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七三级3 班、4 班的记分册,这是七六级1 班、2 班的记分册,这是九一级2 班的记分册……从教36 年来,我教过的每一级学生的记分册一直保留至今,每当看着上面学生的名单,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心里总会充满幸福快乐。”今年70岁的张洪盛老师,是一名退休高级教师,三尺讲台一站便是36 年,如今退休的他依旧闲不住,回忆起以前的教学时光和师生情谊,张洪盛拿出几大本装订好的记分册,向我们讲起那段幸福时光。 厚厚一叠名单,由于年代久远,纸张已经变黄,封面上按照年级分类,每一份都仔细地装订好了。这些当年学生的记分册,不仅仅记录着学生的成绩和张洪盛老师的回忆,也记录着他从教几十年对学生一点一滴的呵护和付出。“我从上小学时便养成一个习惯,喜欢收集材料,希望多留住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后来,上高中、大学再到参加工作,但凡是有纪念意义的物件我都收集起来。” 张洪盛说,1968 年12 月他从山东师范学院(现山东师范大学) 毕业后,在济南军区6176 部队昌北农场锻炼1 年,1969 年正式踏上三尺讲台,1972 年底他调任寿光一中任教,那时没有恢复高考,教学压力不大,学生生活也丰富多彩,1973 年他保存下了第一份学生的记分册。 “那时我们不分班,从七三级到八五级这些学生,我一直从高一教到他们高考,所以我们之间的情谊特别深。1985 年以后因为我担任起学校教导处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等职务,工作比较繁忙,因此只教毕业班的学生。”但是不管哪一级的学生,张洪盛老师都完整保存了他们当年的记分册。 有时候师生聚会,学生们都很奇怪,多年不见,老师怎么依旧能一口喊出自己的名字。看到学生们惊讶的表情,张洪盛都会幽默地说:“你们当年的成绩我都完整保存着,没事时翻翻看看,所以见了你们就能叫出你们的名字。”张洪盛说,当老师是他的终生事业,每一本记分册都是他亲自手写,上面有他的心血和汗水,他曾多次搬家,卖了好多书报,但这些记分册始终留着舍不得丢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