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年人“催”不得

2014-9-24 15:15|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 查看: 773| 评论: 1|原作者: 张艳萍

摘要: 老年人反应、思维、动作、语言功能有所减弱,他们做事时,儿女最好别催,否则不但会对老人心理产生影响,还可能引发意外和危险。 起床催不得 不少老人由于睡眠不好不能及时起床。这时,即使家人已做好饭或有其他急事 ...

老年人反应、思维、动作、语言功能有所减弱,他们做事时,儿女最好别催,否则不但会对老人心理产生影响,还可能引发意外和危险。

起床催不得 不少老人由于睡眠不好不能及时起床。这时,即使家人已做好饭或有其他急事,也不要催老人。因为,清晨老人的心率相对较快,血压也较高,心脏排血量增加,血液黏度增强,此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所以不但不能催老人起床,还要提醒老人起床时慢一点,先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几分钟,再缓缓坐起。

说话催不得 很多老人头脑反应速度减慢,语速变慢,由于掉牙或戴义齿,口齿也不太清楚,和老人说话时最好别着急。首先,频繁催促会让老人有压力,感觉被嫌弃而生恐惧、失落或抑郁;其次,语速太快情绪激动,易使老人也激动和紧张。和老人讲话要慢、有耐心,使老人大脑处于放松状态,气血畅通,身体各部分机能组织运转得更协调。

做决定催不得 老人做决定不如年轻人快,过分催促可能使他们情绪激动,引起血压升高和各种血管问题;催促过紧会让老人觉得自己的想法没得到尊重。有些老人还会为临时迎合儿女意愿而放弃自己真实的想法,做出错误决定,事后又后悔、自责,影响晚年生活的幸福感。要给老人充分的时间思考,也可以为老人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帮忙分析,让其在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头脑清醒、心情放松的情况下做出决定。

走路催不得 老人快走时活动量过大,会头晕眼花、呼吸短促、心跳加快。老人关节、韧带功能都明显下降,协调能力较差,一味催促老人快走,很可能使其因着急而摔倒,引发软组织挫伤甚至骨折。所以和老人一起走路不要催,陪老人一起慢慢走,建议每分钟60~70步,就相当于在做一项舒缓的、持续的有氧运动。

吃饭催不得 老人牙齿稀松、消化功能减退,如果进食过快、食物没有咀嚼烂就吞咽下去,易引起胃溃疡、胃炎等胃肠道疾病,还易导致异物卡喉或吸入性肺炎。而细嚼慢咽可以促进唾液分泌和营养物质吸收,减轻胃肠负担,有利于控制体重。日本咀嚼学会专家曾建议,一口食物咀嚼20~30次,每次就餐时间最好在20分钟以上。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秋菊傲霜 2014-10-13 17:04
非常正确!不仅符合老人的生理情况,更是对老人的理解和尊重。

查看全部评论(1)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