆车先上,但被许世友一一劝住了,他只允许自己一辆车上,其余车辆原地等候。

车子启动了,司机推上加力档,握紧方向盘,一步一步往上挪,身边的许世友镇定自若,他不时鼓励司机:“不要怕,只管大胆往前开。”

奇迹出现了,许世友乘坐的汽车竟开上了祝融峰。许世友胜利了,他当是乘车登上祝融峰的第一人。许世友以征服者自居,双手叉腰,脸上荡漾着胜利的笑容,而那位开车的老司机,此刻却瘫坐在驾驶室里,惊吓地浑身冒冷汗。

在祝融峰,许世友不经意讲的几句话,给随行人员上了深刻一课。他说:“稳妥不等于保守,谨慎不等于胆小。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股敢闯的精神,如果唯唯诺诺,这也不能干,那也不敢干,就会一事无成。我今天的实践证明,是可以乘车上祝融峰的,如果不大胆去试,祝融峰可能永远是通车的禁区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觉诚 2011-10-27 02:12
我还是欣赏《将军泪》这篇文章,那是对将军晚年真实的写照。
引用 暮年草 2011-9-2 22:29
谢谢,今天有幸读到有关老首长许司令的美文,心中十分高兴。、 在胶东时,我在军区下属单位工作。许司令调山东军区我随调警队工作;许司令调华东军区,我们这些作警卫工作的干部 , 又调南京军校学习 。军校开学,许司令陪同刘伯承元帅去检阅我们。 多年在首长的领导教育下,我由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 为 战士。

查看全部评论(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