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我的家乡在兰考

2014-9-24 15:18|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 查看: 1197| 评论: 0|原作者: 胡秀时

摘要: 近期,我和老伴又一次兴致勃勃地来到家乡兰考。这是一个历史悠久,英雄辈出,颇受世人关注的地方。 翻开兰考的历史,数百年来,黄河带来的灾害无穷无尽,加上旧社会官府腐败,治黄不力,使兰考历尽兵燹河患,人民苦不 ...

近期,我和老伴又一次兴致勃勃地来到家乡兰考。这是一个历史悠久,英雄辈出,颇受世人关注的地方。

翻开兰考的历史,数百年来,黄河带来的灾害无穷无尽,加上旧社会官府腐败,治黄不力,使兰考历尽兵燹河患,人民苦不堪言。我从记事起,就随父母逃荒要饭,过着食不糊口,衣不遮体的日子。每到春荒,青黄不接,吃了上顿无下顿,吃完了树叶吃树皮,真是度日如年啊!

新中国成立后,兰考大地获得新生。以焦裕禄为代表的兰考共产党人,向“风沙、盐碱、内涝”三害宣战,加强河患治理,人民安居乐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开放,生产发展,兰考迈上了富裕的道路。

我同老伴首先来到焦裕禄纪念园,瞻仰了焦裕禄陵墓,参观了焦裕禄事迹展览。前来参观的人们,或者组团,或者三五成群,一批接一批。我们缓步随队前行,静心听着讲解,同许多人一样不禁热泪盈眶。

紧接着我与老伴乘坐101路公交车前去位于县城东北朱庄村南的“焦桐”参观。这是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为了根治严重的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集中群众的智慧,在麦田里种植泡桐,防风固沙,营造的一片浩瀚的泡桐林海。在这里,焦裕禄亲手栽下的这棵泡桐已经由一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覆盖土地约有半亩之多,需有几个人才能搂过来。在兰考,多年来泡桐已经成了焦裕禄精神的象征,成了人们发家致富的摇钱树。兰考人民为了纪念他,亲切地称这棵桐树为“焦桐”。

现在的兰考,不仅对外有310220国道及兰杞、兰东等多条公路通达四方,而且县与乡、乡与村、村与村也都有柏油公路相通。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还有连霍高速、日南高速穿越县境,并设有三个高速进出口。陇海铁路在县内设有三个火车站。发达的交通为兰考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环顾兰考县城,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条条大街宽阔整洁,以往那种“晴天满街土,雨天满街泥”的状况,已荡然无存。县城内市场繁华,各大、中型超市和商贸批零市场遍及大街小巷。城郊开发区连成一片,筑巢引凤,吸引着无数商家大显身手。兰考还建设了标准规格的体育场馆;具有文化品位的人民广场、南湖公园及河滨游览区,以及焦裕禄干部学院、新落成的焦裕禄纪念馆等,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前来学习和参观的人们。

这次兰考之行,我们还特意回到了祖籍阳镇雷砦村,举目眺望,以往白花花的盐碱地,被绿油油的麦浪所代替。我问周围的老农:“产量如何?”他们说:过去种的麦子有时连种子都收不够,现在少说每亩地也收千把斤。这确是一个惊人的变化呀!

现在家家户户住着大瓦房、二层小楼;用着自来水、电灯、家用电器等。年轻人平时外出打工,农忙回家种地,有粮吃、有钱花,孩子们免费上学,老人尽享天伦之乐。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说:眼下日子过得真好,打着灯笼上哪找?越活越开心呀……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