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节里的怀念 ——记于龙文烈士与安丘冷家山小学
晨起,外出之前是要习惯性地上网浏览一下“早新闻”。今晨,关于今天是我国第30个教师节的“标题党”多多,也格外醒目,今年的活动主题,教育部提出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己也是老师,真想写、想发点东西。无奈时间的仓促,最后决定还是走“捷径”为好,于是翻出去年曾在有关媒体上发过的文章,挂了出来,以示对家乡的一位同行先辈的缅怀与纪念,他就是1947年牺牲的安丘吾山马郎沟村的于龙文烈士。 姥娘门上的冷家山,是安丘、临朐两县三镇(吾山、大盛、大关)交界处的一个重视教育、人才辈出的大山村,昔有起义投诚的国军少将,解放后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有在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和大学教授,即便到了今天,仍是一个闻名潍坊的先进村、富裕村、生态村。这里常常是笔者梦萦魂牵的一个地方,曾在此度过美好的童年,直到11岁读四年级时,今年都是奔五的年纪了,近40年仅回去过一次。
笔者一直把安丘城东青云山革命烈士陵园,视作一处大可挖掘写作题材的富矿。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长眠于斯的任何一位革命先烈,皆有可歌可泣的事迹,都在时时感召激励着我们。应陵园管理处李建明主任之邀,最近又一次上山。阴阳相隔,在成方连片的英灵墓拜谒前,我和于龙文革命先辈不期而遇,皆因姥娘门上的渊源,冷家山是于龙文烈士生前工作和战斗过的一方热土。1996年10月新立的烈士碑通,铭文非常简约,主要文字为:于龙文烈士,安丘冷家山小学教师,地下党,1914年7月18日生,1947年10月牺牲,安丘吾山马朗沟村人。李主任提供的档案材料则还有,他是1946年参加的革命工作,牺牲地点为昌乐县老沟叉。
2013年的9月24日下午,笔者分别都以短信、电话两种方式,联系到了冷家山王汝敏和马朗沟于学生两位村支书,得到了想知道的关于烈士的一些情况。于书记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烈士后人现今就生活在安丘县城,完全可以深度采访。拙文成型后,笔者考虑再三,感觉还是不打搅这位一直在和恶疾抗争的老领导为好。
跟汝敏书记通电话时笔者用了“咱庄”的称谓,王书记则再次回了电话,还让自己80多岁的父亲、一位退休老教师直接通话,话音里听出王老先生底气十足,记忆扎实,对于所讲的持非常肯定的态度。王老没有直接受过于龙文老师的教育,但知道他的一些情况。抗战爆发后,随着战事、局势的发展,驻守苏鲁战区安丘西南山区的51军一部,国民党的一些杂牌武装及从青岛撤退的海军陆战队,驻扎于吾山的南逯、泥沟等村一带,并于1939年出资在冷家山建小学一所,海军陆战队派员任教,可以说它是国民政府“官办”的。学校设在村外王姓祠堂,生源来自附近村庄与国军官佐子女,王老先生在这里从一年级上起,同学当中还有位团长的女儿。
1938年1月至8月,日寇共三次入侵安丘城,最后一次建立起日伪县公署警察所及其他日为行政组织,先后在安丘城、担山及马朗沟等地建立了13个据点,马朗沟据点是鬼子于1942年农历7月17起修筑的。马朗沟村北3里之遥的冷家山小学随之解散,王老先生此时读完小学三年级。日本鬼子占领南逯,并在马朗沟村西卧虎山(鬼子山)建成炮楼据点,强迫辖区内学校开设日语,实行奴化教育,王老先生便转学青岛,并读完青岛师范,后一直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 1943年7月,我鲁中军区八路军乘51军撤离沂鲁山区之际,消灭了吴化文、厉文礼等部分汉奸势力,建立了莒沂安根据地,9月安丘县民主政府在柘山西古庙成立。在我日益壮大的抗战力量威慑下,先是日寇于1944年农历2月15日撤离马朗沟据点退往大关,16日下午起,从西古庙出发的鲁中军区八路军某团千余名战士,夜间奔袭了留守马朗沟村里的伪军,躲在鬼子山上的余部次日仓皇逃往昌乐县投靠了国民党张天佐,马朗沟鬼子日寇据点被彻底铲除。此后,冷家山小学随之复建并搬进村子内,当然也是属“官办”性质,教育经费由我抗日民主政府出。复建后的冷家山小学后,开设1—3个年级,采取复式教学,校长、老师由地下党员于龙文一人担任,那时的党员身份不公开,他同时还是吾山区政府的驻村工作队员。处在国共两党拉锯战边缘地带的冷家山村,北邻今属大盛镇的龙王庙村,再往北,一条汶河分出两重天,汶河北是当年百姓俗称“河北”的高崖等村,属昌乐国民党张天佐部及安丘顽军辛四团(辛永功部)的势力范围。冷家山贫富差别悬殊,“七口人八顷地”的一户王姓大地主,就曾有武装家丁百余名,土改斗争后的南北厅堂大高房全都分给了贫雇农住。
特殊的斗争形势、政治地理环境,决定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冷家山小学必须采取文化课与军事知识兼修的办学方针。斗地主分浮财,站岗放哨查路条,锄奸防特,土改、支前等的政策宣传任务,自然部分地由这些虽是小学学生、但岁数未必不大的“小秀才同志”承担,他们跟其他儿童团员甚至民兵一样天天“舞枪弄炮”,手里除了大刀片、扎枪子,还装备了手炮、地雷,地雷石制铁制的都有。老人们讲过的往事可以为佐证,当年泥沟村的一位学生娃,冒雨爬树为挂雷加盖遮物,失手触响了铁家伙,尸身惨不忍睹,再是吾山张家沟的一位半大学生娃,擦拭手炮不慎走火击中自己的腹部,最终不治身亡。
1947年5月,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武装开始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形势迅速恶化,安丘籍的地主还乡团也趁机向我解放区人民反扑,疯狂进行阶级报复,活埋,点天灯,大卸八块......残害革命者与其亲属的手段极其残忍,敌我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于龙文老师他们没有选择转移避险退让,一如既往地勇敢站在边沿斗争第一线,坚持开展工作。他是和农就会主席一起,被还乡团绑架“河北”残忍杀害的,一说活埋,一说是被活活砸死的。
期待着对冷家山的故地重访。届时一定不忘看一下曾经的母校旧址,不忘革命先烈曾经生死相依的地方,再上一柱心香。
(辛宝祥)
|